原创 高学强 即墨乡土
塔元头村,位于即墨城南。据说,当初建村时,因村庄西面有一座塔院寺,故称塔院头,后演变为塔元头。塔院寺,现在已经没有了。
塔元村有300多户人家,其中朱姓就占了三分之一。
塔元村民国七年版《朱氏族谱》载:“邑南塔院头朱氏一族,自其四世祖始居即墨。相传:明季,逆闯之乱,神器既焚。天潢派随宋氏某易姓出亡,清帝不究胜国之余,其始隶墨籍者,乃复本姓。盖天涯漂泊而未遭蔓除者,固在祖德,亦究赖宋某之后之终于善为保护也。至今凡属其四世祖裔每届春秋拜垅,既祭其祖,未尝不至宋氏父子丘前祭奠者,抑以其同隶墨籍患难与共,当年宋某保护之恩没世不忘也”。
看完这一段介绍,让人大吃一惊!天潢,指的是皇族,也就是说,塔元头朱姓是朱元璋的族人。因为明朝末年时局动乱,社稷倾颓,大明王朝被推翻,无奈之下逃出帝王之都。
朱氏族谱还记载,逃出来后,朱姓家族的人为了避免惨遭屠杀,不得不改名换姓,跟随一位姓孙的人姓,姓孙。
在塔元头村,笔者遇到一位朱氏族人,这位朱氏族人叫朱明乾,今年70岁。朱大叔说他们这支朱姓就是朱元璋的后人,他们家族里以前有一张朱元璋的画像,上面有刘伯温的印章。这张画像每年春节期间都挂在宗庙里,供族人祭拜,可惜的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画像失踪了。
朱大叔说,他听老辈人说,姓孙的是朱元璋姥娘门上的人,所以才尽心尽力保护他们这一支朱姓。
据一些史料记载,明清鼎革之际,李自成、张献忠等大大小小起义军所过之处,明朝宗室均被大肆诛戮。“凡所攻陷,劫掠焚毁,备极惨毒,而宗藩罹祸尤甚”。比如李自成进入山西,每到一地,必先捕杀这些天潢贵胄,在平阳杀了西河王一族300余人,在太原先杀了晋王一族中高级皇族400余人,后又捕杀了中底层宗人千余,而在大同则杀了代王一系4000多名宗室。据统计,仅在山西一地,李自成就杀了朱元璋10000多名后代。
因此,在农民军和满清的双重迫害下,很多免于诛戮的皇族后裔都改了姓。
塔元头朱姓因为改姓孙,侥幸逃过了一劫!一直到清朝政府不再追究皇族罪过的时候,他们才重新改回了朱姓。
这位朱元璋姥娘门上的孙姓人士,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了塔元头朱姓,而塔元头朱姓也没有忘记他的大恩大德,每次祭祖的时候,都不忘到孙姓人士的坟前拜祭。盖因为救命之恩,没齿不忘,并告诫后人也不能忘记!
这也说明塔元头朱姓是一个有情有义、有恩必报的家族!
然而笔者亦有一事不明白,朱明乾大叔说他们是永乐年间迁来此地居住,并且塔元头村志也这样介绍:“明永乐时(1403-1424),江姓、朱姓迁此地立村。”。而塔元头朱氏家族的族谱记载,“相传:明季,逆闯之乱,神器既焚。天潢派随宋氏某易姓出亡。”这里说的是明朝末年。一个说是明朝前期,一个说是明朝末年,孰对孰错?
在塔元村,偶遇一处老院落,低矮的老屋,石头墙,泥土的地面,木栅栏门,四周古树掩映,环境幽静,古朴典雅,仿佛世外桃源。
看到老院落的一瞬间,心底忽然泛起一股暖流,迅速涌遍全身。
曾几何时,我的爷爷奶奶,我的姥爷姥娘,都在这样的老院落里生活,小鸡啄食,狗儿摇着尾巴,满堂欢笑,炊烟袅袅,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
那些老院落,滋养了我生命的根须,是我身上流淌的血脉的源泉,是我永远的家园!
作者:高学强,70后,自由撰稿人,已在报刊发表文章若干,
擅长情感美文、诗歌,作品多次获奖。
“即墨乡土”,讲述即墨人自己的故事,欢迎来稿,或提供线索。
邮箱:gaoxq618@163.com
(信息推荐:)
- THE END -

——————————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360元一箱,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