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图文热点

河南省新乡县合河朱氏家族起源考

来源:用户上传| 上传者: zhzhus001| 2019/11/06 09:58:21 浏览量:2346

合河朱氏家族起源考

朱氏宗亲总会 


合河朱氏家族起源考

(大运河明代石桥篇)


  新乡县合河乡,地处豫北平原,位于新乡市的西北方向,卫河、共产主义渠越境而过。作为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河航运联系着中原政治中心——洛阳和北部京津地区的漕运,沟通了黄河、海河等水系,是古代漕运的一个重要环节,该处也成为了豫北较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完工于隆庆六年的合河村合河明代古桥(公元1567年-1572年,是明穆宗朱载垕的年号,使用隆庆这个年号一共6年)已经成为运河的坐标,已经在这里矗立了446年。而今作为大运河遗址地标式建筑的古桥也见证了合河以及合河人民的前世今生。



合河古镇号称“五国四水两河”。全镇三万多口人中,朱姓占九千多人,加上朱家的媳妇,该家族占了该镇的一半。从合河向外延伸,周边乡镇朱姓也多与合河朱姓同宗同源。


合河朱氏现有十代人:辈分为燮、增、明、新、止、命、性、修、习、德。辈分最长者大都在合河南街老面粉厂、造纸厂附近居住,户衍不是很兴旺(我县第四大回族群众居住地也在附近)。辈分较低者集中在合河北街祠堂附近的“古路沟”,我的一个朋友小名“五辈”和其儿子(德字辈)在朱家辈分最低。


朱姓,明朝国姓,是当今中国的第13大姓,是人口超过千万的中文姓氏之一,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1%以上。


据合河朱氏宗祠记载:朱氏一世主讳荣,字光先,祖籍山东馆陶县(现为河北馆陶)学门前,甲辰科乙榜进士,应赠修职郎(八品官)。曾任崇明县丞、苏州昆山县丞(协助县令,官居八品)。荒乱年于明朝永乐(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中,西居沿卫河而上,乘舟来到在现新乡县合河村定居,祖公生六子。长子岩,次子岗,三子嵩,四子岳,五子衡,六子端,分为六门。暮年寿终择吉地、吉穴、吉日、吉时鱼打鼓,安葬村西南风水宝地。坟茔至今已廿五世六百年,绵延生息。


据考证,二世六门向后发展,自五世起,仅有三四五六门族人繁衍昌盛。

根据记载:十二世祖彦义公、十世祖桐柏公于清乾隆二十五年春第一次创修族谱定作辈。二次续谱道光二年春,三次续谱道光十八年桃月,四次续谱光绪二十八年,五次续谱民国二十二年癸酉桂(八)月,六次续谱解放后公元一九九一年。


朱氏迁居合河十余世,未有祠堂,无地拜祭宗祖在天之灵,于清乾隆十年,九世祖自超公,十世祖正奇公、子照公,十一世祖学程公、瑞斋公,十二世祖玉韶公发起建造宗祠,后有十三世祖正四公创立正厅大门,十三世祖暮冉公造神龛、油门、隔扇屏,于清乾隆十三年宗祠落成。


上个世纪,属于改朝换代之际,朱氏家族外出公干者不多,身居高位者无有书面记载(据悉陈庄村有一人隐姓埋名参加革命当过中央委员)。


目前,朱氏族人众多,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有从事高层领导的、有从事军队建设的、有从事大商业工矿企业的、有从事高等科技教育的、还有许许多多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及知名人士,遍布祖国各地及国外。


在合河乡朱姓族人中,较为有名望的三个企业家都叫朱命军,其中两个是开办化工厂的、一个是开办面粉厂的,都曾经当选过县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了区分他们,甚至于在正式行文中都在他们的名字后面加上括号,备注为xx企业名称




从朱氏家谱和墓碑考证,一世祖迁于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为中国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的年号,共22年。永乐年间,明朝国势强盛,经济持续发展,史称永乐盛世),至今最少也有594年。据家谱记载,至今已经繁衍25代,平均23.76年一代人。

然而,在合情合理的后面,也存在着一些困惑之处。


一是迁居合河在明代,首次修谱、建碑在清代,对于明初家族的由来莫名考也。

二是认为和明初的一名功臣朱荣有关联。

三是合河民间一直流传着“君朱”、“民朱”之说,怀疑自家的身世有显贵之处。


笔者在合河工作八个年头,喜好考证一些事情,胡侃如下:


一、从家谱记载看,合河朱氏一世祖不是出身于显赫世家,但是属于书香门第。

家谱记载朱荣当过县丞,属于正八品(明清)官。按照明代规定凡方圆不及20里者不设县丞,故多数县份都有佐贰官。清代县丞多不设,在全国1300多个县份中,仅设县丞345人。县丞是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在县里地位一般仅次於县令(或县长)。

朱荣的碑刻上有“修职郎邱县主薄”字样,修职郎为正八品、虚衔。县主簿为文书。邱县在明朝为丘县,清代时避讳孔子而改名。

在其后人朱宠的碑刻上记载朱荣“岁进士”出身。而“岁进士”是什么呢?“岁进士”就是岁贡生,是各府、州、县学每年从年深的廪生中挨次升贡,选拔贡入国子监深造的生员。“岁进士”不是进士,隔着进士还差老远,说白了,就是一老秀才而已。而“乡进士”则是乡试中式,是举人的别称。

二、考证明初显贵朱荣应该不是合河的朱荣。

据考证: 洪熙元年(洪熙为明朝第四个皇帝明仁宗朱高炽的年号,公元1425年,定都北京。)乙巳秋七月三十日,征敌前将军总兵官武进伯朱荣( 山东沂州人,今为临沂市)以疾卒于辽东之镇所,讣闻皇帝为悲悼辍,朝廷臣皆缟素。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武进侯。其子武进伯朱冕,正统四年(1439)为大同总兵官。土木之变(1449年),和西宁侯驸马宋瑛一同战死大同阳和关。

作为一个显赫的家族,父子两代人均为守边的武官,从山东搬迁河南的概率不高。

     三、“君朱”、“民朱”之说有一定科学道理。

朱姓曾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两个王朝,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和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

提起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众所周知,公元1368年,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扫荡群雄,建立了明朝(距离现在650年),而后分封诸子,朱元璋在洪武(三十)年死,活了71岁。在治理国家上他非常勤奋,是一个非常勤政的皇帝。据有关资料记载,朱元璋共有46个后妃、26个儿子和16个公主。朱元璋有24个儿子被封为亲王。100年后,他的家族就繁衍到8000多人。

建立明朝后,他为子孙们提前拟定了辈分。

如他的儿子岷王朱楩家族:徽音膺彦誉,定干个禋雍,崇理原谘访,宽镕喜贲从。国务院原总理朱鎔基即是岷王后裔,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代后裔。

又如他的4子燕王朱棣家族:“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明朝从明成祖开始,就一直从他的家族进行传承。明太祖朱元璋  --  明惠帝朱允炆 --  明成祖朱棣 --  明仁宗朱高炽 -- 明宣宗朱瞻基 --  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  -- 明宪宗朱见深 -- 明孝宗朱佑樘  -- 明武宗朱厚照 -- 明世宗朱厚熜 -- 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  -- 明光宗朱常洛 -- 明熹宗朱由校  -- 明思宗朱由检。

潞藩王朱翊镠(1568年3月3日―1614年7月4日),明穆宗朱载垕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钧同母弟,万历十七年(1589年)二十二岁时就藩卫辉府。

作为明朝的国姓,本应该有家谱流传,特别是明初就该有家族传承,然而合河朱氏没有,从一世祖往前是一片空白。至于位于大运河边的馆陶县,也没有传承,仿佛合河朱氏是从运河中冒出来的!而且朱氏占据主导的合河乡,方言与周边乡镇不同,咬文嚼字中倒有南方江浙一代的味道!

“芳草王孙随偏渡,灵槎使者任长游”。在赞美合河的这首诗中(套用王安石赞美江苏南通的诗),似乎也透漏着一丝丝信息,能称作王孙的,明朝首推建文帝。郑和下西洋,真正的目的就是追杀朱允文。

  朱家在明代是皇亲贵族,近代也出了不少名人。我曾经实地考察过朱氏宗祠,看到该家族从明代中晚期来到合河共24代人480年的历史,朔根求源是从京杭大运河从南往北到达卫河又逆流而上直至合河古镇落地生根。

据考证:这支朱姓很有可能是明朝朱允文的后代,也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直系血亲后代,是正宗的“君朱”,如果再进一步考证,因为马皇后有回族血统,那么这一支朱姓可能还和回族有很深的渊源!因为作为明代的国姓,在明代中早期竟然没有历史记载和家谱传承,其中必有隐情,而在那一时期只有朱允文及其后代逃亡在民间,其考证真实性不言而喻……

一世祖姓朱名荣,字光先。根据考证:“光先”有“日出初光先照”之意,话说古时候古人登上泰山,就是为了发现太阳的第一缕阳光,皇帝封禅的地方就是泰山。当然这只是美好传说...

一世祖迁到合河家马。根据百度:家马有两种含义  1.指先秦大夫之家的马。2.指汉代皇帝日常用的马。在碑文中显示“家马”二字,暗指家族曾经的荣光和显贵。

附:朱元璋长子懿文太子朱标家族族谱: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附:合河X村朱命X世系

一世:朱荣

二世:岩 岗 嵩 岳 衡 端

三世:(隆 能)(玘 珒 通)(麟)(茂)(琰 琏 瓒)(敏 理)

四世:(兴 寿 智)(鸾)(政)(輗 金 朴)(軏 轮 轩 辕 轼 轲 轸)

五世:朝聘 朝庆

六世:国仕 国进 国友

七世:希御(卻) 希吕(配李氏)

八世:大藩 世藩 廷藩

九世:颉

十世:星焕 星耀 星(火亦)

十一世:日生(升)日久

十二世:瓐(lu)珑(日生过继给日久公)琥

十三世:彦文 彦章 彦仲(瓐过继给珑公)

十四世:楒 棒 枫

十五世:燮丑(生七子)迁到合河X村

十六世:时增(生三子) 方 玫增 贤增 运增 孜增 荃增

十七世:海明 玉明 成明

十八世:尚新 良新 凤新

十九世:止旺 止祥 止义

二十世:命X命生X命X




(信息来源:朱明)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