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与新中国研究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0/03/11|浏览量:1967

汉、明与新中国研究 


汉朝、明朝与当今的新中国,虽然开国历史不一样,实现国家统一的途径不一样,但具有历史的相似性,历史中某种规律在里面,“以史为镜,可以兴替”,加强对汉、明的研究,对当代的新中国或许有借鉴意义,明白以后的路。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明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起于布衣,靠着自己的努力推翻了元王朝,大明的江山是真刀真枪的打下来的,这比某些王朝的开创者欺负人家如曹操、杨坚、赵匡胤孤儿寡母,靠阴谋诡计夺得天下要光明正大的多,朱元璋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并没有表现出像黄巢、李自成那样的暴虐,背后是一帮儒家的士人在帮助他,从儒家传统政治理念上讲,明王朝具有合法性。更重要的是,明王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了异族的统治,从这点上讲具有正统性(兼论新中国成立的合法性、正统性和历史性》)

新中国建国以后,一些开国将领或杀、或下放、或冤屈而死,于是有人就想到了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大杀功臣之事,常常用《史记》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来解释这段历史。用这几句话来解释三个时段(为叙述方便,暂且把三段历史称为三朝)开国的历史的现状不能说不对,但这几句话说的是表面现象,但却反映了历史事实。

关于新中国建国以后的这段历史,当代多如牛毛的陈陈相因之书不可胜数,大多都是应时应世之作,就事论事,而把建国以后70年的历史放在中国历史长河来看的史书却不甚多,究其原因,一者是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禁区,明哲保身;二者或因确实眼界不够,不能通史,只能就历史论历史,不能总结出为当代治世之谋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在我几十年的人生中没有人给我科学的解释。一般用史记中的这几句话来记载:“良弓藏”来解释。在我年轻的时候,觉着很有道理,但是,随着我智慧的增身,感觉到流行于世间和学术界的解释,是多么的肤浅。鉴于种种原因,始终未得其解。鉴于对历史的浅薄,始终未敢动笔阐释。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大闹华夏,殃及世界无辜,武汉有甚。整个中国城池尽封,交通断绝,人人绝网,个个蛰窝栖息地,实为我华夏千年未有之戒严。我亦俨然,抽出大段时间,潜心思躇前朝,终有所得,不揣简陋,匆匆记下所思所悟,遂有此篇。挂一漏万,留于此言。

   有文字史以来在新桃换旧符后、新朝建立后,大杀功臣者之王朝,莫过于前汉、大明和新中国。今以此三朝为例,探索其中的共性和历史性,从中找出当代中国兴旺的轨迹,为当世者开一副兴国长久之药剂。

   一、三朝历史的简单回顾

(一)三朝开国初期对功臣的处理问题

1.西汉开国功臣的历史命运

2.明朝开国功臣的历史命运

3.新中国成立后,开国功臣的历史命运

(二)三朝的后期发展情况

1.西汉的历史命运

2.明朝的历史命运

3.70年来的新中国发展情况

二、三朝历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一)三朝历史的共性

 1.从主体力量上来看,都是由下层人民起来取得政权的。翻遍中国历史,虽然时代不一样,性质不大相同,这朝代的建立的领导力量和主体力量是相似的,是一致的,都是由下层的农民、工商业者等造反起家的。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皇帝,在这之前的任何王朝的建立都是部落首长或者大家贵族建立的。夏是由启、商有汤、周有武王,无一个不是显贵人物建立的。刘邦之多是个泗水亭长,与其一起打天下的都是非穷即贱之人。

   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亦是如此,甚至比刘邦低下。刘邦好歹是个亭长,朱元璋则是一个食不果腹之人。徐达、汤河、常遇春等人也与其差不多,是一帮穷苦孩子借助时势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新中国的建立也是一帮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工农群众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完成的。

2.从取得的方式来看,都是通过战争的方式取得政权的。在中国夺取政权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继承式,继承制主要在每个朝代的内部权力的更让上,除了唐朝“玄武门之变”朱棣夺取政权的“靖难之役”外,采取了嫡长子继承制,间或兄终弟及制。有禅让式,例如,东汉王莽篡权,也是采取了“禅让”的形式,汉哀帝“让位”于王莽;三国时期曹魏逼汉献帝“禅让”;司马家族逼曹魏“禅让”;唐高祖李渊逼隋恭帝杨侑“禅让”;宋太祖赵匡胤逼柴家孤儿寡母“禅让”。还有武力加禅让的方式,如清帝退位等。最常见的还是通过战争方式进行的。

    3.从过程的力量来看每次革命的成功都某种程度上借助了外界力量。刘邦仗剑起义,也是在陈胜吴广发难好而六国反击秦帝国之后。

朱元璋也是在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攻元之后,才参加的义军郭子兴的部队。

新中国的建立也是在国民党摧毁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及其最后的王朝满清之后,有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取得政权的。

    4.从思想信仰的层面来看,每次革命的成功都有某种主义或信仰。

西汉高祖刘邦表现不明显。

明朝的建立是借助于明教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是借助于共产主义兴起的。

  5.从军事科学的角度看来看,主要领导人都具有高超的军事才能或指挥才能,能力突出。主要领导人善于总结经验、科学决策、团结力量。

刘邦帅才能力突出。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五月,刘邦置酒洛阳南宫,刘邦问:“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汉高祖刘邦平民出身,文不能书,武不能战,“智不比张良、勇不如韩信、才不敌萧何”。“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但他善用人才,能够把天下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利用秦末暴乱之机,兴汉灭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

明朝朱元璋亦是如此,不但文韬武略,而且善于用兵,可以说在历次战斗中,失误较少,科学决策,20万大军对决陈友谅80万大军中取得胜利。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

毛泽东四渡赤水,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80万军队在三年中就解决了国民党800万军队,三大战役,高屋建瓴,历史无出其右。

6.从历史任务来看,三个朝代建国以后都面临着亟需巩固政权的历史重任。这一点与其他改朝换代相比,尤为突出。楚汉战争之后,汉朝相当贫困,经济凋敝。据《史记·平准书》记载,当时府库空虚、财政困难,“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当时社会经济萧条,饥荒遍地,石米值万钱,匹马值百金,达到了人相食的地步。人民大量流亡,社会很不稳定。刘邦以及他的后继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策,以图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过几十年休养生,经济才发展起来。

明初亦是如此。经过明初亦是经济凋敝,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才回复,朱元璋的严明政策基本上维持了70年左右。

从中国到建国70周年,才基本上消灭贫穷。

7.从焦虑程度来看,三个朝代都存在浓郁的焦虑症。刘邦取得天下后,对如何得到的天下欣喜若狂的同时,存在浓厚的焦虑症。时刻如何使刘氏江山永固,特别是二世而亡的秦国对其刺激很大。是分封还是设立郡县制,如何保持刘氏江山,也是昼夜不息,。朱元璋取得天下后亦是如此,整天疑神疑鬼,装疯卖傻,大杀功臣。基本都是从思想上的问题。

  

(二)三朝历史的个性

1.西汉王朝的个性:西汉王朝面临的背景形式不一样。

采取策略过程不一样。


 

三、历史经验中的当代中国

 

面临理论与实践的

 

 

 

二、三朝开国初期对功臣问题的处理原因分析

1.

 

 

 汉、明、新中国这三段历史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三个时段都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汉朝是封建大一统形成的第一个王朝,其历史轨迹与历史实践对当代中国或有捷建议理士起立通过对汉、明朝研究

一、汉、明、新中国的共性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以致以后一段时间里,从上到下,国内国外都称作为“新中国”,想用一个“新”想概括与历史上的每个王朝的不同,新中国确实与过去的王朝有所不同,后有详论。既然新中国是在华夏这片热土建立的,是中华民族的继承者、延续者,中华民族的振兴者,新中国与过去的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共性。

(一)中国历史上政权取得的模式探讨——

1.改朝换代的方式分析

(1)改朝换代的方式分析。政权的取得可以分为“和平式”、“和平+武力”和“纯粹武力式”

A“禅让制”式——中国特有的政权更迭方式“禅让制”。禅让制是中国古老而又最文明的一种政权更迭方式。华夏文明政治的源头。上古时期的伏羲帝国时代,十六个部族即是采取的真正禅让制。“伏羲帝国,以木德继天而王。以后有女娲氏,女娲之后有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混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尧舜禹的政权更迭是文字记载的上古禅让制的最后香香,从目前的文字来看,尧舜时期虽然也有战争,但是还是以禅让精神为主导的。

禅让制式主要存在于上古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后,中国历史也出现过类似的禅让制。西汉末年,王莽狂热般地提倡复古,用孔子三世说解释社会,通过禅让的方式建立了新莽政权,用文明的方式结束了西汉王朝的统治,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实现了王朝替换,一定程度践行了禅让制。

B.“禅让制+军事”形式。这种政权形式的取得主要是通过对军权的绝对掌握,逼迫皇帝退位的方式进行,以禅让制的方式取得,隋文帝杨坚通过陈后主逊位,最为明显的是北宋政权的建立,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得北宋的建立,还有近代的清帝逊位事例。

史载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其父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死后追赠太保,谥号桓。不过据陈寅恪的考证,杨坚家族可能是山东寒族,其弘农杨氏的身份应出于伪托;而所谓杨元寿留镇武川亦是宇文泰为笼络部下感情而虚构之事。日本学者布目潮则认为杨坚家族并非汉族。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1912民国的也是通过溥仪皇帝逊位加上军事威胁等方式取得的。这类政权建立以后。这类政权的取得,手段相对比较文明,社会比比较,文明程度比较高,为防止政权更迭,在军事布局上,往往是墙内弱外,故北宋各种学说发达,理学盛行。但对外多次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如“澶渊之盟”等。

C.武装夺取政权式。汉朝刘邦、明朝朱元璋和新中国都是通过战争的方式取得的,无须多言,大家皆都明白。

2.通过战争夺取政权的方式分析。在众多的常规的众多的夺取政权的方式中,从夺取的力量组织来说,也是千差万别,但总地看来,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通过历史功勋和部族的力量通过战争实现的。主要有夏商周等朝代及国家。

1.启的父亲大禹,功勋卓著。商汤灭夏,商汤的十五世祖契、周的37世祖弃在五帝氏,与禹同为舜时的大臣,部落延续上千年,它们取得政权都是通过宗族强大、通过战争取得的。即便如此,周代殷商后,还是有几十年的折腾。

哪怕仅仅二世而亡的秦国,也具有悠久的上古文化文化血脉传统。

2.借助部族的力量,通过战争取得天下的。主要元朝、清朝等为主要代表。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元朝是借助民族力量蒙古的力量建立起来的。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

 

清朝更是借助满洲贵族的铁蹄南下而成功。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传十一帝 ,享国276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这类王朝建立的特点是文化程度不高,野蛮程度大,核心力量强大,内部比较统一。但往往其文化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所同化。

3.主要靠国家或地域,通过战争的方式不断扩大取得的。主要有秦国、唐朝等。秦国的历史也很悠久,其先祖伯益(伯翳)与夏之大禹、商之先祖契、周之先祖弃同为舜之大臣,夏商西周时期,一直为西部边陲之小国,经过几十代发展,最后取得天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朝代,是关东贵族。唐朝的建立者是唐国公李渊,于隋末天下大乱之时,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李渊家族也不是一般的家庭。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开皇中,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又历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617年),又拜太原留守。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建立唐朝。可见家世家族不一般。

隋炀帝杨坚是陈后主的大臣,是皇帝的国舅,隋文帝的长女北周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唐氏李渊是有名的关东贵族。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上位,

这三个朝代都是从社会的最底层发端的,通过组织发动,最后推翻了前朝,这不是中国改朝换代的常规。夏取代虞,商取代夏朝、周取代殷商,晋统一三国,隋一统,唐取代隋、五代十国、南北二宋、元代宋、清取代明,往往是由宗族、大家氏族部落力量集体取得。

(二)面临历史重任的共性

 

 (三)治国力量的共性

  

(四)历史现象的重合性

 

二、汉、明、新中国面临的历史使命

 

 

 

三、汉、明兴旺史对当代中国的启迪

政权建立起来,其实,在我内心,我早就想一篇文关于建国以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