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辛丑年九月十五即公元2021年10月20日,是儒家先贤朱熹的891周年诞辰。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朱氏族人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成都朱熹宗祠庆祝朱子诞辰。
由朱熹文化研究会主办,朱氏族人、领导和传统文化爱好者参与,纪念朱文公诞辰891周年祭祀暨朱熹宗祠复建重光典礼圆满落幕。
本次祭祀流程由民间传统文化复兴者参与策划,按照迎神、初献、读祝、亚献、终献、饮福受胙,撤馔、送神、望燎的汉族传统礼制,致祭儒家先贤朱子熹。献官、读祝官在引赞的带领下进入供奉“先贤朱子熹”的文公殿享堂上香、献酒和读祭文,其他参祭者身着祭服深衣负责给献官净手、递香、递帛、递酒。随后其他观礼者依次上香。
成都十陵“朱熹宗祠”,是朱子在川后裔之宗祠。祠中设有文公殿,殿内供奉“先贤朱子熹”。“朱熹宗祠”原名“十陵半节河祠”,建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湖广填四川”移民潮中,朱子二十世孙朱必达自广东入蜀,用物换取此屋,定为成都科甲巷朱祖文总祠之陪祠。1992年原位于春熙路的朱氏总祠被拆,陪祠改名为“朱熹宗祠”(或“熹公宗祠”)。
“朱熹宗祠”原规模为一殿六堂一书院,在朱氏族人的努力下,目前复建了庶裔堂和神佛堂。朱子书院待重建。复建后的庶裔堂中已设明太祖的挂像,尚缺木主。神佛堂已设有“沛国堂上始高曾祖考妣神位”和观音像。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谥号文,后世尊称朱子、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诗人。
理学,或称道学,亦称义理之学,是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儒学流派。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宋代理学家认为,儒家道统在孔孟后不传。至宋儒兴,才承继了孔孟绝学。朱子则是重振儒家、承继道统的理学代表人物。作为理学集大成者,朱子一生著述甚多,其理学思想是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学说。朱子所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朱子是继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家人物,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大成殿者,为十二哲之一。
宋淳祐元年(1241年),宋理宗下诏学宫将朱子从祀孔庙,朱熹取得和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并列的儒家五大道统先贤的地位。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定天下四书五经诏从朱子传注,奠定了朱子理学为国家官方学说。朱子公祭则始于明弘治年间,明孝宗皇帝准尤溪县每年九月十五致祭朱子于南溪书院。明、清以后,这一传统延续不断,直至民国。当下在民间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恢复了朱子诞辰的祭祀。
本次活动照片如下(不分先后):
(信息来源:胡书齐 朱子正脈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