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是江南四大名园,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后赐予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素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瞻园也是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也是唯一开放的明代王府,曾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府邸的一部分,清朝各任江南布政使办公的地点,太平天国时期为东王杨秀清王府,瞻园叠经明、清、太平天国、民国与当代,和江南多数园林一样,沿革复杂,园貌历经变迁。
瞻园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奇峰叠嶂,瞻园的拱门满富明清特色,有大量的镂空,精巧绝伦,瞻园中辟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87年版《红楼梦》,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的白府等便是在瞻园取景地。
从一旁月门进去,就是2008年扩建的北部新园了,当时一共扩建了九千多平方米,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总面积,曲折的回廊连接起新旧园,浑然一体,月门左手边是移山草堂,门口对联“诗笔离骚亦时用,文章尔雅称吾宗”,取自苏轼在湖南汨罗屈子祠题联,这里现在是正草堂中医药文化馆和国医国药馆,与其说是展示,倒更像是药铺了。
环碧山房是瞻园旧景之一,坐西面东,室内一座宽约五米、高两米多的黄杨木雕屏风非常气派,正面精雕细刻的是瞻园旧景,这大概就是采用的清代画家袁江所绘《瞻园图》,新扩建的北部园林布局结构便是以此为据的,背面是一篇《部分恢复瞻园历史风貌记》,介绍了瞻园的历史沿革、扩建经过等等,两侧陈设着漂亮的螺钿工艺座椅和茶几,漆面光洁细腻,镶嵌着寿字纹、蝙蝠、佛教八宝、花卉等精美图案,椅背和部分茶几面上还嵌有带图纹的大理石装饰,从工艺和装饰风格来看,应该是清代的物件。
环碧山房东面平台紧邻碧荷池,池边环绕着逐月楼、亭、台、假山石、垂柳、迎春等花木,池中碧水泛着倒影,游人投食,锦鲤靡集于亭下,继续东行,便是一片复建的院落,算来应当是旧时布政使衙署的第六进院落了,明志楼前立有一座“江宁布政使司署”木牌坊,不过这里并非原有衙署的主体建筑,只是附属用房,此次复建,恢复了布政使衙署的旧有格局,楼内展出有120多件文物史料,集中展示瞻园作为布政使衙署200余年间的发展变迁和历史文脉。
从明志楼出来继续东行,一道院门后迎面安放着一块雪浪石,溶洞、斜纹,随光线照射和观察角度不同富于变化,耐人寻味,石上还刻有“东坡居士书”五个字。史载苏轼与雪浪石有段渊源,曾在贬官失意时于河北定州得到一块奇石,因其神韵取名“雪浪石”,不仅酷爱,而且将书斋命名为“雪浪斋”。不过苏轼旧藏的“雪浪石”历尽沧桑现藏于河北定县,而且此石上的提款分明缺乏苏轼书法的神髓,当为后人附会之作。此院中有座景徐堂,据说是当年布政使衙署的官舍。
醉墨山房静静坐落在这一组院落的最南端,除了满院草木带来的蓊郁生气,房门处挂着对联“兴来笔作秋澜卷,酒罢身如古岳倾”,白底黑字,简洁中透出洒脱的笔意和不羁的风骨,原路折回到甘棠楼前,转向西进入中路,此处应该是明志楼前面一进院子,正是重新修缮过的延安殿,这幢二层小楼原是明代中山王徐达家族用于祭祀的家庙,现在布置的是明中山王徐达文物史料展,殿门口的对联是明太祖朱元璋表彰徐达的:“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高度评价了这位开国第一勋臣的功绩。
——————————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
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