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论:孔子的大同--小康世界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3/01/10|浏览量:435

博主认为,孔子的大同世界是“小康世界”,是周代的大同世界。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人。孔子很伟大,但后人吹捧得多,限与史料和历史传统,周公其实比孔子伟大。

孔子和周公的共同点,精神上成为周公的嫡传弟子。周公成功地改造了上古流传下来的以天命观为基础的大同理想(大同教),周公是把上古流传下来的大同教,变成了大同学说。通过世俗的力量,鼓吹人的行为,把人的思想从天国拉回了人间。孔子则是在周公五百年后全盘继承与弘扬周公学说,不断奔走呼号。

“大同”社会是孔子政治理想所达到的最高标准,其在《礼记·礼运》、《孔子家语·礼运》篇中都有所表述。

 “大同”世界,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这是孔子对上古尧、舜时代高度崇敬与对人类未来美好憧憬的产物。

  《礼记·礼运》: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的这一席话,向我们传达了哪些重要信息呢?

  (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明确阐释了孔子儒家的民主思想。孔子所说的“大道之行”就是指推行古代尧、舜的圣贤之道。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在他的治下,不仅天下太平,人人称颂,而且他还把帝位禅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舜也不负众望,继续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史称“太平盛世”,并把帝位禅让给了善于治理水患的大禹。尧、舜都没有把天下作为自己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作为天下人的天下,因此孔子对他们推崇备至,认为他们做到了“天下为公”,可以把那样的“太平盛世”作为人类未来的美好理想。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还以“天下为公”来唤起民众。

  (二)“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明确提出了具有民主意识的社会精英治理结构。儒家的圣贤们主张把有德有才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天下,形成一个社会精英治理阶层。这在数千年之前,是具有何等的民主意识与超前意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沿袭着这条路子——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来。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更大胆地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把儒家的民主思想推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

  (三)仁德治国,以人文本,憧憬着人类未来美好的“大同”世界。应该如何治理天下的呢?孔子等儒家的圣贤们认为,应该像尧、舜那样,以仁德治理天下,讲究诚实守信,睦邻友好。“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仅把自己的儿子当作儿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使老年人都能够安度晚年,青壮年都能够有用武之地,少年儿童都能够快乐成长,孤、寡、残疾、有病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有分,女有归”,男人能尽到自己分内的责任,女子有一个好的归宿。“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人们厌恶财物随意丢弃浪费于地上,然而不是为了据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能出力,可并不是为自己的私利。“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因此,再没有人怀着奸诈之心而算计别人,盗窃、作乱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发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就是人们向往的“大同世界”。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圣贤们为我们打造与构想了一个“天下为公”,仁德治国,以人为本,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同”世界。这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未来。

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是周公的视野中的大同世界,而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所谓“五帝时期”,"五帝时期"大同世界就是大同教的时代。

首先《礼记》中《礼运·大同篇》就是大同思想的代表作。我们平日所看到的大同思想,只是《礼运》篇中的一段,所以我们要了解大同思想,应该研究《礼运篇》的全篇。其次是道家的思想“华胥国”,所谓黄帝的“华胥梦”,也是一个理想国,与柏拉图的思想比较,可以说我们中国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

《礼运篇》的大同思想,就是太平盛世的思想,也就是理想国的思想,真正最高的人文政治目的。历史上一般所谓的太平盛世,在“春秋三世”的观念中,只是一种升平之世,在中国来说,如汉、唐两代最了不起的时候,也只能勉强称为升平之世。历史上所标榜的太平盛世,只能说是标榜,既是标榜,那就让他去标榜好了。如以《春秋》大义而论,只能够得上升平,不能说是太平。再等而下之,就是衰世了。国父孙中山思想中所揭立的三民主义最后的目标是世界大同这也是《春秋》大义所要达成的理想。

孔子对大同世界的贡献,就是继承了周公的礼的思想和理论架构并试图从现实中找到了一条世俗的实现途径,“克己复礼”是对无依无靠、无兵无权人士的最好选择。周初的社会秩序,其实是对大同理想是有贡献的。为乱世的社会勾画了一个理想的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孔子对大同社会的贡献第二个贡献就是立体理性,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孔子说的大同世界与老子的大同世界是不同的。孔子的大同世界偏重于公益思想,偏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天下为公,“公”就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不因少部分人的利益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把损失减到最小。而老子说的黄帝时的盛世,不光是人们有为公的思想,人伦关系和谐,连带着自然环境也很好,比如气候正常和风调雨顺,比如出现凤凰和麒麟。老子强调自然环境的美好,是想说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关系,自然环境是受人心的影响。相由心生,自然环境也是“相”,如果人人都是善心,自然环境就会跟着变好。

 需要写一部书——《孔子与大同世界》,从大同世界的角度重新认识孔子,确立孔子在大同教、大同理想、大同社会中的地位和贡献。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应打造以大同理想、大同世界、大同思想为核心的核心价值,成为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2023年1月10日05:36:09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