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写横排的来历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0/11/06|浏览量:1122

菊花7.jpg

上世纪郭沫若提倡书横着排版,大师陈寅恪一气之下立下一条遗嘱

政治和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文化的发展受政治影响,同时政治的稳定性也受文化的制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场运动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一场是由学生发起的爱国性政治运动,一场是文化运动,也就是所谓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为开端,直到1923年才结束。

“新文化运动”主张改变过去的文化形式,反对文言文推广白话文,反对腐化已久的儒家思想。1923年“新文化运动”基本结束,但是它的影响力却极其深远。虽然是一场文化运动,但是“新文化运动”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很大的,在那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有些文人大家能够极快的转变自己的思想,但是有些文人大家却坚守传统的中国文化,陈寅恪先生便是坚守传统文学的文人之一,为此他在去世之前特地立下遗嘱。

支持横版书写——郭沫若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自己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儒学是整个封建历史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学派。在儒学的影响之下,整个封建社会讲究尊卑礼仪,这种思想渗透到了整个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中国传统的礼仪秩序当中,讲究上为尊,下为卑;右为尊,左为卑。这一理念在书写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有着几千年竖着写的文化历史传统。


1.webp.jpg


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华罗庚先生提交了关于中文书写版式修改的提案,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内经济、政治一片废墟,急需建设,在这一背景下这个提案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多大关注。

不久,郭沫若等文学大家开始公开支持这一提案,渐渐的关于书写方式的问题,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政府曾组织过一次专门的实验,从一所高中里挑选出了10位高三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语文成绩都十分优秀,研究人员让这些学生们阅读《中国青年报》上的同一篇短文,不过有的同学读的是横排版的,有些同学读的是竖排版,据研究结果显示,阅读横排版文章的同学要比阅读竖排版文章的同学快0.345倍。

其实,华罗庚先生并非首位提出改变汉字书写形式的人。早在1917年,钱玄同就在《新青年》杂志上刊登了自己与陈独秀的公开信,首次提出汉字应该由竖着写改为横着写,他认为人的双眼是左右并列的,而不是上下并排,因此在书写的时候横着最为省力,此后他又在《新青年杂志》上相继发表了四篇公开信,倡导群众改变原有的书写形式。在钱玄同、陈独秀等学者的支持下汉字横写的方式得到了部分文人的认可,但这只属于文化界内部的认可。


2.webp.jpg

官方的认可始于1955年,当时《光明日报》以横着排版的方式刊登出了一篇关于排版益处的文章,至此横排版才被广大人民所认可。到1955年11月,全国17种中央级的报纸当中,已经有13种改为了横排版,到了1956年元旦,《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版至此横排版的书写方式被官方认可。

坚持传统文学——陈寅恪

虽然是文化上的变革,但是只要是变革,必然会遭到反对。关于汉字横排版就曾引发了当时很多文人大家的反对,这些文人大家大多是书法家、诗人。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陈寅恪教授了。

陈寅恪绝对称得上是旷世奇才,胡适先生曾说陈寅恪教授为“最有学问的历史学家”。陈寅恪教授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小就饱读经史子集,早年曾在德国留学,虽然他这一生并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学校的毕业证书,但是从来都没有人怀疑他的学问。陈寅恪教授具有非常人所及的语言天赋,他通晓希腊文、突厥文、满文等17种语言。

3.webp.jpg

虽然陈寅恪教授学贯古今,博览中外,但他的骨子里却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士大夫,在他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瑰宝,是传承,是不应该被改变的,因此当郭沫若等人提出改变竖排版的书写方式时,他立刻就表示了反对。

可是在那个年代,文字横排版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陈寅恪先生虽然影响力高,但是也无能为力,他只能立下遗嘱声称凡是发表他的作品的出版社,都必须要使用数排版,并且要用传统的繁体字。后世为了表达对于陈寅恪先生的尊重,一直以来都执行着他的遗嘱。

多年以后译林出版社在出版陈寅恪先生的作品时,采用了横排版的方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按照法律,著作人已经过世50周年,出版方已经可以自行决定出版样式了,不过这并没有得到陈氏后人的认可。


4.webp.jp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上千年时间的冲刷,依然传承至今,这足以说明中华文化的优越性,这种优秀的文化需要每一位中国人传承,但传承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我们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时要有批判的思维,批判地继承才能使中国文化保持前进的脚步。陈寅恪先生的作品在多年以后最终还是发表了横排版,这足以说明横排版是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朱氏网的观点和立场)

-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中华朱氏网群.jpg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jpg

A、“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

朱氏家族酒2.jpg

B、“朱氏家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

蝴蝶(飞舞).gif

15.pn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