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变迁浅析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4/06/17|浏览量:474

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天下观,以中国为中心,向外辐射,中心是中国,天子之国,然后分封各种大臣封国用来保护中心的天子的诸侯国,诸侯国之外是藩属朝贡国,朝贡国之外是四夷,分别是南蛮、东夷、北狄、西戎。西戎是哪,就是秦国的地盘,函谷关外就是西戎,大约今天西安以西一带。对于先秦来说这就是外国了。在持续的文明融合进程中,西戎成了中国的一部分,到现代是内陆城市了。

汉族从来都不是一个血缘特征的民族,而是一种文明和文化的认同,你承认中国,融入中国文化就是华族。历史上有著名的华夷之辨,如何判断是不是华人呢?不是通过血缘,也不是长相,而是依据文明,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说简单点,是否是中华的核心判断就是三观与行为。

1.png

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融合有三次大融合——先秦的华夏族融合,汉朝的汉族融合,清朝的中华民族融合。

华夏族的融合历史时间应该是最长的,从石器时代原始部落就开始了,到三皇五帝时期形成了华夏族。华夏族是多个小民族小部落进行征战和统一的融合民族。华夏族从部落政权向封建制转变,形成了夏商周三朝,到了周朝后期开始了新一轮的民族融合,这个民族融合的结果就是汉族。汉族的形成标志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全国标准化,把六国的各种礼仪风俗逐步统一,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语言文字钱币度量衡。为什么说秦始皇伟大,因为它是汉族的缔造者,没有秦始皇哪有汉族。

刘邦是接了秦始皇的接力棒,到景帝平了七国之乱,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汉族正式形成汉族,六国遗老遗少在开始还造反搞事,到了汉武帝以后文化与民族的认同就深入人心了,经过两汉400年的统治,汉地,汉人的精神认同彻底形成,以前什么华夏族兼并的恩怨,春秋战国的厮杀恩怨,全都抹平,时间是最好的融合剂。

汉朝的民族认同一直是区别说匈奴,到三国魏晋时与四边之敌一直有战争,后来的五胡乱华,五胡开始融合。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汉族没有进一步与胡人融合,而是筑起长城,分长城而治,农耕和游牧民族融合进程缓慢。隋朝结束晋末以来的几百年战乱再次统一中华,形成一个稳定的大一统汉族王朝,使汉民族认同下的国家达到了历史巅峰。很多外国人称中国人民唐人而不是汉人,唐人与汉人相等。甚至可以说是唐族,但由于汉开创在前,唐朝只是达到巅峰,所以民族的名字就是汉,而不是唐。

唐的安史之乱,唐末到五代十国,中原文明衰弱,赵匡胤黄袍加身以后是汉民族认同下的最后一个政权了,所以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宋朝对内强硬,对外软弱,为了防止政变夺权,对军人打压,重文轻武,武德值历史最低,但在文化和艺术上达到了汉民族的巅峰。很多人无比怀念软宋,毕竟还是有优点,如书画,瓷器,诗歌等水平确实高。

汉的民族认同从汉朝稳定的发展到了宋朝,新一轮的民族融合又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起动了。说崖山之后无中国,不如说熙宁变法之后无汉国,宋朝的党争文化一直延续到明末,这群地主阶级代言人的文官集团,只搞内斗,党同伐异,唱高调,当道德卫士,实际全是双标分子,迂腐顽固贪权夺利之徒,完全不顾国家的发展和老百姓的死活。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标志着中原自汉朝形成的汉文化意识形态政权组织最后一次自我救赎的彻底破产,从此一路火花带闪电的坠入深渊,两度被异族征服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五胡乱华时候的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基本整合成了一个具有封建组织形式的游牧政权鞑靼,也就是蒙古,开始突破长城防线,开启了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蒙元击败宋朝入主中原以后是进行了汉化的,但这只是一个融合的开始,历史从来不是一条直线,蒙元实际上在完成一个历史的任务,但它注定像秦朝那样,作为一个开拓者变革者,难以长久。

2.png

人心思汉唐,在汉这个民族认同上不可能一下就转过来。这就导致了传统中原汉地文化意识形态最后的辉煌,大明。

明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民族认同下的政权了,因为蒙元的建国100多年,已经开启了民族融合的进程,这个历史进程可能迟滞,不会关闭,一些汉地的人也受到蒙元文化的影响,元朝的文学艺术水平也是极高的,元朝虽然短暂,政治较为开放,文化发展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艺术作品层出不穷。明朝的文化已经受到元朝的影响,明朝开国时的行政机构和基层人员都是继承自元朝,而不是宋朝。明朝是没能力完成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融合这个历史任务的,最终也是被游牧民族击败。它融合不了,战争和矛盾就解决不了,解决不了就一直是雷。明朝的边患问题一直没能有效解决,对西藏、新疆、蒙古、女真都没有整体的的宏观政策和战略,这必然导致日后的大乱,以及被征服,世界的发展是动态的。

清朝统治者是爱新觉罗家族,但这个家族就是个统治家族,与刘家、李家、赵家、朱家并没什么区别。他们根本就没有民族视角,而是100%的统治者视角。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清朝的满贵族对汉人还是挺好的,重用汉臣,把自己汉化。爱新觉罗嘴上是满蒙一家,身体上做的是满汉一家。把自己的满文给废了,全面用汉字汉文,习俗全面汉化,八旗兵入关后战斗力急剧下降,按乾隆的说法就是沾染了汉俗,当然他自己汉化的更彻底。

八旗也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的,汉人也是八旗之一。打仗时都是八旗兵打头阵冲锋,打开突破口以后绿营兵一哄而上人海战术。绿营兵在清军中占了绝大部分,绿营兵全是汉人。征缅甸的时候清军孤军深入被包围,是明瑞等满贵族殿后拼死血战给绿营兵创造了突围的生存窗口。相反清朝对蒙藏等手段可就不那么温柔了。

康熙乾隆都去给朱元璋磕头行三百九叩大礼,自认为大明后裔。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和父亲塔世克都是吃皇粮的,给李成梁当女真线人。其实是明朝的民族政策出了问题,不能进行民族融合,只搞以夷制夷,本质上是一种低极的野蛮的民族政策。哪支强了就扶弱打强,导致女真连年内战,本来没几个人还自相残杀,对明朝恨之入骨。觉昌安和塔世到最后都没有反明,是为了说服反叛的阿台不要和明朝作对,但很不幸,尼堪外兰同李成梁破城后纵兵屠城,在战乱中被杀。这样把努尔哈赤逼上了造反之路。

努尔哈赤以此责问明朝边吏:“我祖、父何故被害?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仇也!汝何为辞?”明使道歉说:“非有意也,误耳!”此即后来努尔哈赤起兵伐明之著名的七大恨中的第一大恨。

满人带着蒙藏回入中华,完成了民族融合和版图奠定的历史使命,自己完全汉化,燃烧自己给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空。清朝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来说是个强力而有效的工具朝代,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族的形成最终是在清朝完成,经过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认知和法理的完善和巩固。中华民族融合游牧民族满蒙藏回五大族的过程,与黄帝融合炎帝成华夏,秦融合六国成汉是一样的,都是在不断扩大中华民族的外延。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路径是华胥,华夏,汉族,中华民族,政治制度演变是华胥原始部落制,华夏封建制,汉族中央集权制,中华民族共和制。

承认自己是华族人华夏人汉族人都没问题,但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前身,不能承认这些族人而否定自己是个中华民族的人,因为中华民族是华夏族,炎黄族,汉族的最新发展阶段。可以说自己是个汉人,不能拿自己的汉族主义去排斥其它民族同胞,搞大汉族主义,这就像用华夏族去否定汉族一样的荒谬。中华民族大于汉族,就像汉族大于华夏族一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民族的概念也是随着时间不断动态变动的,不是一尘不变的。

3.png

中华民族大于汉族,就像国家大于家庭一样。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中国的民族就融合成一个族了,叫中华族或者是汉族。为什么叫汉族呢?因为汉朝是第一个长期统治中国的大一统王朝,我们是以国名为族名,汉族人等同于汉国人,但是汉朝已经没了,历史习惯就这么延续下来了。汉族也是近代民族识别时定的名字,以前哪有什么族。所以,依据历史及汉族的形成,叫什么国就是什么族,我们现在都是中华民族,再细分才分56个小民族,不能把小民族大于大民族,不能把汉族或其它族大于中华民族。你现在是秦朝人汉朝人明朝人还是清朝人,都不是,是新中国的中华民族人。

中华文明从华夷之辨开始就抛弃了以血缘和基因特征辨识的民族认同,而是文明和文化的认同。从元朝开始,东亚民族融合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蒙族入华,再到清朝中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体完整构建,中华民族融合形成。我们今天所有的人都是中华民族,而不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某个融合过的族,那些历史都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和过程,曾经的民族都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基因,这些民族现在最新的载体就是中华民族。

记住,我们的国歌里写的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人有责。

(信息来源:网络,本文不代表网站观点)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