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图文热点

山东费县马庄镇南泉村朱氏家族浅考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1/04/13 16:25:54 浏览量:2360

微信图片_20210413161921.jpg

南泉村(现在与楼子峪村合并称楼泉村)位于马庄镇西北部,处在山东费县城南10公里的位置。本村三面环山,有三个自然小组合成,总人口500余人,土地面积有400多亩。村中有一条小河,由西南向东北蜿蜒流过。紧靠小河边有费马公路相通过,西面和仙人洞风景区相通。

南泉村是个山清水秀、清雅幽静、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小山村。村中有一口老泉,县志上记载的费县五大名泉之一。《费县志》上记载:"南泉位于费城街道南10公里南泉村,常年流水成溪,顺山势北流,至南巩庄西注入温凉河。”不用猜,村名跟这口老泉紧密相关。

我们朱氏家族祖上四兄弟就居住在老泉的周围。笔者小时候也住在老泉的西旁,是四兄弟中老三朱大章的后代。从本村朱家硬谱上可以看到,四兄弟分别是大畧、大谟、大章和大雅。这通碑的文字是清代光绪三十一年由朱守贞序并书的。笔者在小的时候,就看见这通碑铺在朱家东林(老泉东边的一块田地)的地堰上。笔者与小伙伴经常在上面玩耍游戏。那时年幼无知,即使惊动了祖宗,我想祖宗也不会怪罪的。后来,经朱家后人整理、上色又重新立在朱家东林。石碑上最后一行的有些名字与实际的名字是有出入的。听说在刻碑的时候,有些人并未出生,大人就起好了名字刻在碑上,后人并没这么做造成的。这也是家族刻碑的一个通常做法。

根据武善爱老师提供的有关朱氏族谱的资料得知:“始祖讳兴,祖籍睢宁,元季明孟避地入费。明朝初从睢宁朱碾盘子避地入费。”“南泉朱氏,乃楼子峪九世祖文魁公之后。明朝万历年间文魁携家眷由南坡迁居楼子峪。人口繁衍,难以居住,于是有后人向外迁居。”

南泉朱氏十三世祖朱恭在楼子峪仙逝后,他的夫人周氏(有墓碑为证,朱氏后人尊称“周太君”。)发现南边山后有一旺泉,环境优美,适宜居住,便率四个儿子大畧、大谟、大章和大雅及家眷安家居住。周氏的墓碑也立在朱家东林,上面记载着她的丈夫和她的生平。具体内容为:“父讳恭生于壬戌年十一月吉时,卒于癸巳年三月二十二日子时,茔于楼子峪祖茔之侧。母生于庚寅年九月吉时,卒于壬寅年八月十四日。”立碑时间:“大清同治十年岁次壬申孟夏之吉。”由此推算立碑应是1872年。由此也可推算出朱恭生于1742年,卒于1833年,享年91岁。同理,周氏生于1770年,卒于1842年,享年72岁。朱恭是1833年去世的,由此推断南泉朱氏家族应是清代道光年间(道光是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1821年2月3日——1850年2月25日。)由楼子峪迁来的。后来子孙繁衍,开枝散叶,逐渐形成村落。

 老泉水源旺盛,清澈甘冽,冬暖夏凉,下面汇成一条小河。寒冬里,河水经常冒着热气。把手插进水里,感到暖乎乎的,引来许多洗衣服的妇女,可以说是络绎不绝。老泉曾一度成为村里人吃水、灌溉农田的主要水源地。听许多村里的老人讲,这个泉子原来叫暖泉,村子也就叫了暖泉村,后来由于误传叫了南泉。在葛文峰老师整理的《南泉村的传说》一文中,也提到了这一说法。笔者认为暖泉这个名字叫起来要比南泉更有韵味,还能区分探沂镇的那个南泉村,再说老泉位于村子的北面,并不位于村南,所以强烈要求再改回去。

微信图片_20210413161811.jpg

微信图片_20210413161902.jpg

  • 作者简介:

朱旭,生于山东费县马庄镇南泉村,辈分为朱氏二十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费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月刊》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读者》《山东文学》《学习博览》《当代小说》《芳草》《北方作家》《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解放日报》《湖南日报》《宁夏日报》《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作文指导报》《招生考试报》《自学考试报》等近百家中外报刊。作品有的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主编顾之川主编的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材,有的被选入本地乡土教材,有的被转载,很多被收入各种选本,全国征文莸奖二十余次。

(信息来源:中华朱氏网费县朱旭)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微信号:19819884266)

image.png


如喜欢,邀请您到中华朱氏商城

点击:http://www.zhzhus.com/wap/store.html(手机版)


蝴蝶(飞舞).gif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