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朱子诞辰891周年。
为学习、弘扬、传承朱子文化,铜陵朱氏宗亲在春夏之交组织了一次“武夷山朱子文化游”。
本次文化游的时间:5月22日至5月24日共三天。
参加本次朱子文化游的朱氏宗亲共34位。其中男同志20人、女同志14人。
年龄最大的81岁、年龄最小的6岁。
5月22日晨由铜陵出发,车进入福建境内时天一直下着雨。下午3时许车抵达建阳黄坑朱子墓园,雨也逐渐地停了。
我们在朱子墓前举行祭拜仪式并瞻仰朱子墓园。
朱熹墓,又称“朱子墓”。是宋先贤、一代圣人朱熹及夫人刘清四合葬陵墓。
坐落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后塘村大林谷。
陵墓位于丘阜隆起的高爽之处,规模虽不大,但质朴无华。
周列水田,视野开阔,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保护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朱熹墓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上有幸如亭和顺宁庵。
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6年),屡经修葺,山下享堂5楹。
清朝康熙、乾隆、嘉庆等也均有重修。
大林谷山下有“宰木亭”,称“朱子祠”。为朱子后裔祭祀和拜谒者歇息之所。
墓园内原有下马亭,亭内石碑上刻有:“朱文公墓在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朱子墓为凤形,背倚九龙岩,封土堆、卵石垒、砌圆形。
上首中央立清代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墓碑一块,上书 “宋先贤朱子、夫人刘氏墓 ”。
墓道碑亭内立清代墓道碑一方,碑高3.3米,中间刻书:“宋徽国公文公朱子墓道”,上款为“道光戊申孟冬”,下款为 “资政大夫升学使者彭蕴章敬题”。
黄坑处边远闭塞地区,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这里是与外界隔绝的“世外桃源”。
安葬在此,实无兵荒马乱之扰,更无掘坟覆尸之祸。
黄坑镇后塘村的大林谷,曾经是一片郁郁苍苍的大森林。
大森林后面,迤逦排列着九座湛蓝的山峰,当地人叫它“九峰山”。
从远处望去,以九峰山为屏的大林谷,就像是被风吹动着的罗带一般。
相传朱子在建阳的时候,曾梦见一位异人对他说:“龙归后塘,乃先生归藏之所。”以后,他就和自己的高足弟子蔡元定一起来到黄坑(宋代称“唐石里”),寻找梦中异人所说之地,寻找自己百年之后的“归藏之所”。
他们寻到后塘大林谷,看见这个地方果然和梦中景象相同。
朱子很高兴,说这个地形是“风飘罗带”啊。
淳熙三年(1176年)十一月十三日,朱子的夫人刘清四病逝,次年二月,朱子葬刘氏夫人于大林谷。他是准备自己死后要与夫人合葬的,所以先把亡妻安葬在此。
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日,朱熹病殁于建阳考亭沧洲精舍(即后来的考亭书院),同年十一月二十日归葬大林谷与夫人合墓。
当时,朱子理学被贬为“伪学”,朝廷“伪学”之禁森严,许多与朱子理学有关联的人受到迫害。
尽管如此,却仍有许多弟子和友人不顾个人安危,前来为朱子送葬,人数达到几千人。
长长的送葬队伍从考亭出发,走了六天,才将这位先贤的灵枢送到大林谷,使 “龙归后塘”。
朱子墓坐西北朝东南,周壁以鹅卵石垒砌,中央封土,后立大石碑,上面刻着:“宋先贤朱子、刘氏夫人墓”字样,墓前有石香炉、石供桌及石华表一对,均为明代所置。
20世纪80年代后,朱子墓被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国内外朱子后裔经常前来祭祀,并捐资在后塘朱子墓建起“思源亭”。
通过参加本次瞻仰《朱子墓》的文化活动,让我们朱子后裔对朱子及朱子文化的了解、理解进一步加深。
为学习、传承朱子文化做好基础。
为弘扬、光大朱子文化做好准备。
(信息来源:安徽朱氏公号运营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