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图文热点

徽州新安婺源朱氏源流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0/04/22 16:40:11 浏览量:2071

徽州新安婺源朱氏源流

参天之树有其根,浩瀚江海有其源,朱氏乃古圣帝颛顼之裔也,天下朱氏一家亲,朱氏猶星辰之繁若!人文蔚起,裔遍九洲!二朝天子,一代圣人朱熹(夫子)。姿文仪武古今名家震寰宇,治世安民吾族帝王垂青史!

1.jpg

一世祖介公,妣氏金生子二,禹一,禹二,介公卒葬香田,在今歙县大基林泥池源,宝剑出匣形,亥山巳向,妣同塚。

二世祖禹一公,妣氏汪生子一師古,禹一公妣合葬桐川今號汪莊林,蜘蛛结網形。

三世祖师古,字以良,禹公之子,官任唐殿中丞。唐干符戊戍年(878年)奉祖父避乱,居歙县黄墩,娶程氏,卒和葬于黄墩汪庄,乙山辛向。生四子:珉(古训)、瓌(古僚)、璋(古祝)、諽(古佑)。

2.jpg

四世祖: 古僚公,讳瓌,字舜臣,行廿一,师古公次子。唐天佑元年(公元 904 年)奉歙县刺史陶雅偏将之命,领兵三千镇戍婺(源)邑(包括新县、浮梁、德兴、祈门等四县)。唐天佑三年(公元 906 年)十月,由歙州刺史升任宣、歙、池、平、苏、杭、饶、信八州观察使,民赖以安,遂从黄墩迁居婺源,官制茶院使,世称茶院府君,谥文武,追封为忠武侯。寿 83 岁。娶杜氏四娘,赠夫人,卒合葬婺源万安乡千秋里,土名连同程伯村,原墓地约有十亩。生三子:廷杰、廷隽、廷滔。

五世祖:廷隽公,字文智,一子文和,行八,古僚公次子,壮貌美髯,谋略过人,世称奇士后唐庄宗李勗钦称:“奇其壮貌,拜为徽州刺史兼徽藩汉总管”。后升任复州节度使,拜谏议大夫。寿 83 岁。葬于来苏乡安丰里二十四都汤乙村下园。坎山午向。娶方氏十三娘。卒葬万安乡松岩里一都塘村之南,未山壬向(一说坤山艮向)。生二子:昭元、昭亨(出继秀公)。

六世祖: 昭元公,小名曾老,字致尧,一字致鲁,行十五,廷隽公长子,赋性英敏,豁达多才,袭荫父职,官任侍卫指挥使,历官侍中。契丹入侵中原,弃官归隐,自号投闲翁。终年四十六岁,葬于歙县来苏乡安丰里汤乙村父墓西侧,坎山坐干向巽,坟前勒碑曰:“武侯孙乐四号”。娶德兴冯氏十三娘(恭人),葬千秋里丁字桥。继娶金氏,卒葬官坑岭下。生四子:惟则、惟甫、惟赞、惟节。

七世祖: 惟甫公,小名道真,字文秀,一字全美,行三,昭元公之次子,世称歙溪府君。历官四门博士。公素能尊德乐道,隐居自如。宋太宗时,曾以厚囊遣使征文,拜为谏议大夫。公不言就语曰:“吾朱汉唐忠臣名将皆摩于爵禄”。岂若孟子云:“无官守之责,岂不绰绰有余裕”。寿七十有六,卒葬于松岩里歙溪小港三公坞,出水莲花形,坐南向北,在县城西门外,坟地约三十亩。娶盘山程氏二娘,寿八十一岁,卒葬于廿五都丹阳乡石里官坑岭,金斗形,庚甲正针。据朱恬阁书曰:“金斗穴居梁,朝案信鸦岗,溪山环九曲,道学世流芳”。又有钳记云:“官坑龙势异,穴高众山聚,坎离交媾精,笔峰天外起,富不及陶朱,贵不过五府;当出一贤人,聪明如孔子”。(该地历代政府都作为历史文物保护区)生三子:迪、郢、振。

七世祖:惟节公,昭元公四子,据湖南“玉奇堂”光绪年间《朱氏四修支谱》记载,惟节公当时官任礼部员外郎,徙居金陵句容县街巷发迹,后裔形成明朝皇室前身——句容朱家巷朱氏。

八世祖:迪公,惟甫公长子,字顺卿,行廿一,配俞氏,合葬杨林方村源口。生子七:永言、嘉言、贵纳、嘉行、唐毅、唐英,汉英。

八世祖: 振公,字文举,行廿五,一名爱振,惟甫公季子,世称芦村府君。公器量渊宏,学识博洽,专攻儒业,当时学者之师表。曾中文通榜,隐居不仕。娶汪氏三娘,赠孺人,卒葬于汤村九公后园内,坎山辰向。继娶汪氏九娘,卒与公合葬于婺源县二都万安乡松岩里陂下芦村镇庄背。生六子:中立、瑜、绚、发、望、举。

九世祖: 绚公,又名贵绚,字义之,一名美夫,振公次子,行三十四,世称王桥府君。生于婺源思贤坊阙里华表之侧,素以道义自高,读书乐道,宋庆历年间任翰林院检讨,不赴命,因而终生不仕。娶汪氏,卒后合葬二都万安乡松岩里大王桥花坞。生四子:虬、蟾、耆、森;虬、蟾均无嗣。

十世祖: 森公,字良材,号退林(退翁),行廿二,绚公四子。以长子贵,赠承事郎,世称承事府君。生于宋熙宁八年(1075 年)正月初一日子时。宋宣和七年(1125 年)十二月初一日亥时卒,寿 51 岁。葬于福建政和县东瞿乡感化里四都桂林坊护国寺西庑外,士名索谷,座戍向辰。松公当年任政和县尉,因贫困不能送父归葬故里婺源,遂葬于此地。娶程氏五娘,系歙县华塘程丞相之孙女,赠太孺人;卒葬政和县将溪铁炉岭下。生子三: 松、柽、槔。

十一世祖: 松公,字乔年,号韦斋,行百一,森公长子。生于宋绍圣四年(1197年)润二月廿三日午时。公有俊才,儿时语出惊人,未冠由郡学贡京师。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 年)考取进士,同上舍出身。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 年)铨试授迪功郎,政和县尉,同年中秋遂举家由婺源迁福建政和县,父母及弟柽、槔亦随迁。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 年)调任尤溪县尉,任职七个月;同年八月调监泉州石井镇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 年)举家迁尤溪,寓居郑氏草堂,同年九月十五日熹公在寓居诞生。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 年)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不久因母丧,回家守制。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 年)举家移居建州(今建瓯市)。服除,历官秘书省校书著作郎。尚书度支员外郎,史官校勘等职。因秦桧当权与金议和,公见之不满,以吏部郎上书力言其不可。宋高宗十年被贬,出任饶州,自请辞职,屏居建州。宋高宗十三年(1143 年)三月廿四日午时卒于建州环溪精舍,终年 46 岁。卒葬崇安五夫里白水鹅子峰下,赠通议大夫,追谥献靖,明嘉靖年间从祀启圣祠。遗著有《哲宗实录》、《韦斋集》十二卷,《外集》十卷。娶祝氏,封正七品孺人。卒葬于建阳县崇泰里寒泉岭天湖(仰天湖形穴)。生三子三女:长子、次子皆夭,季子熹;女一嫁长汀主簿刘子翔,余不详。

十二世祖: 熹公,小名沈郎,小字季延,字符晦,又曰仲晦,号晦庵,晚年称晦翁,又称沧州病叟,系茶院府君九世孙,原籍安徽婺源(今江西),松公季子。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 年)九月十五日午时诞生于福建尤溪郑氏草堂。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 年)三月初九日午时病逝于建阳考亭之沧州精舍,寿七十一岁。娶白水刘勉之先生之女,讳清四。庆元庚申年十一月壬申日与妻刘氏夫人合为一墓。卒葬于建阳县唐石里之大林谷(今黄坑乡),嘉定二年诏赐谥号“文”,累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后改徽国公。生三子五女:长子塾、次子埜、季子在。

十三世祖:塾公,字受之,文公长子。生于宋绍兴癸酉二十三年(1153 年)七月丁酉日,荫补将士郎,官任淮西运使,湖南总领。卒于绍熙辛亥二年(1191年)正月癸酉,赠中散大夫,葬建阳崇政里茶坞魏墩。妻潘氏,生于隆兴元年(1163年),二十九岁居孀,卒于宝祐六年(1258 年),葬于瓯宁县禾吉里。宝庆三年(1227 年),次子鉴随叔父在公迁建安紫霞州),故称为建安派。

十四世祖:鉴公,字子明,号环溪,小名恩老,塾公次子。生于宋绍熙元年(1190年)六月初一日。荫补功迪郎,淮西制参谋兼运判,大理寺主簿,湖广总卿,两浙转运使,奉直大夫,主管鸿禧官。卒于景定元年(1260 年)八月,寿七十一岁,赠大中大夫。世称环溪府君,娶周氏(生卒年不详),合葬于延平府南平县汾常里焙口八仙里。继娶吴氏,封安人,亦葬八仙,生一子:浚。

十五世祖:浚公,字深源,号尚友,鉴公之子,生于宋绍定癸巳六年(1233年)九月。官任崇文殿修撰总卿,吏部侍郎招讨使,宋理宗驸马。宋度宗时,元兵攻陷福安,遂饮药殉国,时景炎丁丑二年(1277 年),追封朝散大夫,葬建安登山里小潋溪。娶薛氏,永嘉人,封恭人,葬建安县建宁里常乐寺后,生二子:友樟、友梓。继娶赵氏公主,生于宋绍定癸巳六年(1233 年),卒于元至大辛亥四年(1311 年),葬建宁府城南紫芝坊衮坑。生二子:林,彬。

4.jpg

十六世祖林公,字公茂,號梧岡,妣氏吴生子五,煟,遷,耿,炌,炤,林公志存绍述闻同郡吴中行,號淮軒得文公门黄幹之学,於廣信绕鲁遂往準軒学焉,於是道德文章卓然名世故,公遷之学得之家庭,公晚年任儒学提举。卒葬於建安之阳忠孝里。妣同塚。

十七世祖遷公,字克升,名炜,妣氏李生子三,僉,廉,盛。遷公天性仁孝笃志聖賢,通贯名物剖析经傅勤於著述善於,训迪從者尝数百人氏,明咸有所得公初以遗逸,徴至京師授翰林直学士,每勸帝親賢遠奸抑毫,强省冗费修德恤民庻天意可回民志可定帝,嘉纳之當国者恶其直切不能容,公知世不可为力辞弗许章七上出为金华学正,困与长子僉隐於潜卒葬新安石頭槨(属桐城)妣同塚。

十八世祖盛公,郡庠生,为翰林院公遷公三子。於元末至正时,携康氏天人暨三了仁卿,显卿,和卿避乱至冈邑之上巴河,见其山川灵秀而异之日:“故乡无此好湖山,虽世其启可也”,迨兵靖后,公还江右,而康老儒人与其子遂家焉,其后仁卿迁罗门上之骡走河,显卿迁蕲水之尤河,和卿终于上巴河,其未迁者,以奉养老母也,故至今传为“朱落三河”云。

5.jpg


6.jpg

(信息来源:网络,推荐人:朱明)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