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代十公话邾鲁 上承下启写春秋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0/03/12|浏览量:1651
艾自由
史说三国都从董卓之乱说起,趣说邾国得从邾国三分说起,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知道一个仅具“六百战车”的弹丸之国竟历经千年,为何邾武公能名垂青史,又从他开始邾国三分,实在是奇迹般的一段历史。
先捋个时间线索,并划个重点。因为我会把邾国历史切成:西周(简)、春秋(详)、战国(略)来讲。一点也不复杂。先说西周。
西周的起始年代是公元前1029年至公元前771年。历258年。
春秋的起始年代是公元前770元至公元前476年。历294年。
这里先插播一段渚头朱氏族谱中从曹侠建邾开始的世系表(按西周、春秋、战国分成三段): (重要说明:黑色字部分是族谱原文,红色字是我读《邾鲁春秋》是发现的部分,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1世邾侠(曹侠,约公元前1029期间人)→2世邾非(太辛)→3世邾成(曲沃突)→4世邾车辅(外仲)→5世邾将新(主父亶)→6世邾訾父(成父德)→7世邾武公(夷父颜、伯颜、邾娄颜)→7世邾叔术(颜之弟,后让位于夏父)→8世邾夏父(曹友)→9世空白→10世空白(邾穆公,鲁襄公之时穆公在位,约公元前539-前525年)→11世空白(邾犁来/梨来,未见谥号)
→12世邾惠公邾克(仪父,约公元前740期间人)→13世邾宪公(琐)→14世邾文公(逐除)→15世邾定公(获且)→16世邾宣公(牼)→17世邾悼公(华)→18邾庄公(穿)→19世邾隐公(益)→20世邾恒公(革)→21邾夷鸿/茅夷鸿(革之长子,事隐公,第71世,避祸,赴沛邑相县,去邑为“朱”姓)→朱秺(dù)
20世公子何(隐公次子,革之弟,公元前471年即位)→21世空白(约前440)→22世邾考公(隐公之曾孙,约前410)→23世空白(约前380)→24世空白(推算邾穆公在此期间,约前350)→25世空白(约前320)→26世空白(约300)→27世空白(约280)→28世空白(约前261-前255)(战国期间共9世,迁往湖北黄冈邾县)
针对发现部分邾穆公、邾犁来(红字)上一段参考资料原文:
1、《邾鲁春秋》第82页:小邾自曹友受封,历经西周末期、春秋、战国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世系已多不可考。就史籍中提到的除曹友之外,尚有犁(梨)来,友之曾孙;小穆公;小邾惠公(穆公之孙)等四个国君。
2、《邾鲁春秋》第83页:鲁襄公之时(公元前572年―前542年在位),小邾穆公在位。小邾穆公曾在公元539年朝鲁,鲁国执政大夫季武子以“微国之君”而轻视;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小邾穆公再次朝鲁,以修两国之好。
针对战国时期公子何一支后人邾考公(红字)的发现上一段参考资料原文:
《邾鲁春秋》第298页:杜预在《世族谱》中提到:邾于“春秋后八世楚灭之”;班固在其《汉书 地理志》鲁国“驺”县条下注:“故邾国,曹姓,二十九世为楚所灭。”由此可知,战国时代的邾国共传有九代国君。但在这九代国君中名谥史绩可考者唯有三人:一为隐公次子何;一为隐公之曾孙邾考公;一为战国中期的邾穆公。他与大思想家孟子同时。穆公以下,名谥不详。
《邾鲁春秋》第300页:据《礼记 檀弓下》篇郑注所云:邾娄“考公隐公益之曾孙”。
针对公子何一支后人迁往湖北黄冈邾县,上一段参考资料原文:
《邾鲁春秋》第310页:据《路史》记载:“邹(邾)为楚所并,封其君为钜鹿侯,迁之江夏,江夏故有邾城”。王献唐先生在其《炎黄氏族文化考》一书中说:湖北黄冈县西北三十里有邾县,汉置晋废。《晋书 地道记》曰:“楚灭邾(邹),徙其君,此城居邹谓之邾,迁鄂(今湖北)仍谓之邾。”由此可知,邾国灭亡之后,国君被迁于楚地,远离邾国。
哟,这一块砖可扔得远,不知道能否引玉来。黄冈一支公子何的后人辗转又徙居哪里,未有查证,不得而知。
言归正传,进入主题,今天我们讲的是春秋邾国。邾人的祖先是东夷土著,来源于沂蒙山区,早期建置部族的聚居地或方国时,大概就曾在昌平山和尼山的山麓之下,依山傍水,即訾娄。后来继续西迁,迁到今济宁市南邾瑕,建立邾娄城。邾国几次向鲁国交战,也是将訾娄作为突破口。
邾国的邾字,无论从西周时期还是春秋时期的铜器铭文写法,字形为“鼄”,就是今天的“蛛”。邾国先人曾以蜘蛛为图腾,建国以后以蛛为国名。后改从邑之“邾”。
《路史 后纪八》记载:“武王得曹挟,复封之朱,曰朱娄。”也就是说在西周之前就已经有一个朱(或邾)的部族或方国存在。这个地方就在“今鲁国邹县”(《左传》)。
从目前考古所得资料来看,邾国氏族是东夷族的一支。而曹侠生活于西周初年,公元前1029年这个时间段,这大概是可以肯定的。邾曾受到西周王朝的册封,也是大有可能的。至于邾国曹姓始于何时,还不可而知。
邾国疆域在没三分以前北括今邹县,南包腾邑,东至费峄,西有济宁、鱼台东境,看王献唐先生所绘地图可知(附)。
西周时期邾国史实鲜有文献记载,一直到曹侠受封邾,传至第7世邾武公(邾娄颜,又称夷父颜),才见于《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1年)。据传邾武公是一个尚武之人,其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百姓乐业,衣食有余,他死后,邾人思之。史籍开车夷父颜有功于王室,封其子邾友于郳,自为一国,即小邾国(今滕州市东南五十里处有小邾国遗址),《春秋》与《左传》中与邾国并称二邾。
那么三邾又是怎么来的呢。还是与邾武公有关,因获罪于周王室,被宣王派鲁臣鲍广父、梁买子带兵诛杀,周宣王立其弟邾叔术为邾国国君。邾叔术后让位于夷父颜的儿子邾夏父,隐居滥国(后投鲁国)。是为三邾,今独表小邾国一支。
时间线进入春秋。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共294年)战火纷争,其时鲁国已仍以强国著称。小邾国表现十分活跃,作为一个不断依于郑、齐、鲁的小国,也是不得已在夹缝中求生存。春秋时期的邾穆公在公元前539年就被鲁国执政在夫季武子以“微国之君”而蔑视。直到公元前525年邾穆公再次朝鲁以修两国之好。邾国在内政外交方面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远交近攻。小邾国位于鲁、邾、薛、滕诸国之中,国小势微,势必依附于大国。
据文献记载,在春秋时代邾国国君共传了九代十公:
第一代仪父邾子克(邾惠公)生于何年未知,在位45年,公元前678年故。
末代邾子革(邾恒公)公元前485年即位,公元前473年逃往越国结束政治生涯,革有一子叫邾夷鸿(又因封地叫茅,也称茅夷鸿),夷鸿为渚头朱氏祖上自曹侠第21世。革是隐公之长子,何是隐公之次子。公子何无谥号记载,自公子何继位起进入战国时期,又经历了9代国君,直到考烈王二年至七年间(公元前261年至公元前255年间)楚灭邾,后迁往湖北黄冈邾县。
也就是说邾国自春秋算起,从约公元前740年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60年,约480年。
春秋时期的九代十公,都经历了什么。
邾惠公踩着时间点进入春秋,此时正值春秋初年诸侯混战之时,而邾国亦日渐强盛,邾鲁两国还会盟于蔑地,相交甚好。邾惠公,名克,字仪父。在位45年(公元前722年-公元前677年)。内修国政,外盟诸侯,尊周室,朝天子。此时期,邾依附于郑,由于助郑伐卫,此后邾鲁两国前后20余年关系不断恶化。惠公于公元前678年故。追随齐国,由齐恒公向周王奏请封赐邾惠公为子爵。这是邾国史上政治生命中的大事件。
第二代君主邾宪公,名,琐:在位12年(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66年)。执政期间,齐恒公称霸中原。积极追随齐恒公,邾国得以相对安定。
第三代君主邾文公获得了史上的一致好评。邾文公,名篴篨,在位52年(公元前666年-公元前614年)。成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邾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国君之一,以德政著称。公元前638年取得升陉战争胜利,夺取须句之地,并二灭须句。
文公在位时曾二迁国都。先由訾娄迁至邾瑕(邾娄城,山东济宁市南十里),614年再迁绎。同年5月卒。
《左传》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载:“邾文公卜迁于绎”。对此,杨伯俊先生在《春秋左传注》中说:“绎,邾邑。今山东邹县东南有峄山,峄绎字通。邾文公所迁当在峄山之阳与郭山之北夹俗地带”。对此,史学家人均无异议。峄之阳至今留有邾国故城的城墙遗址。
文公后代为他立有邾文公祠以供祭祀,明万历年间胡继先所修《邹县志》中记载徐应征两首诗:
《谒邾文公祠有感》祠宇岿然耸碧空,沉沦今始祀禮崇。往来登眺峄前者,千载争夸举废功。
《望故邹城吊文公》断续荒城秦汉前,丘墟台榭草芊芊。独余一点苍生念,千载犹然日月悬。
到了第四代君主还是秀励精图治的,邾定公,名獲且,在位40年(公元前614年即位。公元前574年故)。此时正是晋楚两个大国争雄的时代。邾定公讨伐鲁国吊丧不敬之罪。邾鲁关系恶化。战争多败。定公时期基本依附于晋国门下,大楚国强盛时期,亦有从楚。
公元前586年,晋国结盟了齐、鲁、宋、卫、郑、曹、邾、杞等国,与楚交战频繁。
第五代君主邾宣公,名牼,在位18年(公元前573年-公元前556年)。追随于晋。主动朝拜鲁国改善两国关系。
第六代君主邾悼公(华):在位15年(公元前556年-公元前541年)。鲁谷吞郭水以北邾之故田,并以晋国施压,邾悼公被执,受辱割地。
邾悼公统治时期,君臣矛盾、家族矛盾愈渐激烈。大夫纷纷出奔于其他国家。
第七代君主邾庄公,名穿。庄公好洁。在位34年(公元前540年-公元前507年),通过外交手段牵制鲁国,脱离鲁国军事威胁。对禹(加左耳旁)用兵取得胜利,引发宋国出兵干涉。后武城战败。
公元前507年最终自焚而死。其子曹益立为国君,是为邾隐公。
庄公执政时期正值春秋后期,各诸侯国斗争激烈。
至第八代君主邾隐公时,后朝历史与其惊人的相似,明朝的朱祁镇也是两度称帝。邾隐公,名益,公元前507年即位。在位21年。邾鲁14年无战争(公元前509-前495),得益于隐公两次入鲁拜会。
后鲁国伐邾,隐公被俘,囚诸负瑕(今山东邹城市西北四十里)。邾国大夫茅夷鸿(隐公之孙,封地为茅)“以束帛乘韦,自请救于吴”。后鲁主动将隐公送归。回国后昏庸荒政,后邾国众大夫把隐公囚禁起来,另立太子革为新君,是为邾恒公,也是茅夷鸿的父亲。
隐公于公元前485年逃奔鲁国,遂又逃奔于齐(其母为齐国人)。吴国以此为由邀集鲁、郯、邾子革联合伐齐。公元前473年,隐公见南方的越国兴起,又从齐国逃到了越国。越王勾践派军队将邾隐公送回邾国复位,邾恒公便又奔到了越国。同年十一月,越灭吴。隐公在越王勾践的帮助下二度称帝,但因为实在荒唐又被越王擒回越国,隐公最终死于越国。其次子公子何被越王立为新帝,这是后话。
第九代君主邾恒公(革)是被众大夫推举上位的,后明朝朱祁钰也有相似经历。在位12年(公元前488年-公元前476年),越王保送其父回邾复位称帝成功之后,革携家眷逃往越国。其子邾夷鸿,为沛国堂朱氏肇姓大始祖,自此曹姓改为朱姓,实为避祸。
讲到公子何的时候,已拉开战国时期帷幕。隐公荒唐,被越王废,又立隐公次子何为新帝,公子何未查有谥号,也无史料记载,只从《邾鲁春秋》中得知471年即位,不知终于何时。但公子何这盘政治棋也是下得稀烂,《左传》哀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1年)所言:“邾子又无道,越人执之以归,而立公子何。何亦无道”。所以这隐公及公子何父子俩也是没谁了。
进入战国时期,除了众所周知的战国七雄:韩、赵、魏、齐、楚、秦、燕,还残存一些弱小势力的诸侯国,分布在大国之间的缝隙中,比如鲁、卫、郑、宋,更为弱小的比如邾、莒、蔡、郯等,他们首当其冲成为大国侵吞的对象。
国力实力摆在这儿,有什么办法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从公子何公元前471年即位,仍然延续了九世,也是极为不易。但在这九代国君中名谥史绩可考者唯有三人:一为隐公次子公子何;一为隐公之曾孙邾考公;一为战国中期的邾穆公。
邾考公在位时,局面已是羸弱。邾考公死后前来吊唁的小国家徐国使者容居,对邾国摆出一种天子对诸侯的架势,“坐含,进侯玉”,使者将徐国国君比作天子,以邾君为侯,可以想见考公时期邾国的衰微。
但是战国中期的邾穆公,却扭转了这个不堪的局面,邾国一度中兴,以致使“鲁、卫不敢轻,齐楚不能胁”。他就是邾穆公。穆公具体生卒并无记载。这也不奇怪,与他同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生于何时,至今也没有确切的记载。对于孟子的里籍,史家皆云“战国时邹人”。穆公曾举孟子为仕,但邾国太小,难以实现孟子的宏大志向,后孟子游历各国讲学近二十年,晚年归邹。
穆公善于纳谏,爱惜子民,采纳了孟子的主张施以仁政,整顿吏治,使邾国曾兴盛一时,难能可贵。“邹穆公死,邹之百姓若失慈父,行哭三月”。
毕竟邾国是一个东方小国,生活在大国势力夹缝中,当大国相互牵制时,它便幸存下来,随着穆公的逝去,邾国的命运也就无法逆转了。
穆公以下,名谥不详。
邾为楚灭,史籍多有记载,且泗上鲁、蔡、陈、许、莒、曾、杞、小邾、越等诸侯国均灭于楚。大致时间在楚考烈王(楚顷襄王之子,从公元前272年开始在秦国做质子,其侍人黄歇以偷梁换柱的计略骗过秦国人,使其逃归楚国并顺利继承王位)二年至七年间,也就是公元前261至公元前255年之间。后考烈王把邾君封为钜鹿侯,迁之湖北黄冈县西北三十公里,谓之邾县。
我在百度找了如下信息:
战国楚邾邑,秦置县。治今湖北黄冈市西北。项羽分封吴芮为衡山王,都此。西汉初为衡山郡治,文景时为衡山国治。元狩二年(前121)改属江夏郡。三国初属魏,公元241年,为吴陆逊攻取,筑城置戍,为防魏要地,属蕲春郡。晋属弋阳郡。东晋咸康五年(339)毛宝为豫州刺史,与西阳太守樊峻戍此,为后赵将张貉攻陷。后废。
按照这个理解的话,那就是公子何后人可能迁往湖北黄冈,而邾夷鸿后人确是迁至沛邑相县,花开两朵,繁衍生息。
渚头朱氏第23代修字辈后人
2019年6月18日星期二 14:30
参考资料:
1、文字资料来源于聂凤峻 王洪军 高善东著《邾鲁春秋》。
2、部分图片来源于《邾鲁春秋》;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大风号等。
写在后面的话:本文非商用。我尤好读史,但不研史。一是没有基本功,二是翻阅文章有限,读史仅为精神喜好。我读史的态度是:信。亦不全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史料来自后人编,尤其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他国所记难免偏颇。看个大概就好。严肃之余,也要自己能融汇贯通,才能找到乐趣。然,不实之处,还是应该很严谨的对待,有则改之。
(本网特约撰稿人:艾自由(朱丹芳))2020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