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图文热点

三都朱氏“一门三进士,十载两登科”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2020/12/23 02:57:17 浏览量:4602


微信图片_20200207222152.jpg江西省黎川县潭溪乡三都村朱氏,始祖为万一公,是朱熹六世孙。从万一公到朱民表,又计四世。所以,三都朱氏将民表列为四世祖。请注意,三都,据说又称前盈、石城。

朱民表(1264-1343),原名用中,字子贤,号环溪。通五经,长于诗,学识深粹,隐居乡间。这个人相当于明代县城的邓元锡和清代中田的鲁九皋,不仅施善于人,而且学问高深,以培养人才为已任,在当地尤受人尊重。

朱民表的主要事迹体现在临川人、奎文阁学士虞集(1272-1348)所作的《新城县学碑记略》中。民表认为学宫为官府创办,不是乡下人所敢参与的。于是便在三都村修“乡先生祠”,建“西村书室(学舍)”,教育族邻子弟。县学列孔子及其哲嗣,民表则列吕南公居中,四周列周子、邵子、两程子、张子、朱子、张宣公、吕成公、许文正公之位。这一举动不打紧,却拉扯出“一门三进士,十载两登科”——“元统癸酉(1333),朱彬登进士第,乙亥(1335),朱礼举乡贡。至正壬午(1342),朱倬赐进士出身”。朱礼,民表之子;朱彬、朱倬,民表侄孙。为此,朱氏又有“累代儒家,一乡善士”之称,还有“一朱登台阁,一朱往城郭,一朱往村落”的歌谣。

对县学孔庙,朱民表及其弟子,前后陆续捐修了柩星门、藏书阁等,建“至肃堂”,后来用以旌表朱倬。朱礼呢,则从吉安学得文天祥所写“进士第”及“大魁”的字样,将它刻在至肃堂上。虞集此《记》,就是朱倬在元代至正四年(1344)六月请其而作的。而《元民表公修谱序》,则是朱礼请虞集作的。

朱礼(1300-1344),字德嘉,号东城。颖悟超群,有志于学,每日诵记,通晓大义。元朝至顺乙亥(1335)科举人。元朝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简称“元十六考”),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直到元亡。元惠宗时期,因丞相伯颜擅权,执意废科举,1336年科举和1339年科举停办。为此,1336年朱礼没得机会参加会试殿试。于是,由直学(宋元时书院掌管钱谷者)任满后,授抚州路崇仁县儒学教谕,讲学内容以性命道德、文学政事为主,在崇仁工作近七年。至正癸未(1343),循资历授吉安路庐陵县(今吉安县)儒学教授,他兴贤育士,文风众望,在当地很有儒学声名。这年冬,父亲民表死亡,归家治丧。朱礼常常冲风冒雨,焦心劳思,过度悲伤。第二年九月染病,十月二十一日终于正寝。

朱礼著有《汉唐事笺》《对策机要》行世。特别是《汉唐事笺》,元代进士谢升孙《汉唐事笺原序》、清代阮元识《汉唐事笺十二卷后集八卷提要》对它评价极高,可惜失佚。

朱彬(1308-1391),字仲文,号仰虹。元代泰定丙寅(1326)考中乡举。元统癸酉(1333)摘取进士。后来,弟弟朱倬于至正二年壬午(1342)考取进士。十年间,乡人称之兄弟“联魁进士”。兄弟俩的“联魁坊”建在县城中山通衢(今不知何处),明永乐癸卯乡贡进士朱徽的丹桂坊也建在此地,粲然相峙。

据《元翰林院承旨仰虹公墓志铭》载,朱彬进士及第后,初授翰林院国史典籍。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彻里帖木儿拜中书平章政事(副相),首议提议取消科举。监察御史吕思诚等人弹劾,但皇帝不允,扳不倒。朱彬脑筋赶不上趟,也上疏称“古昔取人才以济世用必由科举,万不可废”。伯颜大怒,责令朱彬出守云南。已卯(1339),翰林院学士再议,认为科举不可废,建议恢复,元顺帝同意。至正壬午(1342),朝廷下旨,起朱彬为翰林承旨。像对朱礼一样,家谱对朱彬事迹也记录不多,而且许多时间错讹,让人云里雾里。

朱倬(1310-1352),字孟章,号仰源。元朝至正元年(1341)中乡举,至正二年壬午(1342)进士。邑贤、安平知县邓士楚说,仲文“疏忤伯颜”,孟章“节全遂安”,两兄弟“正气侔日星矣”,对兄弟两人的评价不谓不高。

1343年,朱倬初授某州同知,但以忧家居,服阙。至正八年(1348),经谒选,朱倬授文林郎,并任浙江遂安(今淳安)县令。遂安不仅经济基础差,文教风气也不振兴,而且经常为匪盗侵扰,素来难以治理。在遂安任上,朱倬多善政,首以农业、兴学为务,大力发展农业,兴办教育,整顿社会风气,加强治安防务。不到一年,全县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当地百姓交口称赞,感其恩德。

对于拒匪抗盗,朱倬写有《上建德路总管吉思平贼议》:“……为今之计,正聚保境以养锐奇,分掳险,不斗勇,逸以待劳,客不战而屈贼,善矣!然不勤剿扑,安能靖乱?必檄官民,兵正奇守,战如常山蛇,动无不应,斯戢贼易也。”这种说法是很有眼光的。

至正十二年壬辰(1352)秋,贼寇由开化县再次侵入遂安,官府衙门大多吏卒逃散,战事吃紧,朱倬不走,率留守的吏民坚守城池,竭力抗御。可惜孤城少卒,石卵难支,又无援兵,危在旦夕。他便在城楼上架棚设座,上书“生为元臣,死为元鬼”,以表誓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贼寇焚烧官署,朱倬便投水而亡。

黎川与遂安遥距六七百里,朱倬殉难后,尸骨无存,当时黎川朱氏还不知道。明洪武甲寅(1374)秋,朱倬之子侃为了追思父亲忠节,设衣冠冢葬于我县四十八都松山。清雍正年间,黎川人邓士楚从江南购得著名词人纳兰容若所刻朱倬专著《诗经疑问》回来后,才知朱倬死节经过。此事一经公布,乡贤们马上廪报郡府,申请入忠义祠与乡贤祠祭祀。同治《新城县志》卷十《忠义·朱倬传》:“国朝康熙间,巡抚白公潢请增入乡贤祠。”最终,奉特旨:将朱倬增入忠义、乡贤二祠一体崇祀。乾隆二年(1737)蒲月,朱仁锡作有《仰源公入忠义祠记》。

朱倬与大名鼎鼎的刘伯温(1311-1375)、虞集都有交往,三者关系可能也较为亲切。虞集曾游历黎川,称此地“重风复嶂,蜿蜒盘错,诸水环山,千源万折,回合而北流”,“其山磅礴清润,其水通畅而渊澄”。虞集有《送朱孟章入京师》诗,内云:“宣室重来前席昶,上林几见暮春时。”刘伯温《题朱孟章、虞学士送别图后》:“秋郊一杯酒,握手念将离。落日照野水,凉风生树枝。今朝重相忆,青山如旧时。鬓毛非松柏,争得不成丝。”

核心价值观2.jpg


蝴蝶.gif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朱氏网的立场与观点)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中华朱氏网群.jpg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朱氏家谱,联络朱氏族人,品“中华朱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jpg

“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

蝴蝶(飞舞).gif

15.png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