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淮朱氏源流志编纂委员会”成立以来,不辱使命,为了使《颍淮朱氏族谱》全面详实的记录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承有序的发展史,我们车马劳顿,七进大别山、两去山东、苏北和东海地区。
南访北询,广泛搜集资料;在滕州市副市长、政协主席李怀兴,和史志办主任马士生,大洪疃朱氏宗亲:朱传科、朱绍洋、朱新云,微山县:赵保海、朱思举,枣林村的朱宪忠、朱文生,枣庄市市中区史志办主任王光辉、王德鹏,西集镇的朱玉喜、姜彦霆,淮北相县的朱继彪、朱正艳,赣榆县的谢先生等热心人士的协助下,我们实地考查走访搜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朱氏传闻及宗卷。
为我们寻根溯源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和有价值的线索及依据。我们通过认真地筛选、排查、梳理形成文字,供朱氏族人们参考论证。
据《颍上县志》记载,和先辈们口耳相传,颍淮流域的朱姓主流来自山东枣林冈一带。那么枣林冈、枣林庄、枣连庄、枣龙集、老鸪巷,究竟在山东的什么地方?
启运公迁颍行程记录
启运公迁颍行程记录
启运公迁颍行程记录
为了把族谱准确无误地编纂好,只有先寻根后寻源,有根有源才是一部完整的族谱,于是我们编委部分成员决心北上山东寻根。
我们先后两次前往山东和苏北、东海一带(第二次会同朱寨宗亲前往)。就像大海捞针一样走访、探寻,幸有启运公迁颍时留下的行程记录,使我们有了方位和目标。
为什么我们要以启运公的行程记录去查寻呢?因为我们和阜南朱氏同为紫阳朱氏,也是洪武三年同时期迁来的,很可能是同一个家族,或胞兄坤弟,也是唯一寻根的线索依据和捷径,所以我们按启运公的行程纪录一站不落地往前寻找。先后六进枣庄市、山亭区,七进西集镇,把整个山亭区、东凫山和西凫山寻了个遍,又到周边县、市、村、镇、庄,与我们有关联的地点查访。
如:邹城的安邱府有枣林碑的地方,和微山县鲁桥镇枣林村,但都不是我们要找的枣林冈,因地理环境不相吻合。今天微山县鲁桥镇的枣林村,很可能是网传的明清时期的移民集散地,该村位于微山湖东岸,大运河穿村而过,又守京徐大道,交通十分便利,是理想的移民集散地。
但不是我们的始居地,因为洪武三年才拉开移民的序幕,不可能刚开始就设中转站,只有大规模移民时才有的中转集散地。今天山东滕州、微山一带的居民祖籍多是山西的,大部分都是洪武十几年和永乐年间迁徙而至的。
颍淮朱氏前代山东始居图
由于地名重叠,加之年代久远,缺乏文献记载,给我们寻根带来极大困难。那么我们要找的枣林冈究竟在哪?后来我们在一篇论文中发现说“枣林冈后面有玉皇庙”,于是我们再次去山亭区凫城乡,在庙南峪找到了玉皇庙,但,方位、距离、地理环境不符,也找不到西沙河的确切位置,显然不是我们要找的枣林冈,于是我们的心情很茫然,也很失望。
这时西集镇的朱玉喜老人打来电话说,“经多方打听,有人说,枣庄市有个大洼集,就是古时的枣龙集”。我们得到信息后非常高兴,立即驱车前往,但由于人地生疏,第一次没找到结果,后来在枣庄市友人王先生的引导下,找到了昔日的“大洼集”,就是今枣庄市市中区矿山办事处的东部区域。经仔细考察及和启运公的记录比较,非常像似我们苦苦寻找的始居地“枣龙集”、“枣林冈”。
该地域属丘岭地带,在群山的环抱中,东高西低,东称冈,西为洼。据当地人士介绍(王先生的好友史志办的同志,是写枣庄来历的笔者):“唐宋之际,庄子东头有片枣林,被称为“枣林冈”,后来冈前有人居住、建房,逐渐形成村庄,又被称为枣林庄”。因此地盛产红枣,不断有商人至此地收枣、卖枣,逐渐形成集市,因集东西长,南北短,东有“龙头山”被称为“枣龙集”,后为“大洼集”。
寻根路线图
通过当地人士的介绍,我们又对周边的地理地貌,进行了实地考察,集东有“龙头山”、“白人山”、也有庙(现已毁坏,疑是东狱庙);东北有秦山、付山和长山;北有崮山,是通往山亭区的大门,山上有泰岳庙和奶奶庙,古时三月三逢会;靠集西北角有座“孤山”(因和其它山不相连而得名),现位于矿山三号井;西北有云谷山,又称天台山、天目山,俗称谷山,是枣庄市的名山。
有谷山赋曰:逊黄山之秀,低泰岳之危,于是,凤尾岂翘,雉首高昂,谷山,邑之胜山也;西有西沙河,位于齐村区地段;东沙河位于市中区岳楼南边;西南有君山,也有桥,名曰君山桥(疑是古时三孔桥);西有财神山,位于西齐村凤凰岭平山上;集南面有卧龙公园和东沙河公园;东南有长山和龙庄(疑是古时的枣龙庄);集后(北)有双子山;东南有夹谷山,山上有:王母娘娘洞和关二爷洞(疑古时也有庙)。
另据《苍山古桥探秘》中称:南桥镇大桥村老鸪巷桥又称老鹳巷桥、原名中济桥,始建于唐代,毁于抗战时间。另有《临沂县志》、《沂州府志》都记载:西泇河流经老鸪巷桥,那么有老鸪巷桥就会有老鸪巷;老鸪巷可想而之距老鸪巷桥不远,老鸪巷桥坐落在今兰陵县南大桥镇大桥村西头,那么今天的大桥村可能就是昔日的老鸪巷,在枣庄的东南部,距枣庄直线距离约10公里。
寻根路线图
综上考察调研,经分析论证,和启运公迁颍时的行程记录的地名、地貌相比较,我们认为,今天的枣庄市市中区矿山办事处东部地域的双子山和后古屯之间的地段,就是我们的始居地“枣林冈”,大洼集东段应是古时的“枣龙集”。兰陵县大桥村极可能是古时的“老鸪巷”。
以上考察论文仅供参考,望有识之士给予更正。
附:
1.《颍淮朱氏前代山东始居图》。
2.《启运公迁颍行程记录》。
3.《寻根路线图》。
(作者:朱忠合、朱传龙,朱大伦宗亲提供线索)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