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州城内的大明藩王朱祐橓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0/02/27|浏览量:4857

						

                             【琅琊国人】

1.jpg


【明泾简王·朱祐橓】

2.jpg

朱祐橓

1485年3月31日-1537年7月10日

[《明史·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八》]

“泾简王祐橓,宪宗第十二子。弘治十五年之藩沂州。嘉靖十六年薨。子厚烇未封而卒。无子,封除。”

[史记其人]

朱祐橓,明宪宗第十二子、母恭妃杨氏。弘治四年受封泾王。弘治十五年就藩沂州,嘉靖十六年去世,谥泾简王,子朱厚烇未封而卒,泾国封除。

    以上,便是《明史》中对于朱祐橓其人的全部记载。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明代宗室藩王仓促的一生:降生、就藩、薨逝、除国。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府,登基称帝,大封子嗣为藩王,镇守诸地疆土。沂州城也不例外,弘治年间,朝廷也曾分封过一位来自大明王室的宗亲藩王——即成化帝十二子、泾简王朱祐橓。


    他就藩沂州城长达三十五年,为政以亲廉,然最终无嗣而终、封地除国,王妃侍妾也飘零散落,晚景清凄。


    本期【刘疵说】,与诸位走近这位大明藩王的人生轨迹。


18.png




3.jpg

凤子龙孙 幼年丧父


    1485年,三月三十一日,北京紫禁城深处,皇帝的恭妃杨氏诞下一子。这个皇子排行十二,赐名“朱祐橓”。


    这一年,是大明成化二十一年。


21.png


    两年后,也就是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宫中发生了诸多大事。


    这一年早春,先是一手遮天的贵妃万氏暴病身亡,成化帝悲痛欲绝:“万氏长去了,我亦将去矣!”辍朝七天,谥万氏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二月初三这日,朱祐橓的母亲恭妃再诞下一子,是为第十四子朱祐楷。与不满两岁的朱祐橓为同父同母兄弟。


    七月,自从万贵妃去世后,成化帝身染病疾,自觉时日不多,再次分封诸子:封朱祐杬为兴王,朱祐棆为岐王,朱祐槟为益王,朱祐楎为衡王,朱祐枟为雍王。因朱祐橓与朱祐楷二子年龄尚幼,此次并未获封。


    八月,成化帝重病。皇太子朱祐樘在文华殿全权处理政事。


    九月九日,成化皇帝朱见深驾崩,终年四十一岁。


 年仅两岁的朱祐橓与不满周岁的朱祐楷丧父。

4.jpg

        ●明成化帝 朱见深●

     

24.png


    同年九月——太子朱祐樘登基,是为弘治帝。新帝为人宽厚仁慈,善待诸王。

5.jpg

        ●明弘治帝 朱祐樘●


    弘治四年(1491年),皇帝分封先帝幼子:六岁的朱祐橓受封为泾王、四岁的朱祐楷受封为申王。

 

    弘治十三年(1500年),十五岁的泾王成婚,册封东城兵马指挥铉之长女【曹氏】为王妃,三月二十二日行册封礼。王妃曹氏生于1484年,年长朱祐橓一岁。


    弘治十五年(1502年),十七岁的泾王朱祐橓与王妃诸人离开京城,就藩千里之外的封地——沂州。


    然而仅一年后,尚未来及就藩的弟弟申王朱祐楷在宫中夭折,年仅十五岁,谥为申懿王,无子封除。


    朱祐橓、朱祐楷兄弟二人为成化帝晚年幼子,相差不足两岁;出生不久即丧父,政治更迭中所幸得以分封;可谁曾想祐楷早夭,相伴长大的兄弟仅剩祐橓一人,千里迢迢就藩封地沂州城......



23.png



6.jpg

就藩沂州


    泾王朱祐橓就藩沂州后,与王妃居于沂州城东的【泾王府】(清代后改为沂州府衙驻地)。

7.jpg


    朱祐橓在沂州为藩王时,勤谨克己,亲民爱民,与地方官员共商共议,乐于为善。


    在明朝年间,沂州城北部常有水患,危及耕田农作。身为藩王的朱祐橓便倡议开挖北涑河,导涑入城,从城西郭庄引涑河水东流经沂州城北入沂河。自此解决了沂州城北部水患的问题,使得城北良田得以益存。


    今罗庄区宝泉寺里,仍存碑刻记载着泾王关心人民疾苦的作为。泾王还经常捐资重修寺庙,除宝泉寺外、还有东岳行宫、费县岐山寺、城头寺等。特别是费县城头寺,现存两通明代石碑,阴阳四面碑文《重修福胜院记》、《鼎建圣像之碑》、《万古流芳碑》、《泾府殿下碑》,均与泾王与王妃出资重修寺庙有关。

8.jpg

9.jpg

●费县城头明代碑●


21.png


    朱祐橓为藩王时所居住的泾王府,成为沂州城内当时最显赫的皇族建筑。历经朝代更迭,主体建筑经改造、拆除早已不存,仅能在明代沂州府地图上看到其旧时位置。


    虽然王府旧影已不可追,但令人道奇的是:部分王府遗物现如今仍零散分布于沂州城内。

    

10.jpg

    在今城内“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中,陈列着几块姿态各异的太湖石。


    这些静默的太湖石,皆为明代泾王府花园中的遗物。

     

11.jpg

12.jpg

【图片来自@平野晓霁最临沂】


    1502年,十七岁的泾王朱祐橓就藩沂州时,在紫禁城西侧皇家园林——北海琼华岛上带来了一组灵巧的太湖石,用作泾王府花园的园林布置。

    而琼华岛上的太湖石又来源何处呢?

   答案是:北宋徽宗的艮岳花石纲


    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宋徽宗赵佶为了帝国最大的园林建设工程——艮岳,在东南江浙一带搜罗奇花异木,嶙峋美石。花石到手后,多经水路运河运往京城,十船一组,称作一“纲”,此为“花石纲”名称之由来。

13.jpg

●宋徽宗赵佶·听琴图●


    艮岳是一个极为宏伟的园林巨制,如果能幸运留存下来,它大概当为世界园林之最。


    然而,金兵铁蹄踏碎了园林清雅:1126年,金军大举入侵中原,攻破开封城,艮岳中历经多年辛苦搜罗来的太湖奇石毁于一旦。幸存的美石被金兵作为战利品运往都城燕京,堆积在北海琼华岛上。


    而后的事情,便是时至明代,十七岁的泾王朱祐橓携带部分花石纲遗物到了沂州城、泾王府,建国后这批美石被移至烈士陵园内,陈列于院中。

    

    从江浙被搜罗到东京开封,再到北国燕京、南下沂州;辗转千里,沧海桑田,历遭百劫,这批受皇家钦点的美石静默矗立于城中一隅,供人遐思泾王府花园内的旧况。

   

    

23.png

14.jpg


薨逝国除   魂归京城

 

24.png

  “嘉靖十六年薨。子厚烇未封而卒。无子,封除。”


    嘉靖九年(1531年),朱祐橓的发妻——王妃曹氏薨逝,终年四十七岁。

    

    据传,曹氏生前曾偶得一梦,梦见蒙山前有风水良地,言死后愿葬于此地。因此,泾王为自己的王妃在蒙山前修建了一座宽广的陵寝,将发妻葬于山前。


    实际上,泾王修建的这座陵寝有三间墓室,不仅是为安葬曹妃,也是为自己和另一位魏妃百年后安葬所备。这一陵寝现存于费县薛庄镇东5.7公里,云台崮脚下的王林村。

15.jpg

    1966年春天,王林墓被打开。墓中早已被盗,墓门半掩,墓中发现一倒地的石香炉和一块墓碑。这座王陵由前室、后二室、左耳室构成,墓壁用朱彩涂饰。由于早年被盗严重,仅存圆雕石虎一只,墓誌一方,铭为明代“曹氏薨妃”之墓。

17.jpg


    该墓目前地宫敞开,但内部积水已经快淹没了墓门,内部情况无从探访。

    实际上,这座寿宫早已成为一座空坟,曹妃迁柩京城,泾王朱祐橓本人也未能如愿葬于此地。


24.png

    曹妃逝世六年后,1537年秋天,驻沂州三十五年的朱祐橓薨逝,终年五十二岁。其子朱厚烇还未及继承泾王封号,就早逝于其父。


    依明王室传统,藩王死后无子继封,便要除去封号,得到许可后将故王接回京城安葬。早前安葬于蒙山的曹妃被迁出,与泾王灵柩一同运往京西。王林的寿宫,便自此成了一座空坟。


    “ 兹以王薨无嗣,上命内臣迎葬京师西山,并迁妃柩与王合葬焉。”


    嘉靖皇帝命工部为在北京西山为泾王建坟,并赐谥号为“简”,史称【泾简王】。


     在今天北京西山著名景区八大处,有个自然村叫金王府。此村就是因葬明代的泾王而得名。明代《宛署杂记》记载:泾简王,妃曹氏葬于金山。从《大明泾简王妃圹志》可知,前往京西参加祭祀活动的人员有皇太后、皇后、公主,规格非常高。


    泾王的另一位王妃魏妃,嘉靖皇帝也安排的很好,在北京另外修建泾王府,使其颐养天年。北京八大处公园《新建大悲殿碑记》就有关于魏妃的记载:泾王去世后,魏妃每年春秋都会择吉日到西山烧香拜佛。晚年为示敬佛之心,于嘉靖二十九年与众人共同捐资修建了大悲殿,并得以善终。

23.png



  21.png



    纵观朱祐橓人生,作为成化帝幼子,少年出藩,在沂州城终其一生;爱子早夭、发妻先逝、后嗣凋绝、封号易除,连营建多年的陵寝都未能葬入,任其荒芜。


    也许,死后魂归幼年长成的北京,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驻藩几十年,这位来自皇室的王爷为沂州城留下诸多可忆之事;只可惜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泾王朱祐橓的形象愈来愈模糊,王府消失、王陵破败,连一张可辨的画像都未能留下。(故本文封面及首图为泾王其父 成化帝像)可供今人略发古思的,仅剩一条沭河、几块散落的太湖石。

    

    希望这一期,能让更多人认识、熟悉这位沂州城曾经的明代藩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推荐人:朱守伟)


阅读提示:可以参考本站文章:山东费县明泾王墓采访记(http://www.zhzhus.com/activities/251.html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