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费县明泾王妃墓探访记
2019年10月20日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普照。在山东费县朱氏宗亲会会长朱学增等宗亲的陪同下,出县城,驱车东北行十数公里,穿大街,走小巷,过日兰高速,便来到了位于薛庄镇王林村的泾王妃墓地。
1.关于泾王妃墓
泾王妃墓坐落在王林村北,处于三面环山的正阳之地。坐北朝南,东有龙山,西有虎山,北有靠山,再往北还有大山,南有河水(库),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泾王妃是明朝朱见深的第十二子朱祐橓的妃子曹氏。朱佑橓(1485年3月31日-1537年7月10日),是明宪宗第十二子、母恭妃杨氏。弘治四年(1491年)受封泾王。弘治十五年(1502年)就藩沂州(临沂),嘉靖十六年(1537年)去世,谥泾简王,子朱厚烇未封而卒,泾国封除。泾王妃墓地原为泾王朱祐橓为自己营建的寿宫。因朱祐橓死后未葬在此处,是为寿宫,后朱祐橓迁葬回了北京,便留下泾王妃曹氏于此。
关于这座墓的真正主人,历史上曾有一段迷雾。该墓的墓主人是谁,早年已经失考(这或许与无后有关),以至于在古代典籍记载里出现了错误。清康熙二十八年《费县志·地志·陵墓》对此墓未予记载,光绪二十五年《费县志》和杨佑廷《费邑古迹考》均仅把此墓作为无考古墓列在《邱墓》附录之中“云台崮前古墓,墓高数丈,周数十武,墓前有石门、寝殿及配廊,皆黄绿瓷瓦,今已无,俗传为鲁王墓,无碑碣可考。”
1966年春天,该墓被挖开,墓主人的身份,和墓葬的年代才水落石出。
我们到此墓时,地宫敞开,未见墓门,只见墓洞口,里面黑乎乎的,淤积严重,里面廊柱尚存,墓室坚固。其他情况无从探访。据在墓地周围收玉米的村妇言,墓室有五间屋大。
根据文献记载,从现场遗迹看,古墓曾被掘过,墓门一扇关闭,一扇半掩墓中只一倒地的石香炉和一块墓碑。后来,考古工作者对王林墓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发现墓呈正方形,东西长12米,南北宽12米。砖石混构墓,由前室、后二室、左耳室构成。墓门、门楣系石灰岩,砖室券顶,墓壁用朱彩涂饰。三个墓室,中间的最大,两边的稍小,曹妃在东面的墓室内,里面有一个石棺。由此来看,当时这个陵墓不单单是为曹妃所建,应该是泾王为他自己和两位王妃准备的。中间的墓室属于泾王,而两边的墓室则是为他的王妃准备的。除了曹妃,泾王还有一位魏妃。
墓葬早年被盗,“文革”期间又被掘开,随葬物被盗掘一空,仅存圆雕石虎一只,墓誌一方,铭为明代“曹氏薨妃”之墓,墓誌大意为曹氏因偶得一梦,梦见蒙山前有好地方,言死后葬于此地。曹氏死后葬于此地。墓上建有亭殿之类的建筑,并派兵看守。现墓室保存完整。1981年被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王林村明墓除了地下宫殿外,地面还有一些遗址,能够捡到一些破碎的琉璃瓦块。
据王林村老人回忆,陵墓应该还有个院子,从院墙遗存的地下部分看,有两米多宽,还有北马道、南马道,村南有个叫“南城子”的地方,传说是操练兵马的地方。后来,村民在这里还挖出一口古井,直径两米多宽,上面用石头砌成圆形,可能就是护林卫兵的饮用水源。村里还有很多绿色瓦片,一敲当当响,是陵墓附属建筑的瓦片,传说这些砖瓦都是产自淄博的,用一人传一人的方法传过来。不知什么时候,陵墓的地上建筑被彻底破坏,只留下这些碎瓦片,被孩子用来做打瓦游戏玩。
2.关于明泾王
明泾王,《明史·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八》:泾简王祐橓,宪宗第十二子。弘治十五年之藩沂州。嘉靖十六年薨。子厚烇未封而卒。无子,封除。”
泾王来到沂州后,做了不少善事。兴修水利,导涑入城,今临沂市罗庄区宝泉寺里,记载着泾王关心人民疾苦的功绩。泾王还经常捐资重修寺庙,除宝泉寺外、还有东岳行宫、费县岐山寺、城头寺等。特别是费县城头寺,现存两通明代石碑,阴阳四面碑文《重修福胜院记》《鼎建圣像之碑》《万古流芳碑》《泾府殿下碑》,均与泾王与王妃出资重修寺庙有关。
明代规定,如果亲王没有子嗣的话,就要除国。而除国的亲王,大多数都会葬回北京。北京西山著名风景区八大处,有个自然村叫金王府(所谓的金王府,就是泾王府的谐音)。此村就是因葬明代的泾王而得名。明代《宛署杂记》记载泾简王,妃曹氏葬于金山。
3.关于明泾王妃
妃姓曹氏,东城兵马指挥铉之长女,母庄氏。妃生于成化二十年八月初八日,弘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二日册封为泾王妃,嘉靖九年八月初四日以疾薨, 享年四十有七。讣闻上赐祭,命有司营葬如制。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中宫、公主皆遣祭焉。妃已葬于山东沂州蒙山,兹以王薨无嗣,上命内臣迎葬京师西山,并迁妃柩与王合葬焉。呜呼!妃以淑质选配亲藩,享有荣封,贵富兼备,兹焉令终,□祀无穷,夫复何憾!爰述其概,纳诸幽圹,用垂不朽云。
泾王的另一位王妃魏妃,去世于泾王之后,明代在北京建泾王府,使其颐养天年。北京八大处公园《新建大悲殿碑记》就有关于魏妃的记载。泾王去世后,魏妃每年春秋都会择吉日到西山烧香拜佛,而大悲寺是其必拜之所,常常会在此念佛吃斋多日。后来她为了表示自己的敬佛之心,于嘉靖二十九年与众人一起捐资修建了大悲殿。
薨妃曹氏收执为照
维嘉靖十年岁次辛卯十月辛己朔,越二十一日辛丑,安明堂立券良吉。据山东兖府沂州建国。泾王,伏缘薨妃曹氏,未卜茔原,夙夜忧思,不遑所厝。遂令日者择此高原,来去朝迎,占地袭吉。地属文蒙山,当道,城迁作丑山未向,兼丁三分,堪为宅兆。弟已出备钱财十万贯,买到墓地一方,南北长一百二十步,东西阔八十一步。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馁即陈管,分擘四城。丘承墓伯,封步界畔。道路将军,阡整陌致。使千年百载,永无殃咎。若有干犯,并令将军,缚附河伯。今备牲劳酒脯,百味香新,共为信契。财□□相,各已分付。令工匠修茔安厝已,后永休吉。知见人、年、功曹、月、河魁。直符,精不得干扰。先有居者,求避万里。若违此约,代保人传送,直符故气。地府主吏,自当其祸,助葬主里外存亡,悉皆安吉。急之如。五帝使者,女青律令,券立两本,一本奉付后土,一本乞付墓中,薨妃曹氏收执。佳备付身,永远照用。
计开 辛卯年庚子月壬寅日丁未时安葬
4.尾声
明泾简王妃曹氏属于沂州前人,已作古数百年,历史的风尘已经淹没了曾经的荣光。经过“文化大革命”等破坏,墓地已不成样子,荒草丛生,片片庄稼地,一片荒芜。我们经过庄稼地时,村民把我们当成来买墓地的人。在泾王妃墓的周围,埋起了大大小小的坟包,有的墓碑很新;在南北路的西侧,还有圈起了低矮的围墙,形成了一块块墓地,周围栽上青松,在崭新的墓碑上镌刻了逝者本人以及子孙后代的名字,却没有记载祖宗来源的任何信息。当代社会到普遍有钱却无文化的时代了。
泾王妃生前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死后却处在无人祭奠的尴尬境地,“使千年百载,永无殃咎”的愿望尚不如一介贫家,可惜,不出六百年,其墓地已经荒不可言,不知道她的旁系后代在哪里?实现在呼喊着你们!
其实,把以泾王妃墓为核心的周围开辟成公募陵园,建成碧水青山的陵园,也能让泾王妃很好地安享地下。(资料继续补充中)
(本文向费县朱氏宗亲会会长朱学增以及朱成全宗亲、朱军宗亲等致谢,本文一些内容借鉴了南承月隐的博客,对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