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三世而斩”。凡是五代同堂的家庭,都是他们的祖上有厚德,这是从正的方面讲。反过来讲,一个家庭、家族后代不是很兴盛发达,也和祖宗不积德有关。
明白这个道理,若有不如意事出现的时候,就不会去怨天尤人。现在社会,无论贫富贵贱,都是怨声载道,究其原因,其实就是不明理所导致的。遇到问题不知道“反求诸己”,反而是推卸责任,责怪、埋怨别人。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句话,将道德作为了家族延续的根本,《周易》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说明了积善重道对一个家族的影响。
道德传家久,想要富过三代,是要依靠良好的家风传承以及代代后辈继承的优秀品质才能做到的。
中国人常讲“富不过三代”,可有这么一个家族却至少富过了七代,保持家业兴旺达两百年以上。
“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说的是山西榆次的常家庄园。康熙年间,常家八世祖常威北上张家口,经营绸布生意,逐渐发达,由行商到坐商,开设了"常布铺",为常家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八世祖常威率九世常万玘、常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一族成为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并开始大规模地修造住宅大院。
从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近150年连年不断修筑,常氏家族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亭台楼阁,相映成辉。这两条大街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也在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虽说常家已是富贵如此了,但在让后代子孙成才这件事上,常家人可是一点都没有松懈,常家历代当家人严遵“学而优则贾”的祖训,传承尚学重教的家风。
在常家庄园中的几十个家庭几乎都有书房和书院,家办私塾多达17座、家族私塾无论规模、设施、聘教均堪称当时一流;院中的砖雕、木雕、石雕造型,室内文房四宝等陈设,以及室外的梅兰竹菊,无不让人感受到常家主人们在培养人才和事业接班人上的苦心孤诣。
可见,想要富过三代,绝不是件易事,财富是优秀能干的人才创造的,也只有优秀能干的后代才能更好地延续继承。
其实“富不过三代。”也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至今一些名门望族依然傲立于世,即使有的确实不复旧日辉煌的巅峰,毕竟烂船还有三斤钉,瘦死的骆驼比马肥。
看看美国肯尼迪、福特、洛克菲勒、福布斯等家族哪里有三代而衰的?
一个家族之所以能历经千年风雨,还大隐隐于市,必定有其家族之强大之处;但一夜暴富的人家,富不过三,其原因也可探知一二。
“富不过三代”的观点从数据上得到了印证。2013全球富豪榜上有四分之一的富豪财富来源为继承,但财富普遍继承到第二代为止,继承超过三代的仅有22位。
在2014年7月8日举办的“家族企业财富保全与传承论坛”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竞强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目前只有不到30%的家族企业能进入第二代,不到10%能进入第三代,而进入第四代的只有大约4%。家族企业的短暂生命周期似乎在验证着“富不过三代”的“千年魔咒”。
当然君子之泽,五世不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也很多,五千年的文明中,周武文王在周公的帮助下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的父子兄弟是夫子春秋大义的基础,夫子晚年说周公不复入吾梦久矣,被夫子仰慕的人德何其重啊!华夏民族被称为汉人,以刘邦为首的汉朝开国君臣是何等威风凛凛。
唐太宗十九岁征战天下,文才武将皆入其窠。开晋三司马养了个白痴儿子作皇帝,经八王之乱之后竟然还能南渡抗衡中国,可见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误人不浅。同样南渡的还有大宋,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更是让后辈叹服不已。明有阁僚治国尚能清议,清则泽恩不厚,无可论也。
唐宗宋祖都是建功立业的圣人,让人们思考几百年的问题。而孔孟老庄柏拉图之辈则让我们思考人类几千年的问题。俗话说,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外。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不是规律,而是取决于你的格局,千年太远,百年还是可思的,而五世也不过百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