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图文热点

河南的“朱温冢”及朱村衍变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2020/04/27 22:49:24 浏览量:1998

1.jpg

在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北朱村东北隅1公里处有一座大土冢,冢高约5米,周长约103米,冢顶杂草生,葛蔓缠绕,远望宛若一孤土丘。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这么一个荒凉的大土堆下,竟埋葬着一个帝王——后梁太祖皇帝朱温,以及同朱温一起埋葬的那个荒淫的王朝。也正因朱温冢在此,村名便叫“朱村”。朱村,近年发现有商代墓葬。据出土的《大晋故刘府君墓志铭并序》里记载,唐朝时就有该村。

中国古代帝王有400多位,死后大多集中埋葬于帝王家族陵区域,只有少数帝王单独埋葬成为孤野陵墓,“朱温冢”就是这少数孤野陵墓中一个巧合的典型,而且,它不被称作皇帝陵,被称为一般的“墓冢”,其隐含之意颇值得品味。

朱温(852年-912年),唐朝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最初参加黄巢起义军,后来降唐,被唐僖宗赐名全忠,在称帝建立后梁时,改名为晃,取如日之光的意思,庙号太祖。 

朱温25岁时参加了黄巢起义军,因为南征北战、作战骁勇,屡立战功,多次得到重用。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朱温已经成了“大齐”政权的功臣,但是朱温很快又陷入了困境。和朱温隔河对峙的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拥有精兵数万,由于兵少,朱温几次战败,只得向黄巢求救,但书信总是被负责军务的孟楷拦阻扣压,再加上起义军内部混乱腐败,朱温一筹莫展。谋士谢瞳趁机进言献策道:“将军力战于外,而庸人制之于内,此章邯所以背秦而归楚也。”朱温看谢瞳说的句句在理,便率部投降了王重荣。唐僖宗获悉后大喜过望,立即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后被唐廷封为“东平王”。 朱温之妹朱秀,五经公唯一的女儿,封万安长公主,嫁袁敬初,生子袁象先即朱温的外甥。后梁灭亡后,袁象先带着一批金银财宝率先投降后唐李存勖。后唐赐名李绍安,任归德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

中和三年三月,唐朝廷任朱温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七月,朱温进入汴州。从此,汴州(宣武军)成为他的大本营。随后与唐朝军一起击败黄巢军,黄巢军中有许多大将都降于朱温。由于追袭黄巢有功,朱温被加官为检校司徒等要职,进封为吴兴郡王,食邑三千户。黄巢失败后,秦宗权称帝,成为朱温强大对手。朱温以少胜多,击败恃众轻敌的秦宗权部。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唐僖宗病死,其弟李晔继位,是为昭宗。朱温在新旧皇帝更迭时期,乘机扩大个人势力。朱温用计谋和武力先后消灭了诸方军事力量,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大片地区,并开始着力经营黄河以北地区,以便战胜实力强大的宿敌李克用。朱温多次与李克用交战,重创李部。朱温已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割据势力,并开始觊觎帝位。

宦官韩全诲等人劫持昭宗到凤翔投靠李茂贞。朱温追到凤翔城下,要求迎还昭宗。凤翔被围日久,城中食尽。李茂贞无奈,杀韩全诲等人与朱温议和。朱温挟昭宗回长安,昭宗从此成了他的傀儡。朱温则被任命为中书令,晋爵为梁王。然而朱温的目的是要取而代之,天祐元年(904年)正月,朱温再次表请迁都洛阳。迁都洛阳后,朱温仍担心昭宗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就令朱友恭、氏叔琮等杀昭宗,立 13岁的李璠为帝,是为昭宣帝。为了推卸罪责,他在事前带兵离开洛阳。事后他回到洛阳把责任都推给他人,并杀朱友恭和氏叔琮以灭口。

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朱温废唐称帝,更名为朱晃,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升汴州为开封府,建为东都。废17岁的昭宣帝为济阴王,次年将其杀害。

朱温在位6年,连年征战,民不聊生,而且还随便诛杀大臣和将士。开平三年(909年),朱温迁都洛阳,以养子博王朱友文为东都留守。朱温对部下猜忌日甚,镇守长安的王重师,朱温怒其“贡奉不时”,就下令逼其自杀并夷其族。朱温的滥杀是历史上罕见的,战场上将校战死,所部士兵生还即全部斩首,叫做“跋队斩”。他用这种野蛮的办法来提高战斗力,因此一旦主将战死,士兵也就亡逸不敢归。朱温就命军士都文刺其面以记军号,军士或思乡里逃去,关津辄执之送所属,无不死者。

朱温到了晚年更是荒淫到了极点,行同禽兽,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在他的儿子外出征战时,便将儿媳召入宫中侍寝,与之乱伦。更让人吃惊的是,他的儿子们对父亲的乱伦不但不愤恨,反而恬不知耻地利用妻子在父亲床前争宠,讨好朱温,以求将来继承皇位。朱友文是朱温的养子,其妻王氏姿色出众,朱温尤为喜爱。朱温在枕席之间,答应王氏将来传位给朱友文,这引起了亲生儿子郢王朱友珪的不满。而朱友珪的妻子张氏也常常陪朱温睡觉,随时注意朱温的一举一动。

乾化二年(912年)六月,朱温病情加重,就让王氏通知朱友文来见他,以便委托后事。朱友珪的妻子张氏知道后,赶紧密告朱友珪,催他先采取行动。朱友珪立刻利用他掌握的宫廷卫队发动政变,连夜杀入宫中。朱友珪的随从冯廷谔一刀刺入朱温腹中,刀尖透出后背。

朱友珪杀父继位后,众兄弟都不服,特别是朱友贞,身为嫡子,更是打起了“除凶逆,复大仇”的旗号,联合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兴师问罪。在杨师厚的帮助下,朱友贞得到宫中禁军的配合攻入宫城。朱友珪和妻子张氏及心腹冯廷锷一起自杀。朱友贞即位后,李存勖集中全力要攻灭后梁,双方连年混战,后梁军队屡遭大败,将士纷纷降李。隆德三年(923年)十月初九,李存勖率兵进了汴州城,朱友贞自杀,后梁灭亡,李存勖建立后唐。

2.jpg

约在明代之前,朱氏分居南北,形成南、北朱村。明代时,村名虽沿用下来,但村中已极少朱姓,绝大多数村民都姓张。根据家谱记载,张氏原籍山西泽州,明代初年,其祖先张昺曾任工部右侍郎、北平布政使等职,效忠建文帝朱允炆,奉旨密捕要“谋反”、争夺皇位的燕王朱棣,结果,事不周密,歹人叛变,张昺被朱棣杀害。朱棣称帝(永乐大帝)后,张昺的家人被追杀,仓皇逃到焦作,避难定居。张昺是北朱村张姓共同的祖先,其忠烈节义名动天下,后人为其建立了祠堂,又叫忠爷庙。张忠烈公祠堂的修建历经明清更替、延续了三百余年,四合院的每座房屋,都在椠(音qiàn,古代记事用的木板)杆或其他地方刻有建筑年代,最前边的照壁、最后面的大殿,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率先建成,过厅建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前厢房建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近代以来,朱村煤矿的开采和道清铁路的修筑,使朱村与铁路沿线的煤矿、焦作矿院老校址、机车修理厂、铁路管理局、百年新华街等文化元素,紧密连接在一起,成为展示中国近代路矿工业的一个美丽缩影。

(朱守伟推荐,编辑部部分整理)

3.jpg

4.jpg

(上面照片为河南省尹川朱温保护墓碑,由朱建治提供)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