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历史
朱姓寻根>
朱姓源起>
朱姓流布>
历史专题>
《朱氏起源》朱姓家谱文献
敬请撰写补充朱氏堂号的邀请函
堂号,旧时为一户人家的称号。峻青《水落石出》:“庄里有一家地主,堂号积善堂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堂号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所以,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
广西钦州灵山朱氏“千岁坟”,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灵城镇白水村委千岁坟村旁(距县城2公里) 朱统鉴,俗称“朱千岁”,明皇朝后裔,因明朝覆灭,随着南明桂王转战华南,桂王封他为镇国将军。清顺治四年,他率兵进驻灵山和合浦一带,兼任广西灵山县知县。在任八年期间,朱千岁施以仁政,得到百民的拥戴。
中华朱氏网市县级工作站建设通报(5)
各位站长、各位宗亲: 《中华朱氏网》是团结中华朱氏、传播朱氏文化、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成立一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现实,努力工作,发表发布文章2000多篇,受众达到十余万人次,累计上传文字达到200多万字,对传播中华朱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朱文彬公后裔
根据堂曾祖有善公,祖父元富公之口传回忆,得知朱文质,是南京应天府柳树湾大石板人。洪武年间到云南,从以上可以得知,朱文质应该是元末明初人,经查《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得知,原文如下,洪武十三年十二月壬申,以太仓卫指挥使朱文质、福州左卫指挥佥事陈文俱为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再查《太仓州志》载述,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倭寇侵扰崇明沙,太仓卫指挥同知朱文、指挥佥事翁德皆主动出海剿捕,杀溺五十余,生俘百多人。永乐初年,倭寇屡屡觊觎刘家港,袭击海运漕船,平江伯陈暄、镇海卫指挥使李敬、海运总兵官罗文等将领先后泛海追剿倭寇,斩倭甚多。 再查,《明代進士登科錄》得知,朱文质,字彬甫,浙江海盐县人,云南前卫候所军籍,明朝政治人物。 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科云贵乡试第一名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会试第二百三十四名,登第三甲第六十名进士。
2022-02-28
胶东朱亨公后裔
我宗四世祖朱公讳亨,写下的谱书资料,五世祖刻为《碑志》,当是亲历亲见的第一手确证资料。记得是他青少年时, 跟随父母,由云南道(现在的省,元朝叫道。)金平少数民族区,迁至河北道保定府天津县石匣村,攻读《四书》《五经》等科举考试科目。明朝初年,考取进士,皇室赐官正五品,任山东布政使司(省,明朝改元朝的道,叫布政使司。)。这时,父母(三世)殡葬在石匣村后,于夫人两人,来到山东宁海州州府,任通判。查烟台图书馆的《宁海志》知,通判是州府主官,直辖胶东各县域,是皇室正五品官级。
明代鄱阳朱坦公
鄱阳朱氏中有名人朱坦公,因朱坦公是虹桥朱氏即永修县人,生于明永乐初,永乐末进士,官兵部、工部主事,因受本县籍朝廷尚书魏源打压,辞陛归田,于明景泰(1452)与兄朱埜创修巜虹桥朱氏宗谱》,字派从其父辈启用:乾坤毓秀起英才…;朱坦为坤字派。
2022-02-24
费县朱氏文化之旅
(山东)费县朱姓,基本上都是一个家族。始祖名叫朱兴,原籍江苏省睢宁县,元代迁至费县,先居埠下街,后迁县城西门里,也就是仰圣门附近。明代朱氏第六代朱一之在西门时创修了天齐庙,现在银杏花园的那棵古银杏树,就是在天齐庙所种植。这段历史,在清代的《朱氏家谱中》有明确记载。 经过600多年的发展,朱氏家族已经成为费县的名门望族。随着人口的增多,朱氏后人陆续迁出县城,开枝散叶,据《朱氏族谱》记载,迁出县城的朱氏族人,分布在固县、棠林、甘田庄、阳田、马营、曹车、皇城、南京庄、东新安、康泰庄、白茧场、利涧、楼子峪、荣和庄等地。
北宋朱光庭家族
朱光庭(公元1037—1094年),又名朱道古,字公掞,河南偃师(今洛阳偃师区)籍人,自幼聪颖过人,少从理学家孙复学习《春秋》,又问学于一代名儒胡瑗,后从儒客大家二程(程颢和程颐)学习,为二程门人。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登进士第,初授万年县主簿(主簿:掌管文书的佐吏),后历任修武、垣曲等四县县令,口碑堪佳,时人称“明镜”。 后,朱光庭奉诏入京,获宋神宗(公元1067—1085年在位)召见。在谈到朝廷大政时,光庭直言不讳地指出:陛下更张法度,推行变法措施,臣下奉命施行,有些措施效果良好,有些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如果能废除那些造成坏影响的措施,实为天下之幸。
2022-02-21
河南郑州朱屯迁平顶山叶县朱氏
河南平顶山叶县朱氏字派:树芳德培心,田克承祖训,守纲常尚道,学丕启家声。横批是:紫阳旧家。 作为朱家的子孙,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喜欢探访民俗文化、历史渊源,尤其是自己故乡相关,因此小时候常听村老人讲字派是清朝三位秀才新修的,至今约二百六十年余。现在我们这里最高是{芳}字,最小是{克}字。访村族老人{树}字上面字派都不知道,有人说树字以上老人名字中间带有:hong宏,jin金,二字。(字不详谐音)也有可能迁移过来没有按照字派起名。
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