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朱然:江东子弟多才俊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4/07/05|浏览量:869

坐落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朱然家族墓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国家法定而庄严的昭示,充分肯定了马鞍山历史文物资源的重要地位和科学价值,同时也说明了朱然家族墓的历史文化内涵。

江东子弟多才俊。在汉末连年战乱的特定社会条件下,在三国争雄,东吴政权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中,做为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当阳侯的朱然,以其特有的风采,成为众多功臣名将群星中的一个亮点,给后人留下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

据《施氏宗谱》卷五《施氏肇姓世系》表,朱然曾祖为施延。《谱》记:“延公。字君嗣。

由鄣县避世居吴郡海盐,即古吴兴地,称吴兴郡始此。公安贫,取字月直。赁作半路亭以养

其母。时督邮冯敷至,知其贤下车谢。使入其亭,请与饮。食脱衣与之饷钱,不受。东汉安

帝延光元年,拜侍中。二年安帝欲废太子,公力谏之。及顺帝即位,进拜太尉。后死于党锢。

所谓君子道消汉之不振也亦宜。” 

沙鸥案:《谱》云:(曾祖父施延)“由鄣县避世居吴郡海盐”之句与朱然墓出土木刺“故

鄣朱然再拜”之句所云里籍相合。其“及顺帝即位,进拜太尉”之句与《后汉书·卷六》:

“(阳嘉二年六月,133)丁丑,洛阳地陷。是月旱。秋七月己未,太尉龎参免。八月己巳大

鸿胪沛国施延为太尉。”相合。其“后死于党锢”之句与《明一统志·卷四十》:“施延,吴

兴人。历太尉鸿胪卿。魏黄初(220—226)中,诏曰:故汉先贤太尉施延等二十四人并立忠

贞之节,咸修清白之行,邪佞所,祸及其身,若有遗嗣,宜显举之。”相合。可补文献不足。

祖父  父 

据《谱》,施延有子三,为施崇、施咸、施憲。《谱》记:施崇、施咸均“诏拜郡守。”

而施憲即为朱然祖父。《谱》记:(施憲)“初,董卓闻其贤,有异才,欲引为心腹。俱避匿

不出。至汉献帝初平三年王允诛董卓,奏显先贤,施延等之嗣故兄弟三人,皆封拜郡守。”

施憲有一子,施良,为朱然之父。《谱》记:“(良公)始居于吴,官至尚书。妻,吴大将军

朱治之妹。” 

沙鸥案:观其谱文,朱然出身究为“豪门”还是“寒门”一目了然。故《谱》与《资治

通鉴》卷六十八所云:“朱然、徐盛等皆在所部,以秦寒门不服。”③合。可补文献不足。今

人杨泓、张后武所断皆误④。而其伯祖、叔祖、祖父、父四人资料可补文献不足。 

智擒关羽:《三国志·吴书·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云:“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 

兄 

《谱》记朱然之父施良有四子,即施槔、施梓、施桐、施椿。《谱》云:“(槔公)名煦,字

春和。”“(梓公)名熙,字春霭。”“(桐公)名焘,字春长。任益阳令。”“(椿公)名然,字

春龄。以武功拜昭武将军,进封关内侯。按吴志,称朱然盖公为朱治之甥,继舅氏而从其姓。”  

    沙鸥案:《谱》云证明,朱然有三个哥哥,在家排行老四。初名为椿,后讳椿,改名为

然。“字春龄”①与与朱然墓出土木刺“故鄣朱然再拜  问起居  字义封”所记相异,可知

朱然初字春龄,后字义封。可补文献不足。其“后仍归宗不忘本也”③之句与《三国志·吴

书·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云:“初,然为治行竟,乞复本姓,权不许。”相合。其“以武功

拜昭武将军,进封关内侯”④之句与《三国志·吴书·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云:“建安二十

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相合。 

子 

《谱》云:“(绩公)然公子。仕吴为骠骑将军。”“(续公)然公子。仕吴为记室参军。” 

沙鸥案:《谱》记施绩与《三国志·吴书·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子绩嗣”。“太平二

年拜骠骑将军”。相合。按《谱》所记,朱然应有二子,朱绩和朱续。而朱续资料可补文献

不足。 

孙 

《谱》记:(施绩子)“霁云公”生平不详。(施续子)“(徹公)东晋元帝时,由海盐迁

榖阳。” 

沙鸥案:按《谱》朱然有孙施霁云和施徹。可补文献不足。 

朱然成长的客观因素

过继舅父朱治,取得世家子弟的名份。孙吴政权以世家大族为支柱,张朱顾陆是江南著名的几大世族。其舅父朱治是朱姓的代表人物,是帮助孙坚据守江东的开国勋臣。十三岁的朱然经孙策的批准和祝贺,举行了隆重的过继典礼,成为可承袭职位的名正言顺的朱姓子弟,取得了跻身社会的稳固基础。

孙权的赏识和提携。朱然与孙权是少年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年青的孙权接替孙策统领江东事务之后,即任命十九岁的朱然为余姚长,不久升迁。

孙权素认为朱然有能力,将当时的丹杨郡划出一半成立临川郡,让朱然做太守,并批准可带二千兵。此后,随着朱然政绩和军功的不断取得,职位一路攀升,直到左大司马右军师。与孙权一生都保持着特殊的感人友谊。

上司的举荐。朱然是东吴宿将吕蒙的部下爱将。吕蒙病重时,孙权曾向他征求意见,谁可以接替他的职务,吕蒙郑重地推荐了朱然;“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吕蒙死后,孙权采纳了吕蒙的意见,授予朱然军事指挥权,接替吕蒙镇守江陵,提供了他锻炼成长的机会。

朱然自身的主观努力

朱然一生应以政绩和军功得以功成名就,而最为重要的还要数军功。

年青的朱然出仕是从政的,从小县的县长到大县的县令及郡的太守。虽然加了军职校尉,并且带兵,主要还是保境安民。正是从这里开始,显示出了青年朱然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极高的军事才干。因割据战争的多发和地区的临时设置且靠近江防,辖区出现纷纷作乱的不稳定情况。朱然为保一方平安,兴兵讨伐,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旬月而定”。治内社会安定,展示了惊人的才干。孙权在吴黄龙元年称帝时,虽任朱然为兖州牧,那只是遥领,没有实职。

朱然真正的军事生涯是从江防要地临川太守任上开始的。面对曹操江北大兵压境,朱然不敢怠慢,增修军事设施,扩建水军码头,积极防备魏军的进攻,孙权始授偏将军。荆州战役,在吕蒙的指挥下,与潘锋一起捉住了蜀汉名将关羽,升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第一次封侯。夷陵战役,配合陆逊。仗打得积极主动,以少胜多,大获全胜,升征北将军,封永安侯,第二次封侯。在声名大震的江陵保卫战中,表现最为突出。面对曹魏的强大攻势。朱然中外断绝,兵多肿病,只有五千作战兵力,且粮食将尽,内部谋叛的情况下,果断清除内奸,毫无惧色镇定指挥,并伺机反攻,经过六个多月,使强敌退走,终于守住了江陵,晋封当阳侯,第三次封侯。在以上著名重大战役中,朱然战功显赫,三次封侯,奠定了朱然在东吴上层统治集团有重要影响力的地位。在石阳战役中,以水军接替潘璋断后,出色保护孙权船队撤离险境成功,功不可没。孙权称帝,即拜朱然车骑将军,右护军,领充州牧。晚年在两次出征曹战役中的突出军功,擢升左大司马右军师,最终成为东吴政权中重要成员之一。

平定马茂叛乱的影响

使孙权对朱然最为赏识的一件事就是平定马茂叛乱,这是一场十分棘手而特殊的斗争,也是朱然官职升至最高的直接原因之一。

马茂原是魏属淮南钟离县长,与上司不和,叛魏投吴。孙权从扩大实力和影响力出发,给马茂优厚的待遇:晋级升职加爵领兵,这样做助长了其反复无常贪得无厌的凶险本性,反而养虎为患,竟发展到与孙权的亲信兼符节令朱贞,无难督虞钦、牙门将朱志相勾结,要在孙权打猎时,由符节令朱贞假传孙权手令,将东吴朝中文武大臣一网打尽;马茂亲自率兵刺杀孙权,然后分头占领东吴城内的皇宫和长江水军码头,派人向魏报告,一举颠覆东吴政权。孙权获知消息后既恨又怕,不镇压是不行的,公开行动又怕走露消息,自己有马茂的同党,感到十分棘手。东吴赤鸟八年秋七月,朱然毅然慷慨上疏孙权,表示愿当此重任:“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课臣先言,责臣后效"。一举顺利消灭马茂集团,首恶者夷三族。孙权当时对朱然上的这道出师表秘而不宣,直到事件结束,群臣喜而称贺时,孙权才大摆庆功宴,出示朱然的上书,对朱然大加褒奖了一番,内心深深感谢朱然为自己消除了心腹大患。朱然深明大义,叛臣中有同姓人物也大义灭亲,也使孙权加深了对他的信任和重用程度。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