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山东莱芜进士朱廷位:生平与家族考略(清代第四位朱氏进士))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5/08/20|浏览量:263
朱廷位,字蒲生,号舆三,山东济南府莱芜县人,是清朝一位极具故事性的政治人物,其生平经历和家族关系展现了特定时代下的人物命运与家族兴衰。
朱廷位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自幼便显露出非凡的才学。15岁时,他入选督学使麻城梅之焕举办的“小儒童”班。当时,他文章用古法,曾遭梅之焕怀疑抄袭,但在当面测试中,朱廷位随问随答,毫无难色,自此崭露头角,其聪慧与才学得到认可。
崇祯十五年(1642年),朱廷立考中举人,以博学宏词著称。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后,朱廷位起初绝意仕进。然而在朝廷严令之下,顺治三年(1646年),他怀着悒郁的心情进京赴考。考前他痛饮大醉,被人搀扶进考场,令人惊叹的是,他三场考试一挥而就,成功考中进士,位列顺治三年第三甲188名。
朱廷位踏上仕途,初任河南唐县知县。在任期间,他展现出卓越的治理才能,积极招抚流民,开垦土地,努力恢复当地的生产生活秩序。同时,他清正廉洁,对盈余钱谷和往来船费分毫不贪,如数缴库,还常与当地士子谈文,致力于文化发展,把唐县治理得井井有条。顺治六年(1649年),朱廷位因父亲朱启蒙去世,回家守丧。三年期满后,补任江西广昌县令。赴任时,他甚至因缺乏路费,不得已卖掉家中土地才得以成行,其清廉可见一斑。但在广昌任职时,他因对建昌府的满人府尹有成见,不理不见,招来府尹的记恨,被诬陷贪赃一万银两。顺治九年(1652年),朱廷位愤懑至极,含冤而逝,书童甚至要逐家乞讨才得以将其入殓,结局令人唏嘘。朱廷位著有《圆寂靖节禅师比丘尼李姑墓志铭》,从中能窥探其文学造诣和思想。
朱廷位出身于莱芜名门望族。朱氏家族始祖从河北枣强县迁居莱芜朱家庄后,开枝散叶,家族逐渐壮大,居住地遍布二十多个村落。他的七世族祖(?)朱童蒙是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可谓文韬武略,还著有《独葵轩文集》等多部著作,在当时颇具影响力。朱廷位的父亲朱启蒙,曾任沂水训导、邹县教谕,在教育领域默默耕耘。朱廷位有两个弟弟,朱廷似在他去世后的顺治十年,不辞辛劳将其灵柩接回莱芜归葬,手足情深令人动容;另一位弟弟朱廷佺,字不凡,身为明末延绥巡抚朱童蒙(?)之子,在明亡后坚守气节,坚不出仕。
朱廷位所在的朱氏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经久不衰。家族中人才辈出,多位族人考取进士,步入仕途,在政治领域拥有一定话语权;在文化上,家族著作颇丰,重视文化传承与教育,对当地文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据博阳《朱氏家谱》记载,截至2023年,朱廷位家族已繁衍19世,人口多达3000余人,还有1000余人外迁,家族枝繁叶茂 。虽然尚未明确朱廷位家族单独修建的祠堂位置,但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城子县村村东的朱氏祠堂,与朱廷位家族渊源颇深。该祠堂由朱童蒙在明末(1632年)修建,2008年重修,其主殿四梁八柱,石基、砖墙搭配红皮、小黑瓦,垂脊上装饰龙头吻,砖雕精美,彰显着家族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也承载着朱氏家族的精神传承,见证着岁月变迁和家族的延续。
朱廷位的一生,是在时代浪潮中跌宕起伏的一生,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家族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未定稿,请熟悉情况的朋友补充,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