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图文热点

朱伟春:千年《海盐朱氏族谱》又续新枝 ——海盐尚胥里朱氏北溪公支续谱纪实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2021/03/10 13:55:58 浏览量:2523

1.jpg

我父亲朱竸华去世后,在他的遗物中珍藏着一张从报纸上剪下来的照片,并有他亲笔注释的“左五 朱凤蔚”。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因为在我们家里几乎没人提及过这个名字,最后问我妈妈才知道,他是我们的曾祖父,但是对他的情况她也一概不知。

在国外生活的近30年里,思乡寻根是海外华人的常态,我也不例外。我想知道我们的根在何处,我希望我们家族的后人,能找到他们先辈的足迹。为了了解曾祖父和朱氏家族的情况,我曾向当时健在的祖父辈,德高望重的二叔公朱立人(我爷爷的亲二弟,中共上海老地下工作者)询问,但是没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年事已高(已近100岁了),对于70—80年前的事情记忆已消失;二是由于他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养成的习惯——不轻易说。但我还是得到了他老人家的鼓励,这给我增添继续寻根和发掘家族历史的信心。将我们这一支朱氏家族散在世界各地有血缘关系的人,把他们的亲情连接起来;让我们的后辈能够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这是后来我续谱工作的最大动力。

为此我制定了一个多方面的寻根计划,利用每次回中国大陆的短暂时间去做下列工作:

一、去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

在上海图书馆的资料寻找中,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朱凤蔚的书和文章,并查阅了朱凤蔚在20世纪初至中叶(1901年—1949年)期间,在报刊和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在这些资料中,发现了一篇对我们续上朱氏家谱极有价值的文章,那就是南社社员傅熊湘先生所写的《海盐朱葆庭先生六十寿言》。这篇文章引出了朱凤蔚的父亲朱葆庭和母亲沈太夫人,从朱葆庭先生六十寿推算出朱葆庭应该出生于60年前的1862年,即同治壬戌年。它为我以后正确的研究和寻找祖先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料

在网上查找的文章里,陈炳华先生所写的《忆南社成员朱凤蔚二、三事》和《长期从事社会调查、弄清储氏家族重要历史人物真相》对朱凤蔚的经历描述,使我受益匪浅,但是对于朱家与储家的关系,却让我陷入了一个谜团,因为在后文中说“储少山之女储氏名字不可考,嫁海盐武原大户朱家(朱熹后人),生育二子在近代史有一定名气。兄朱谦良(1889---1952)……”这与傅熊湘先生所写文章是不一致的,也扰乱了我的寻觅之路。因为这篇文章是由江苏宜兴储氏文化研究会发表和收藏,为进一步考证其原因,我专程去寻找陈先生的线索,当辗转找到上海的储家骅老先生时,由于老先生是在4—5年前转发陈先生的文章,联系方式已找不到了,一时失去寻找陈先生的方向。于是,我根据陈先生在文章中留下的地址:海宁盐官储家村,又去盐官派出所查户籍查地名,也查无此人此地名。不过最近我又发现了新的线索,我会再次去海宁查找这个说法的出处,探寻为何不一样的原因。

三、去浙江海盐故乡寻找朱家的痕迹

在第一次回故乡浙江海盐,我就直奔县文史办,非常巧合遇到了县文史办的王健飞老先生,王老先生曾参与新海盐县志的修编工作,他对于朱凤蔚的情况是有所了解的。他对我的指点,更激发我想了解朱氏家族在海盐的700多年生存之路的愿望。这次从王老先生处得到最大的收获是,经他的介绍认识了对朱氏族谱颇有研究的宗亲长辈朱学范(茶院朱氏第三十六世孙 海盐朱氏第二十四世孙)【廷瑞公支】。第二次回海盐故乡时,直奔海盐武原镇华星村,因为那里有我在查找关于朱家故地的书籍中,不断出现的地名上水村和长木桥,我知道祖先的墓地在那里,我想去那儿祭奠祖先。但我到了那儿,那儿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好遇到了长木桥边上的86岁的朱关顺老人,倾听了老人述说过去的往事,在老人的孙子带领下,我去看了长木桥周围的古迹。

四、去档案馆寻找相关资料

在中国大陆期间,曾去了很多档案馆寻找资料,但由于我的外籍身份,大多数不予接待。但是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却热情地接待了我,并给我寄来了非常宝贵的资料复印件。我去了台北的国史馆,他们也非常热情的帮我开放了以前未曾开放的珍贵的历史文件,特别是从台北国史馆得到的《朱故监察委员绳先先生行谊》(朱宗良 字绳先 朱凤蔚亲弟)中有记载:“先生讳宗良字绳先浙江海盐人也。系出宋大儒朱文公,其先避元代之乱入浙,蔚为邑之大族。祖松山公早即世,父葆庭公为独子,少孤苦,以勤俭致小康。母沈太夫人生二子一女,先生行二。兄谦良字凤蔚为县之国民代表,……”这个资料为我续上《海盐朱氏族谱》北溪公支家谱起了关键作用 !我由衷的感谢这两个档案馆的不知姓名的工作人员!

五、去接触所有了解朱家的人

在不断的寻觅中,我找到不少朱氏宗亲,在与他们的日后的联系和讨论中,获得了非常多的关于《海盐朱氏族谱》中的人物相关信息,特别我从宗亲长辈朱学范送我的由他和朱元曙合编的《朱希祖及海盐朱氏人文》书中,看到了宗亲长辈朱希祖(茶院朱氏第三十五世孙 海盐朱氏第二十三世孙)【龙沙公支】与我家的关系。为了寻找宗亲朱希祖的后人,我去北京,在茫茫人海中终于找到了宗亲长辈朱希祖的孙女朱元春女士。她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向我介绍了她对于朱家、她父亲和祖父的研究成果,赠送了我《海盐朱氏族谱》复印版本和《朱希祖 朱偰父子与故乡海盐》书(由朱元春 朱元智 朱元曙合编),宗亲长辈朱希祖的1937年3月回海盐祭奠祖先的日记,确认了朱宗良海盐朱氏第二十五世孙的辈份,这为我续上我们《海盐朱氏族谱》北溪公支家谱做出了最为重要的贡献,宗亲长辈朱元春女士对此是功不可没的 !

综合以上黑体字线索,可得出以下结论:朱葆庭先生是朱希祖先生侄子辈。对照《海盐朱氏族谱》尚胥里派的记载,朱希祖先生是龙沙公支第二十三世,那么朱葆庭先生就是朱氏族谱十一支后裔中,某一支的第二十四世孙,朱松山是二十三世孙。根据这一特定指向,我又一次仔细翻阅《海盐朱氏族谱》查遍尚胥里朱氏族谱二十三世、第二十四世记载,符合上述条件和特征的唯有北溪公支二十三世朱指南、二十四世朱昌瑞。家谱中这样记载:朱指南 字念祖 号 松山 生 道光庚子 娶马氏生子一朱昌瑞。朱昌瑞 号 保廷 生 同治壬戌年 娶王氏继娶沈氏生女一 。

2.jpg

虽然朱葆庭和朱保廷的字不一样,但是时间对上了、沈氏对上了、松山与保廷的关系对上了,从上述条件和特征来看,他们应该是同一人,只是关键的证据链即:朱葆庭就是朱保廷这一不容置疑的证据还未找到。

我将我的这一初步研究成果发我们这一支大家庭后,很快强有力的证据找到了,堂叔朱开宇给我寄来了他保存的朱保廷与儿子朱凤蔚、朱绳先分家产的析产文书,实证朱葆庭就是朱保廷,证据完美无缺,朱葆庭就是海盐尚胥里朱氏北溪公支第二十四世孙。

因《海盐朱氏族谱》第六修资料收集于1889 年中期,所以作为海盐尚胥里派第二十五世的朱凤蔚、朱绳先兄弟俩人尚未列入族谱。而其大姐和父亲朱昌瑞(字保廷)和母亲沈夫人在族谱之中。

那么显然以下几辈就明悉了:

第二十五世孙:朱谦良字凤蔚,生 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1889 年 光绪丑年)。

第二十五世孙:朱宗良字绳先,生 清光绪十八年十月 (1892 年 光绪壬辰年)

第二十六世孙:朱启平(1915年—1993年),朱宗良子。香港《大公报》著名记者,写下日本签字投降一幕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享誉海内外。

第二十六世孙:朱士麟,朱谦良子。

第二十七世孙:朱竸华,朱士麟子。

第二十八世孙:朱伟春,朱竸华子。

至此,我们这一支朱氏后裔终于叶落归根了,使得千年《海盐朱氏族谱》又续新枝,我完成了一个心愿。

(信息来源:博客。作者:朱伟春,海盐尚胥里朱氏北溪公支第二十八世孙)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朱氏网的立场与观点)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中华朱氏网群.jpg

如喜欢,邀请您到中华朱氏商城(电脑版)逛逛!

http://www.zhzhus.com/wap/store.html(手机版)



蝴蝶(飞舞).gif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