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编修及其发展方向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0/11/04|浏览量:1359

一、族谱撰修简史

族谱是记录家族世系繁衍和家族文化传承的载体。现世存续的纸质族谱多由口传、结绳、竹简、碑文等方式演化而来。

宋朝之前的各代王宫贵族为保证血统的明晰,早有族谱记载。但是从华夏民族整体上看,因部族联姻,战乱连绵、外族入侵、人口迁徙等原因,以姓氏为符号的家族文化尚处在纷乱无序的萌芽状态。加之朝廷动辄以灭族或赐姓等方式干预姓氏文化自然繁衍,百姓还不能够自建族谱。

进入宋朝,程朱理学大兴。理学集儒、释、道之大成,蝉变成惟“天理是尊”的道德神学,家国伦理成为维系皇权合法性的依据,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朝廷开始允许民间编修族谱。起初只是在朝廷重臣和名门旺族之间进行,他们大多釆取指派专人四处串联的方式搜集本家世系信息来创建族谱。尔后,逐步向民间铺展蔓延。

到元朝,创修族谱已在华夏大地悄然成风。

至明朝,创修族谱进入鼎盛时期。并由此衍生出专门以帮人创修(续)家谱为生的职业修谱师(社会地位近于匠人)。编修体例也逐步成熟,形成了欧式和苏式两种基本体例。

清朝以前所创(修)族谱内容的真实性,可从始迁祖前和始迁祖后两个价段去认识。

一般情况是,从元末明初开始,各支系创修族谱就确定了本姓氏的始祖。记载始祖前的资料来源大都由续谱匠套用远古传说臆想编造而成,同时还格式化地套用同姓氏源流。为投支系所好,续谱匠有时还会诱导支系搭傍同姓氏达官贵人为始迁祖的直系或旁系上祖。

出于对家族声誉、后人教化及求取功名的复杂考量,在修续家谱时,对本族资料的取舍也带有明显的隐恶扬善、攀高结厚的价值取向。这样就难免出现族谱造假、真伪难辨的现象。明清时期,还曾发生过朝廷因此而一度禁止续谱的事件。

记载始迁祖后的谱系一般是根据族人实际信息资料编排而成,真实性强,可信度高。

民国年间,战乱频频,百姓流离失所,族谱修续受到极大局限。

新中国成立至开放改革以前几十年间,国家以阶级斗争为纲,勒紧裤腰带搞社会主义建设,族谱文化的传承缺乏最基本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基础支撑,处于无人涉足问津的状态。特别是“破四旧”运动,族谱被列为封、资、修的产物,遭受焚谱禁续的境地。这个期间人们忌讳用字辈取名,而以个人好务和迎合时代政治风向取名成为时尚、更名现象普遍盛行。大的政治环境直接影响到家族文化的传承,造成一些姓氏族谱陷于失修、失传的困境。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全国范围编修地方誌、行业誌的热潮带动下,族谱续修又重新兴起,各级姓氏宗亲组织纷纷建立,各地百姓集资捐款,修建祠堂、祖庙、祖墓和编修族谱成为风气。族谱文化传承在政治环境和经济基础有力的支撑下获得了抢救性的机遇。

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人口大规模流动,农村城镇化建设、土地流转,将会迅速改变传统家族世居一地的现状。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终将难于守住一亩三分地。族人宗亲必然会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而奔向遍及五湖四海。

今后族谱的续修,血脉的文字性连接,家族文化和世系记载,需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才可能适应社会不断变革的步伐。以达到族谱文化长久传承之目的。

在以家庭(族)为中心的传统社会结构中,族谱文化是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基础性单元。家族文化的存在与繁衍是一个永续性的历史事实,不会因社会变迁而改变。但家族文化也应把握机遇,与时俱进,自我变革,顺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使之得到传承、发展和光大。

当前迫在眉睫的是抢修各姓氏的支系族谱,努力补齐几十年来家族谱系中可能存在的空缺,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抢救、保护现存的支系族谱文化,也为今后传承奠定基础,为今后移居天南海北的宗亲利用网络入谱归宗提供条件,为支系寻根问祖带来方便。也可为各支系联谱、宗族统谱提供依据。

 二、族谱续修的主要内容

续修族谱主要任务是:

1.修正前谱中存在的错误;

2.补充文献、传记、纪事;

3.新增人丁世系图、谱牒;

4.新添功德榜和名人堂内容:

续修族谱大都采用二种方式,

1.老族谱中充实新信息后全部内容合并再版;

2.新信息印制单行本;

按照祖制,族谱应为“三十需小修,六十年需大修”,否则是对祖宗“不敬”。

祖制要求后辈要坚持续修家谱,它是根据人的生理规律,制定的续修族谱时间周期,也是根据过去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定立的族规。它能坚持实施是因为有家族群居的社会状态作为保障基础。

今后人口流动性会激增,家族群居状态会逐渐消失,过去保障续修族谱的完整性的基础不再存在,若不利用互联网科技续修族谱,再过几十年族谱能够续修完整吗?肯定的回答,“不可能完整”。

因此我们不仅应该需要优化改进族谱格式,使之能更加快捷的编修族谱和更加直观的阅读族谱。还需要将族谱搬到互联网上去续修,以避免因为族人分居,信息不易集全,而留下族谱编修残缺的遗憾。族谱在网络上续修,还有利于大家异地阅读族谱和互动交流。实现“身在各地谋生存,网络连心话传承”之目的。

三、应该优化改进族谱格式

欧式和苏式谱格式为族谱的传承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计算机技术问世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由于纸张版面的制约,千、万人的世系图不可能同版面排列清楚,釆用分版面多世系加抬头等格式,清晰的表达世系了关系。是族谱文化传承的伟大创造。

族谱编制的关建是世系图,它讲究世代、房分,长幼清楚,排列有序。在过去的修续谱中,只有续谱匠或族中有文化者会编制,实际编制族谱世系图只是个简单的组合排列过程,以现在人们的文化水平,己是大家都会做的事情。

现在的世系图己具有快捷编辑、无穷大同版面显示、一键搜索查询、与谱牒同步、可附照片和自传,随时添加和修改信息资料等等功能。

用今天科学技术眼光审视欧式和苏式谱格式,如同要二位先辈当时审视在竹简上书写一样,会觉得有些过时了。互联网技术己超越二位先辈所处时期的技术环境,可以用更加完美的方式去续修族谱,展现族谱、阅读族谱和传承发展族谱文化。

现在出现的新欧式、新苏式,也只是为适应现在的老年人读谱需求,在族谱编修改革中走出的一小步,未来定会不断变革优化。只有越是编修便捷、越是通俗易懂、越是内容丰富多彩、越是能克服环境限制、方便大家参与,才会被大家所接受,族谱文化的传承才越有生命力,族人们才会更加亲密团结。 

 四、互联网续谱

互联网续谱的优势正广泛被大家认为和接受应用,与传统的纸质方式相比较,它具有显的优点;

1.成谱快,利用软件编辑族谱,省时、省力、省钱;

2.成书快,在网页上直接下载打印装订成谱书,可满足现阶段年龄五十岁以上,不会电脑或手机者阅读纸质谱书的需求。

3.改错方便,可随时纠正错误;

4.添丁加口,失散宗亲归宗补录快;一改“三十年一小续,六十年一大续”的旧规,变为天天可续,有事即补。

5.寻根问祖快,网站内搜索相关信息可查询上祖相关资料;

6.保密性强,支系需密码进入,只充许本支系宗亲进入。个人信息也可设专用密码;

7.账务公开,每个支系有账务栏目,可记录,公布支系收支流水账;

8.可随时将支系开展的各种活动,以文字、照片、或视频的方式记录留存,供宗亲们随时阅览;

9.方便全国同姓氏共享平台资源,实现交流互动。

10.电子版世系图,不仅可达到世代、房分,长幼清楚,排列有序的效果,还可同版面显示整个家族的成员,个人信息也可随名字展现。同时还可以有效摈弃旧时谱系文化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封建陋习,弥补近代“计划生育”造成的弊端。

总之利用互联网平台续族谱,可超越原有族谱格式体例,大大提升和丰富族谱文化传承价值。为适应社会发展、引导未来后辈传承家族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朱氏网的观点和立场)

-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中华朱氏网群.jpg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jpg

A、“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

朱氏家族酒2.jpg



B、“朱氏家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

蝴蝶(飞舞).gif

15.pn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