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费县名门望族——朱氏家族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0/11/24|浏览量:6831

在走到费城西门——仰圣门的时候,我们曾经说过朱氏家族曾在这里居住。明代朱氏第六代朱一之在西门创修了天齐庙,现在银杏花园的那棵古银杏树,就是天齐庙所种植。

费城的朱氏家族,是我们在《费城往事》中介绍的第一个家族,一是朱姓来费县比较早,先入为主,二是本来就是费县一个大姓,加上我本身就四分之一的朱氏家族的血统,我姥姥姓朱 ,去解读这个姓氏文化,可能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费邑朱姓的始祖名叫朱兴,原籍江苏省睢宁县,元代迁至费县,居住在县城西门里,逐渐成了当地的名门望族。要想了解这些历史,可以到马庄镇楼子峪村,那里的朱家墓园有很多碑刻,比较详细的记载了朱氏家族,从江苏睢宁迁来的历史

随着人口的增多,朱氏后人陆续迁出县城,开枝散叶。根据朱氏族谱记载,迁出县城的朱氏族人,分布在固县、棠林、甘田庄、阳田、马营、曹车、皇城、南京庄、东新安、康泰庄、白茧场、利涧、楼子峪、荣和庄等地。

朱氏自第三代朱伯达开始科举有名,出仕为官,家族名人层出不穷,由于人物太多,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六位朱氏名人,分别是明代三位,清代三位。

1.jpg

2.jpg

明代的三位分别是朱绅、朱崇道、朱泰来,朱绅在县志上留下了一首诗《寒两寺》,朱崇道在老君崖留下了一块进士碑,朱泰来为王雅量的乡间别墅写了“天镜泉”。

朱绅的父亲朱伯达开朱氏家族科举的先河,贡生,官至中卫经历,而朱绅则考中举人,而且成绩很不错,第二名,当过竹山县知县、四川忠州知州、陕西静宁知州。朱绅的文采很好,他的文章被官方刻印,成为学子们的范文。清《费县志》收录了他的一篇《寒两寺》,奇石蒲草,隔林幽鸟,古寺老僧,石枕藤床,画面感很强。

寒两寺

明 朱绅(邑人)

瘦石谁栽九节蒲?

隔林幽鸟一声呼。

老僧石枕藤床上,

梦到羲皇未有初。

朱崇道是朱绅的儿子,也是朱绅教育出来的进士,历任广东省乡试大主考,南京太常寺博士,官至刑部员外郎,他在职忧国忧民,勤政廉洁,居家多有善行,入乡贤祠祭祀。民间传说他特别擅长文墨,但很遗憾没有留下什么。而在费县城南的老君崖,却意外发现了他写给妻子爷爷的墓碑,让我们终于一见他的墨迹。最先发现的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堂县长顾寿彭,日本鬼子占领费县城,他跑到老君崖一带躲藏起来,无意中发现了朱崇道写的这通碑,董氏族人为碑建了碑楼,顾寿彭给写了碑记,也算无意中做了一件文物保护的善事吧。

3.jpg

4.jpg

朱田镇苑上村的“天镜泉”碑,是朱泰来写的,虽然是进士的孙子,可人家是武庠生,练武之人字都能写成这样,足以让他的后辈汗颜。

5.jpg

朱泰来书写的天镜泉

时光到了清代,清代费城朱氏也有三位名人,这三人分别是一位很好玩的老头,一位很有名气的媳妇,一位很优秀的女婿。

很会玩的这位老头很叫朱衣,朱泰来之子,进士朱崇道曾孙,因身逢乱世,他不愿意参加科举考试,出去为官。不料被乱兵所掠去,押在京城。因为弹琴好,被相国看中,请他教自己的孩子学琴。多次推荐他出来做官,朱衣都不愿意。在那里滞留了三年才得以回家。开始堆山叠石,栽树种竹养花,山叫块阜山,园叫芳林园,天天和那些淡泊名利的人,一起喝喝酒,吟吟诗。这个芳林园,成为费县的名园,留下当时很多名人的诗作,象王政敏、王埙、王简等。

6.jpg

朱衣书法

朱家有个媳妇很出名,这位媳妇姓宋,这位媳妇是名门之女,沂州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户部左侍郎宋之普的孙女,刺史宋念祖的女儿,嫁给廪生朱得舒的儿子朱资颢为妻,按辈份,是朱衣的侄孙媳妇,无奈宋氏婚后不久,丈夫便因病去世,性格刚烈的她对父亲说,以后再也见不到您了,于是就自尽了。在那个时候,就是名门之女,碰到这样的情况,也无奈以生命换取名节,朱家为她请旨,建高大的牌坊,入节孝祠祭祀。益都,也就是青州的大学士冯溥、进士王埙为她写诗悼念,应该看得都是宋家的面子,治冯溥的情况我们不了解,王埙曾经和宋之普一起赈灾,又是宋之韩的学生,还有姻亲关系。

7.jpg

廪生朱得舒书法

朱家有个女婿很优秀,他的名字叫孙善述,拔贡,庠生朱允章的女婿,朱衣的重孙女婿。武安孙氏也是当的的名门,孙善述曾任教谕。从小喜欢写诗,长大一点游于京师,其实就是现在的北漂,才深大有长进,新城籍的进士王士祯非常欣赏他,在北京小有名气。费县志收录了他的四两首诗,即《老儿石》《重九游蒙顶过白云岩》。《游昌岩寺》《登苍岩》,都是歌颂家乡秀美风光之作。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五位朱氏先人的书法作品,这里我们可以举办一个小型的朱氏书法展,他们分别是朱泰来、朱崇道、朱衣、朱德禹、朱得舒,供大家欣赏。

8.jpg

老儿石

9.jpg

朱得禹书法

10.jpg

马庄镇楼子峪村朱氏谱碑

11.jpg

西马营村朱氏谱碑

12.jpg

黄汪头村朱氏支谱

13.jpg

阳田朱氏布谱

春风一直致力于历史文化的通俗化推广,你从哪里?你的祖先是谁?你在家族发展的链条的什么位置?让阳光照进传统文化,让远去的历史有些温度,有了新鲜草木的萌发,有生机的勃动,要尝试去接近现代人的阅读方式和审美情趣,那厚厚的家谱,繁多的人名,别说是年轻一代,就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看着也如天书,一般看不懂,看不完,看了以后也不记得什么,这不是时间的距离,文化的距离,重要的是理解的距离,人们不是不感兴趣,而是需要的是一种稍微现代的方式和途径进入。这篇朱氏家族文化的解读,就算是一次尝试吧。

附:

子崇道,号前渠。督学王某试“风乎舞雩”题,有“吹面不寒”之句,大加奖赏,成进士,授南京太常寺博士,升福建司主事、广东司员外郎。案无留牍,乞养归。殁,祀“乡贤”(参旧志)。

朱衣, 字建侯,号块甫山人。早岁入泮,食廪饩。因逢鼎革,息志不仕。曾为乱兵所掠。羁留燕京,以弹琴见赏于某相国,延为子师。屡荐之仕,衣弗从。三载始得归里。辟园筑舍,聚土石为山,种竹莳树,日与同志觞咏为乐。著有《芳林园集》《块阜山集》,藏于家。

(作者:二月春风,朱玉宝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朱氏网的观点和立场)

-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中华朱氏网群.jpg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朱氏家谱,联络朱氏族人,品“中华朱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jpg

“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



蝴蝶(飞舞).gif

15.pn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