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图文热点

【朱氏流布】朱立新:沛国郡蒲墟朱氏四子十八孙迁徙考(一)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2019/10/22 14:47:22 浏览量:3311

沛国郡蒲墟朱氏四子十八孙迁徙考

 

                                                                             ———— 野塘公第三十六世孙、世东公梅溪上朱派  立新

 

      义乌地处金巨盆地东端,境内多丘陵,是浙中的富庶之地。秦统一后,置乌伤县(范围相当于现金华市及仙居、缙云的一小部分)。后更名义乌县。从现有的资料看,浙江境内朱姓迁入时间较早,世系大致连贯的要数义乌蒲墟朱氏。

一、赤岸古镇

义乌往南四十五里,有一古镇叫赤岸。据《义乌县志》载:相传南齐时,蒲墟朱氏另一子孙朱明,时任临海太守,一女许配给王姓人家,完婚之日,轿马相连,披红戴玉,放在岸边的嫁妆极其华丽,不仅岸边红成一片,并映红了溪水,故村边的小溪又名丹溪,后蒲墟亦更名为赤岸。

赤岸古镇群山环抱,山峦起伏,林深树茂。古镇往东十里有一古村落——东朱村,沿村过梅溪之水,毗邻杨梅山,主峰数百丈,北坡自主峰成弧形一泻而下距北麓数丈陡起丘陵成扇形展开,戛然而收,但见,万顷平川,一望无际,蓝天白云,豁然开朗,俯瞰全景宛似翘尾俯首下山猛虎,气势雄伟威武、形象逼真。山虽无嶙峋鬼石亦无峭壁悬崖,却也灵山秀钟十分清雅,溪水涓涓空谷传声,鸟语花香生机盎然,隐隐之中蕴藏着神秘,透着几分仙气。

杨梅山又名野塘山。北麓梅溪之畔野塘山丘陵之巅,有一座古墓,里面长眠着一位历尽劫难、德高望重名闻乡邑的隐士——蒲墟朱氏四子十八孙(十八派)始祖野塘老人朱宏基。墓后长着一株粗大围余高达三丈的硕大古榉树。只见:阔叶松身,气象耸焉,参天覆地,木之英奇者,俨然似横戈,远眺威武肃。墓正中碑文:宋府君野塘老人朱公之墓,左为长孙世东公之墓,右为八世孙六一府君之墓。其时在北宋初大约公元963年,距今1040多年了。

古墓虽历经千秋风霜雨淋,时势动乱,江山易主,竟无沦沉毁损,奇迹般地保全下来,碑文铭刻虽有侵蚀风化却还能依稀可辨。

野塘老人者讳禄,字宏基,晚年自号野塘老人,为孝慈母终生未仕,生於唐懿宗成通十一年庚寅仲秋初三日(公元870年八月初三日)卒于宋初(大约公元963年,待考)相传活至百岁无疾而终。

 据沛国蒲墟朱氏大宗谱世系图考,老人远祖为汉槐里令云(公元前32年)字子游,鲁人,汉成帝时因直言忤旨,退居咸阳平陵(今陕西省成阳兴平县境)云七世孙汎,进士,西晋永兴初公元304年仕东阳郡太守,后迁临海太守,秩满值永嘉之乱(公元310年左右)举国兵刃,无法北归,“乐乌伤民风淳厚,占籍居焉”在蒲墟隐居。从此蒲墟易名“赤岸”矾为沛国郡乌伤朱氏始迁鼻祖。

    576年后,自东阳郡守汎传承至廿一代公元870年八月初三日,野塘公宏基出世,据蒲墟朱氏大宗谱载:当时沛国义乌蒲墟朱氏家族己成为金华八婺第一望族“聚族五六百家,衣冠犹旧,岁时庆吊往来和气谒然”。体现出沛国朱氏同血统,共家族的优良文化内函与内在文明精神。

   二、四子十八孙与铁罗汉

   广明二年庚子(公元880年) 汎廿一世裔孙野塘公宏基,时年十一岁。据广顺壬子庚申日记载叙“北寇自睦而来,所过残虐,玉石之及,靡有孑遗”,噩梦来临,前所未有的劫难,灭绝人性的屠杀几乎一夜之间都成了刀下孤魂冤鬼,朱氏大家族遭受灭顶之灾:“惟府君与母陈氏独得无恙”。相传幼小的野塘公与母陈氏是躲在双林寺碾盘底下才逃脱虎口,惟一幸存下来,晚年后的老人记忆犹新,认为“母氏资禀慈肃,事佛甚谨,意者其福报所致”。

遭此厄运,死里逃生之创,对幼小的野塘公来说刻骨铭心,振动非常大,随着茁壮成长,传承血统,重振朱氏大家族,弘扬朱氏文化之宏图规划日趋成熟,老人云“受母之教,颇能知学,由是用道因利,加以谨节,生理饶裕,循守旧业,改卜新居,有子四人,得孙十八人……朱氏为有后矣”。朱氏家族历尽劫难,几经沉浮,终算既往开来,重现希望,欣喜之余溢於言表,於是大葺双林古刹,重修沛国朱氏蒲墟大宗祠,创建十八派下设十八小宗祠,冶金铸造铁塔。用造铁塔之余铁铸造罗汉一十八尊,各授以一,使散处远近。

蒲墟朱氏自高阳氏后裔肇姓以来历史悠久,自古天下无定,江山易主,朝代更替,天灾人祸不可预料,尤以广明庚子之乱,蒲墟朱氏家族又遇兵燹,天降大祸几乎灭族,家谱也遭焚烧和散失,因此,外世系图牒等已是残缺,“追念畴昔,且戒前辙”老人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深谋远略,耽心家族聚居集中,万一有变易遭不测,谱牒不修同姓混淆,损毁散失更无稽考,则宗法废矣!

在恢复重修家谱的同时,老人为达到更加安全保险,因铸造铁罗汉一十八尊,后裔持有铁罗汉者为同宗共族之徽。铁罗汉像一十八尊,高不过六寸,按如来座前十八罗汉仿而造之,其工艺与铁塔一致姿态各异,惟妙惟肖,生动优美而庄严肃穆,令人敬仰。老人以为铁铸罗汉,牢不可破,坚不可摧,似乎老谋深算,然而往往世事难料,六十年代中后期“四害”横行,祸及罗汉,在一片“破旧立新、不破不立”的疯狂呼喊中千年文物被诬为“封资修”的像征而蒙尘罹难。

目前,蒲墟朱氏十八派之十八罗汉仅发现二尊,一为第十三派世康后裔,现居赤岸乔溪村,二为第十派世韬后裔,现居磐安珍溪村,这二支后裔人口较少,尤以世韬后裔创业惟艰,千百年以来总人口尚不足60人。

千百年来,蒲墟朱氏大家族人才辈出,孕育了多少英才良杰,自宋以来尚书、侍郎、翰林、大夫、郡守等高位仕宦及地方官员朱氏家谱及义乌县志可考者不下百人,北苑莲塘,永康等后裔至今尚保存着宋代侍郎牌匾和圣旨。历经1400余年风雨如晦的岁月的朱氏,顽强地生存着,并日趋兴旺发达,据估算,目前蒲墟朱氏后裔光分布金华八婺者总人口就有五、六万之众。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