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图文热点

朱广平:山东日照 箕屋山寻根记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2020/09/04 05:45:50 浏览量:4240

朱广平

 一   莒县之行

近年来,我在微信群里发现了“湖南道县朱政公后裔寻亲”的信息:

朱政,颐德,行二,生于唐元和丁酉年(公元817年年)八月十五日戌时,终于己亥年(879年)八月二十五日酉时。葬道县新车圩,在旧宅右侧。祖地作巽山乾向、庚戌庚辰分针;今有碑墓。其妻葬山东莒州箕屋山。

恰巧,我们在编纂《山东朱氏通志》,其中就包括收集各地的朱氏资料和考证失联宗亲的内容。

看到这个消息后我就和湖南的朱氏名人朱万根宗亲联系。因为我们在1998年前就认识了。在编纂《中华朱氏通志》的时候,我们两人都是编委会的常务副主任、编辑部的常务副主编。《中华朱氏通志》第六编《考证》中有他和朱治保宗亲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曹姓朱氏”中舂陵清溪朱氏世系考》。

朱万根宗亲把朱治保的电话号码发给了我,接着就和朱政公的后裔朱治保宗亲联系,他给我提供了部分资料,又介绍了道县的几位族人。再后来我又和湖南道县的朱运忠、朱治壮、朱杰、朱美文等多位宗亲进行了资料的询问和交流,他们有的发给我朱政公家族的简介,有的发来碑文,有的发来旧序,还有的用电话咨询、沟通、传递信息。

湖南宗亲知道笔者是《山东朱氏通志》的主编,便委托我帮助寻找箕屋山故里,和在山东的朱政公后裔及旁系族人。

我欣然答应帮助查找。当时我想:莒县人应该都知道箕屋山的位置,可是对于朱政公的后裔及其旁系,我心里却一点回数都没有。

天下朱姓是一家!既然答应了,就必须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7.jpg

日照、莒县,有我认识的部分朱氏族人。之前和日照的朱作国、朱作家、朱世海宗亲、苗成林先生及莒县的朱维文、朱庆梅宗亲等都有过联系。我和朱作国几位宗亲商量,请他们帮助配合查找箕屋山和朱政公的后裔等。

朱作国宗亲忠厚善良、乐于助人、精业爱族,遇到利益,每每都是舍己为人。在日照族人内部和社会上,凡是认识他的人无不夸奖他的德行!他听说要去莒县箕屋山调研,便提前作了安排。

小雪节气已过,时间走到了2018年11月25日(农历十月二十八日),我从枣庄市薛城乘车赶到了日照。

在日照和朱作国几位宗亲商量:根据资料记载,箕屋山在莒县城的西北方向,从莒县到箕屋山90华里。我们去有专车、有当地宗亲的专人陪同,仅到箕屋山一地调研,一天的时间足够。

人员、车辆安排:朱作明宗亲开自己的车,笔者和朱作国宗亲,我们三人一起在莒县和朱维文、朱庆梅宗亲两人汇合。

接着我又和莒县的画家朱凤相宗亲联系,他因有事,不能陪我们去调研。

翌日清晨,我们草草吃过早点就出发了。从日照至莒县约150里,我们在莒县博物馆门前停下来。此时朱维文、朱庆梅宗亲和他爱人已经在那等候了。我们未停留,两辆车子朝着“莒县西北方向的箕屋山”奔去。

 莒县西北90里左右没有箕屋山,在莒县县城北面约90里的地方有山名“碁山”,就坐落在碁山镇境内。再者莒县境内和周边根本没有“箕屋山”。我们认为旧时科技不发达,近百里路,方向有误也属正常;年长日久,山名变更也不为怪。我们判断:“碁山”可能就是从前的“箕屋山”。

为了能详细的了解碁山,我们先去碁山镇,因为碁山镇政府里有朱维文宗亲的一位熟人。到那里也许能找到些文字方面的资料。谁知,我们赶到那里,没见到熟人,也没找到资料。

朱维文宗亲带领我们去镇政府驻地东北的长宁村,那里住着一支朱氏族人,我们互相虽不认识,了解碁山的事和长宁朱氏的源流应该没问题。

长宁村座落在群山的一个山坡间,这里风景如画,民风淳朴,交通方便。

车开进村,问了几个人,最后问到了该村的朱氏族长朱学其宗亲。提起我们要咨询的问题时,朱学其宗亲又让人叫来了三位长者。

他们对箕屋山,不太了解,对碁山,仅知道那里有古庙古碑。我问朱学其宗亲的祖先是谁,他回答是朱元璋。并从里屋取出家谱。谱中云:“吾朱氏亦不知自何处迁来。祖林中有万历年间亭碑二所,字迹不全,以上失谱,无处查考。”其谱序言中先人的名字,和世系表中先人的名字也不同……故笔者怀疑:长宁村朱氏难道是朱政公的后人或其旁系,或是其他支系的族人?或者说就是朱元璋的后裔。

9.jpg

我用手机把谱中重要的几处拍了照。

离开长宁村,我们折身向回走,经过碁山镇政府驻地,扭头朝西北方向奔去。途中问了几个人,大约十来里地又钻进了一个山窝儿,顺着崎岖不平的水泥小道向山上爬去。山半腰以上便是坑坑洼洼的石子土路。山上有几间全是石头砌墙的茅草屋,再向前是新建不久的庙宇,我们在山上找了一圈,也没发现有啥古建筑和古遗址,或者古树。只有烈烈西北风撒来寒冷。

这个地方,同资料上记的路程差不多—— 90多里路;山名——碁山(我们认为山名的变异与时间的变化有关,或者说应该是箕屋山);方向——北方(古人掌握的方向可能有误差)。

6.jpg

没有收获,开车下山,山陡路难行。这时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上山容易下山难”!虽然明明知道朱维文宗亲驾驶技术好,我们坐在颠簸的车子里,还真有点担心害怕呢!

途中我们想:难道找错地方了?箕屋山(当时我们认为就是碁山)应该有古迹或者遗址才对,在山上啥都没发现。

下山的路上我们又问了几位山民:“碁山的古遗址在哪里?”他们都说我们走了冤枉路。古庙、古碑、古银杏树在碁山右前方的山腰下面。

顺着他们指的方向我们来到了急着见的古遗址。

古遗址座落在一个山凹里,两棵古老而苍劲的银杏树耸立在一片古老的杂有残碑的碑林之中。旁边有几处残墙和房屋的基础,像似在向人们述说着这里的前世今生!

从模糊不清的碑文上让我们知道:这里曾经是一座古老的寺院,听人介绍,始建于唐代,这座寺院叫做“碁山净土寺”,在佛教的地位与影响都是挺高挺大的。

我们问了几位干活的和住在附近的农户,都不知道古时候有姓朱的在这里、在附近住过。只知道从前这里有和尚,再问别的,他们都不知道了。

至此,除了看到眼前的这些,也没有别的收获。

日已西坠,我们都感觉很疲惫。

原打算今晚我住在莒县,明天上午坐汽车回薛城。就在我们要离开碁山净土寺的时候,日照大酒店的工作人员打来了电话:我的身份证丢在那里了。没法儿,我和朱作国、朱作明宗亲一起又回到了日照,翌日从日照返回薛城。 

 2018年11月28日

10.jpg

                        二  关于箕屋山

上次由于按照湖南道县《清溪朱氏谱序》的资料,唐代先祖朱政公全家“居山东莒州西北九十华里的箕屋山麓”。所以我们就按照这个方向和路程去找,结果见到的山叫“碁山”,没有找到箕屋山。

8.jpg

回来后,我和日照的朱作国宗亲和莒县的朱维文宗亲为此事电话联系多次 :下步怎么办,箕屋山究竟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箕屋山?

我们陷入了沉思。

因为我住在枣庄市薛城,坐车去莒县必须先去日照,极不方便。只有依靠那边的四、五位宗亲,请他们费神调查,如有眉目,我再从枣庄过去。

日照和莒县的几位宗亲年龄大的五十几岁,年轻点的也三十多岁。他们为了养家糊口,都有各自的工作,也有他们的事情。为了帮助查找箕屋山,他们都是在百忙之中挤时间,甚至有时牺牲工作时间。有时几人集中一起,有时分头调研。几乎跑遍了日照、莒县和周边的五莲县、沂水县、诸城市多地。并又查阅了部分书籍。

为了澄清这个难题,笔者又去了一次日照,在日照朱作国宗亲的引荐下,认识了日照市史志办主任朱世国宗亲。他领我们在资料库查抄并复印了有关资料,临走时还送给了我们两本厚厚的《日照市志》。在日照的两天活动,受到了宗亲们的热情款待,他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全部给了我。这期间,我也请教了多位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对“箕屋山”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说文解字注》皆云:“潍水出琅琊箕屋山,东入海。云……按屋山在今莒州西北九十里。水经注曰:潍山、屋山……今潍水出莒州西东北箕屋山。”《淮南子》云:“潍山曰箕屋山、覆舟山,盖一山三名也。”

《水经注》云:“潍水出琅琊箕县潍山……许慎、吕忱云:潍水出箕屋山。”

《莒县志》云“潍水北源始出自沂水县官庄乡和本县东莞镇境内的箕山西北麓。”

《重修莒志》卷十五《輿地志.山水上》载道:“自文山北行,为屋山、茅山,东北为箕山,在县治正北。”

根据史籍记载和专家学者的考证,结合实际,得出的结论是:

箕屋山是两个山,即箕山和屋山,而不是一个山。

《水经注》指的“潍山”,实际是北源的箕山;《淮南子》指的覆舟山实际上是南源的屋山;《汉志》指的箕屋山,是箕山和屋山和合称。

箕山在东边,屋山在西边,两山紧挨着。再者两山中间有泉,称“泉头”,也就是潍河的源头——泉头。

“箕山,在州北一百里……《隋书地理志》:东莞县有箕山,《齐乘》作琪山”(《重修莒志》)。箕山在莒县和沂水县交界处,大多在沂水县境内。东西长,约6里,北山脚下有一个村庄,以姓和山命名,叫“王家箕山”、箕山南面有村名叫“宋家箕山”、“箕山黄崖”。

“五山(笔者注,即屋山),在州西北九十里,五峰并列如笔架状。箕屋山在西北九十里……《汉书.地理志》无’屋山’二字,乃脱佚也,但箕为汉县,宜断箕为读,屋山乃单名也,后世志书标题作箕屋山,以为复名,以误”(《重修莒志》卷十七)。屋山,也在莒县和沂水县交界处,海拔451.8米,东北西南走向。当地称为“五山”或“武山”。山阴有村,村以山名,叫“五山村”,山阳有村名叫“大沈庄村”。

既然知道了箕屋山是箕山和屋山的合称,那么朱政公全家居住的“箕屋山麓”,其具体位置又在哪里,现在的地名又叫什么?

这就是我们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再寻朱政公故里

这次是按箕屋山方向,寻找朱政公的故里。

研究唐代朱政公的故乡,必须弄清箕屋山的具体位置。箕山,屋(五)山,是两座山。可是也有人说是一个地方。其实,箕山和屋山就是两座山,分别在两个地方。再者有个地方还真的称为“箕屋山”。即王家箕山村南面的山,当地习惯就叫“箕屋山”。

因答应了为湖南永州道县的宗亲寻找其唐代祖先朱政公在莒县的居住地,前两次没找到,老觉着有个沉重的包袱压在身上卸不下来。虽疫情未解,但也无大碍。遂决定再去日照、莒县寻查朱政公的故乡。

笔者提前和日照的朱作国宗亲、朱世山宗亲、苗成林先生及莒县的企业家朱维文宗亲、书画家朱秀海宗亲、朱凤相宗亲进行了联系,并得到了他们的积极支持。

 关于朱政这位历史名人,在莒县,乃至日照的书籍上均无记载,这就给我们寻找朱政公的故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去莒县之前,笔者对箕屋山进行了研究,发现箕山、屋山均在莒县最北部的东莞(guan)镇附近。

东莞,春秋时期属莒国,战国时期属齐国,西汉时属琅琊郡析泉县(亦称析泉县),东汉时为东莞县,三国、晋时属姑幕县,魏、高齐和隋代时期为东莞县,唐初仍为东莞县。后东莞撤并,属莒县辖,1944年3月设东莞区……文革前为东莞人民公社,现在为东莞镇。

东莞,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称、行政级别和历史事件等虽几经变易,但朱氏族人却世世代代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福祉满堂。

所以这次调研的目标是东莞镇。加之朱凤相宗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信息:东莞镇有个“元大将军墓”。我怀疑,这个“元大将军”是否与朱政公或他的后人有关?

据此,我们组成了一个六人考察小组。

公历的八月,山东地区正是酷暑(伏天)和多雨季节。想选凉爽的晴天出发,显然是不可能的。我忙完手头急需办理的事情,便于8月7日这天乘火车去日照。

这天是中雨,整整下了一天,火车晚点70分钟,在途中又停了近50多分钟,方到达日照终点站。原打算下了火车,接着就去莒县。谁知晚了两个多小时,到日照火车站下车时,已是暮霭笼罩。日照的宗亲已在车站外等候了多时,天仍下着小雨。我随宗亲们住进了早就安排好的日照大酒店,并及时告诉莒县的宗亲,由于天晚,第二天再去莒县。稍歇后便用晚餐。之后就研究起翌日的活动路线。

雨,又下了一夜,第二天天刚亮,还时有蒙蒙细雨。日照的朱作国宗亲、朱世山宗亲和苗成林先生齐聚日照大酒店,朱世山宗亲开车,我们一行四人直奔莒县县城。

莒县在日照西部,一早赶到莒县城里,在朱维文宗亲的公司会合,然后去接书画家朱秀海宗亲,朱凤相宗亲因有事没能参加这次活动。

第一站:朱秀海宗亲的画室 


朱秀海的画室里,放着他近日专门为我们借来的几本研究箕屋山的相关资料。我们查阅了《东莞镇志》,上面没有我们想找的信息;查《莒县志》,里面也没有我们需要的资料。为了不漏掉每个细节、更详细的寻找,便扩大了范围,计划在东莞镇周边的有关村庄进行筛查。我们六人匆匆吃过早点就出发了。

方向:莒县北部,从县城到东莞镇约130里。

天气:阴,时有小雨。 

    第二站:库山乡的朱刘官庄村

找的人是朱全来宗亲,字雁南,此人80多岁,老本科生,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书协会员。他很热情,把我们让进屋,双方开始就相关问题座谈起来。朱全来宗亲不知“朱政公”的名字,仅知有箕山和屋山。我们临离开的时候,全来老人把他们的家谱赠送给了我们一本(套)。

4.jpg

天气转晴,烈日灼心,一股闷人的湿热阵阵侵袭着人们。

第三站是东莞镇西边2里路的邻村——朱家林村

我们联系到本村年过古稀的老支部书记——朱有文宗亲。他给我们介绍了这个村子的来历,和朱氏族人大体情况,方知朱家林朱氏是大明永乐帝的后裔,亦即宪宗皇帝朱见深第七子衡恭王朱祐楎的后代。他的近祖是朱慈凤。先人朱慈凤的墓就在村子西南角,墓地周围灌木、杂草丛生,墓前有一通古碑。草间的蚊虫不时叮咬着人们。墓旁是一条南北小路,路上还流淌着泥水。站在这里,朱有文宗亲又介绍了一件大事:以前村里族人有一幅祖传“朱元璋巨幅画像”,长约7米,宽约2米,朱元璋画像:“大额头,长嘴巴,七星麻,耳大面阔,身材魁梧,双手过膝,竖眉龙眼。”(朱猷武《皇明衡藩后裔根脉考》166页中也如是说)该像在文革期间被时任公社的党委书记拿走,至今下落不明。

当我们问起唐朝年间在这里有没有姓朱的住在这村,或者住在这周边的哪个村子时,朱有文便告诉我们:“东莞镇东莞村有位农民企业家叫朱猷军,他可能知道些。”

第四站:东莞镇驻地村朱猷军宗亲的家

2.jpg

在朱家林村听完介绍,朱有文宗亲跟着我们上了车,作向导去东莞镇驻地村。在东莞村找到了朱猷军宗亲的家。

朱猷军宗亲50多岁,看上去身上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也是族中的知名人士。见到我们,遂放下手中的活儿,让我们几人进屋坐下、泡茶招待。我们问,他答。最后知道了几个问题:

1.“元大将军墓”,是元代的一位将军,姓季,去世后葬在东莞,现在东

2.有一个传说让我兴奋不已:朱猷军宗亲说:“我们这里有个传说,唐朝东莞出了一位姓朱的元帅,从这走后就去长安了。”并说有碑文为证。

3.jpg

我们听后,眼前一亮,特别振奋!便问碑在何处?他说早没有了。旋即又问其他相关的问题,朱猷军宗亲就不知道了。但是他不让我们失望,他告诉我们:近日他抽时间去问村里的几位有文化、知道历史多的老人。我留下了他的电话号码。

在朱猷军宗亲家里座谈了很长时间,笔者送给他一本拙作——《邾国八百年》,临离开时,他送给了我一本潍坊学院副院长朱猷武教授的著作——《皇明衡藩后裔根脉考》。

天色已晚,我们几人驱车回莒县县城。

翌日,我们又去了几个地方,没找到人。

第五站:在莒县城内居住的朱友为宗亲的家

朱友为宗亲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他红光满面,神采奕奕,还能骑电动车呢。我们进屋,他又让坐又泡茶,煞是热情。朱维文、朱秀海宗亲是莒县的知名人士,在他两人的引荐下,气氛始终很融洽。

老人对莒县的历史、地理很有研究,知道的较多。他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最后老人答应把他多年来研究的成果,给我们提供三篇文章:《莒县朱氏概况》、《对山东老鸹窝的研究》和《对箕屋山的研究》。

 第六站:日照法官朱会良宗亲处

听说朱会良宗亲是一位饱学之士,对日照朱氏文化研究的较好,恰巧在日照聚会时有幸遇到了他。此人岁数不大,倒挺干练,举止言谈恰到好处。目前他在号召族人续修家谱,对于箕屋山这方面的资料知之甚少,所以也就没再谈论。

连续走访调查了多地、多人,我们几位坐下来总结梳理了一遍,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东莞在唐代有一位姓朱的元帅。我们怀疑、猜测,认为当地传说的朱元帅,可能就是朱政公,也但愿就是!

此时此刻,我心中稍有一种释然感!  

 2020年8月12日

 四  惊喜发现朱政足迹和朱夫人墓地及家庙

我们离开东莞后,朱猷军宗亲连着调查了多人。其中有其大爷(大伯)朱先锋,朱先锋宗亲90多岁,身体很好,爱讲故事;另一位是在莒县第一中学退休的老校长王其明先生,也是90多岁高龄的老人,对东莞一带的历史知道的较多,还问了其他几位见过碑文的人。

我回到枣庄的第三天(8月13日),朱猷军宗亲打来电话,告诉给我部分信息;第八天(8月18日),他又告诉给我部分信息。以上信息都是朱政夫人碑文记载和当地传说。我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大体如下:

东莞,周围是高低不一的山,北面的山最高,村子就坐落其中。村子南面有一条东西流淌的河。

《东莞镇志.历史沿革》云:“东莞,早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东夷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唐代那位姓朱的元帅(武官)叫朱政,他从小练武;长大,武功高强,有胆有识,正直,爱打抱不平。

那时正值太平年间,外地有人暴乱,朝廷召朱政,任命朱政为武官,前去平乱……立下战功。之后在京城长安为官。

朱政夫人贤惠,做事公道,善理家,会教育孩子。

不知是哪一年,朱政的长子(失讳)来东莞接其母亲(朱政夫人)去京城定居。到东莞时,方知其母亲(朱政夫人)已去世两年了。

其子遂把这一噩耗转告给父亲(朱政),朱政得知,甚为悲哀。便派了一位叫薛广文的县官从京城(长安)运来一对石狮子,放到了朱政夫人墓前。石狮子连底座高两米,活灵活现。后来薛广文到东莞县当县长,便把这一对石狮子从朱政夫人的墓地移到了东莞县衙门口;文化大革命前东莞村是人民公社驻地,那两个古老的石狮子就放在公社大门两边,文革时期全被红卫兵砸坏了,其碎块至今不见踪影。

再说当年薛广文领命从京城来到东莞,带来一对石狮子放到了墓地,并为朱政夫人整修了墓地,除此之外,还在墓旁盖了家庙(里面供奉的是朱政夫人,后来增加了朱政的像)、立了牌坊(不多大),竖了一通罗汉碑。

朱先锋宗亲说:“当年立了两通碑,后来又增加了不少,村里75岁以上的人都见过。”据王其明校长说:“原先的碑很多,碑文都记不清了。”文革时期毁坏了很多,墓地的那通“罗汉碑”幸存下来,完好无损,据说后来运到莒县博物馆去了。

有人说,朱政的长子在母亲墓前守孝,后来便住在了东莞,可能是看守墓地吧,没再回去。还有人说,守孝后就离开了东莞,回去了。

朱政夫人墓地和家庙,早年在村子的西北方,离村约一里半。年长日久,居民人口日繁,一千多年前的墓地和家庙,近几十年早就建满了住宅,朱猷军宗亲的家就在其附近。

2020年8月8日,我和日照的朱世山、朱作国宗亲、苗成林先生和莒县的书画家朱秀海、朱维文宗亲一行到朱猷军宗亲家中去过。后来方知“朱政夫人的墓”就在朱猷军宗亲家的西边10——20米处;朱猷军宗亲家的南面约50米处,便是供奉朱政夫人的“家庙”。这个家庙不知建了多长时间后,也是唐朝年间,东莞县衙就在这个庙里办公。到了宋代,家庙便扩大了,变成了大庙。

明朝年间,青州衡恭王的后裔、宁阳王朱载垿,他信佛,在朱夫人庙南面建了一座寺院,后来人们都称其为“南庙”,朱夫人庙称为“北庙”。

这次朱猷军宗亲传来的信息:惊喜发现了朱政公在莒县的足迹和朱夫人墓地及其家庙。这消息如晨曦初现,瞬间穿透久远的阴霾,把明媚的阳光撒向大地,又如久旱的禾苗迎来了甘霖!

 最大的收获,朱猷军宗亲提供的信息有7条和湖南省道县宗亲的资料一致:

  1.唐朝,有位先祖的名字叫朱政。

  2.朱政故里在箕屋山(东莞)。

  3.朱政故里在莒县约北部。

  4.朱政故里距莒县一百多里。

  5.朱政尚武,是将领。

  6.朱政接到朝廷的命令,去平乱(镇压造反者)。

  7.朱政的儿子来箕屋山家乡接朱夫人,到家方知:朱夫人已仙逝。                                 2020年8月19日

                  (待续)(2020年9月2日上传)

(有事找站长,长按扫码)

中华朱氏网群.jpg

长城.jpg

- THE END -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jpg

A、“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

朱氏家族酒2.jpg

B、“朱氏家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碎沙3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

蝴蝶(飞舞).gif

15.png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