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001:战国楚帛书

来源:用户上传 | 上传者: zhzhus001 | 2019/11/27|浏览量:1276

林屋读书

首发于林屋读书

关注专栏写文章

《盗墓笔记》里战国帛书的原型,记录了我国最早的创世神话|文物里的早期中国001

《盗墓笔记》里战国帛书的原型,记录了我国最早的创世神话|文物里的早期中国001

林屋公子


本文为林屋公子“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001:战国楚帛书。

看过《盗墓笔记》的朋友都知道,这部书开局就说了长沙土夫子倒斗,但搞到手的战国帛书却被美国人骗了去。这事是纯属虚构的吗?别说,还真有原型。

我以前曾有个错误认识,因为经常听到简帛并提,误以为出土的帛书和简牍数量差不多。实际上,如果仅仅限缩在文献范围以内,帛书和简牍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出土帛书实际上只有两次,一次是40年代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一整卷和一些残片,一次是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楚帛书出土后不久就被人骗到美国,现在还躺在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里。

这卷楚帛书虽然只有一幅,但却价值连城。它是我国出土最早的帛书,大概是战国中后期的作品,长38.7cm、宽47cm,虽然只是小小一卷丝帛,但包含的信息量却非常惊人。先看它的结构,就非常奇特,四角有青、赤、白、黑的树枝图案,四边各有文字三段,每段还画着一个神,中间还有两大段方向颠倒的文字,一段八行、一段十三行,每节末尾标记朱色方框。

楚帛书复原图

李学勤先生把四周文字命名《月忌》、八行文字命名《四时》、十三行文字命名《天象》。《天象》讲的是顺应年岁和时令,《月忌》讲的是十二月份的宜忌事项,十二枚神人象征的是十二个月份,与《尔雅》记载的陬、如、寎、余、皋、且、相、壮、玄、阳、辜、涂大同小异。相比之下,《四时》则有趣得多,记载了一个完整的创世神话。

原来在远古时代,没有日月和时间。天神雹戏和女填生了四个儿子,让他们分别守卫四方,通过互相换位来推测时间。这样经历了一千多年,日月终于诞生了。之后炎帝又派祝融率领四神奠定天地,从此才有了一天的四时——宵、朝、昼、夕。可以发现,这卷帛书有岁、有月、有时,是一份看似迷信但又蕴含科学的术数文献。

当然,吸引大多数人的还是其中的创世神话。我国最有名的创世神话是盘古开天辟地,是三国时期吴人的《三五历纪》记载的。传世文献中比较早的有《庄子》的记载,说是南海之帝倏和北海之帝忽,用七天时间将中央天帝混沌七窍凿穿。倏、忽是时间的象征,而混沌就是天地未开的状态。当然了,可能有人说传世文献或多或少会经过篡改。但楚帛书则可以明确告诉我们,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创世说。


《山海经》的混沌

雹戏是谁呢?就是上古大神伏羲了。春秋战国人时期写字往往根据读音,所以一个人有很多大同小异的马甲。比如《史记·封禅书》说“虙羲封泰山,禅云云”,而《太史公自序》说“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原始文献是这样,太史公也照抄了。我们还可以在文献里看到伏戏、伏牺、伏希、虙戏、虙牺、包羲、包牺、庖牺、炮牺、宓戏、宓牺、宓羲等各种称呼。其实都是同一人。

这样的五花八门的写法给释义自然带来不便,伏羲为什么叫伏羲呢?有人认为“伏”代表驯服、顺从,所以伏羲代表人类社会开始;有人认为“庖牺”就是把牲口放入厨房,那么又代表着祭祀和熟食的起源。还有人认为“宓”表示安静,“羲”代表元气,所以伏羲象征安静的元气。看上去都似乎有一定道理,真相实际也很难考究了。

那么伏羲的配偶是谁呢?大家都知道就是女娲。但实际上,传世文献中伏羲女娲很长时间是相互独立的。伏羲和女娲正式作为夫妻,见于史料晚得超乎想象。最早记载居然是唐人李亢的《独异志》,里面就提到伏羲女娲由兄妹结为夫妻,出土的五代敦煌残卷也有此说法。

伏羲女娲剧照

相比伏羲,女娲其实更具有始祖神形象。屈原就对天问过,“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女娲的身体是谁制造的?因为《山海经》说,女娲的肠子化成了十大神。那么女娲很早就具备化生神话。而我们熟知的女娲补天是西汉中期《淮南子》最早记载的,女娲造人更是东汉末期《风俗通义》的记载了。《说文解字》解释“娲”也说“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相比之下,伏羲则更早成为了人王。在战国诸子中,他是介于燧人和神农之间的先王,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三皇”之一。之后,他又与各种古帝王一样,被附会了很多创造发明,如渔猎、熟食、祭祀、文字、历法、音乐、嫁娶、八卦等等。在汉代的纬书里,燧人、伏羲、神农被称三皇,也有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代表女娲也开始逐渐向人王转换。

但是通过楚帛书,我们知道,伏羲和女填(女娲)战国就是配偶神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里面伏羲是有熊氏颛顼的后人,那么也是楚国的祖先神,而女娲则是夙沙氏的后人,春秋时期齐国有夙沙卫。

汉代的画石像中,也常有人首蛇身的男女形象。他们腰身以上为人形,腰身以下为蛇躯或龙躯,两面相对或相背,双尾缠绕。男的手中拿着太阳或者圆规,女的手中捧着月亮或者曲尺。显而易见,他们创造了自然和社会,就是人们心中的创世神了。根据四川简阳鬼头山崖墓出土的石棺、陕西靖边杨桥畔渠树壕发现的东汉中晚期壁画墓墓顶,都明确记载了这种形象至少一部分就是伏羲和女娲。

“伏羲女娲”画

伏羲和女娲的形象演变解读得差不多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单就传世文献看,伏羲和女娲的兄妹、夫妻关系,是经历上千年慢慢建立的;而通过楚帛书和汉画像,我们对此可以重新建立认识,原来伏羲和女娲的夫妻关系,战国秦汉时期一直都存在!这就是“文物里的早期中国”专栏开设初衷:我们要读懂上古史,应该多结合考古发现成果,而不仅仅拘泥于传世文献记载。

参考文献:

刘国忠:《古代帛书》

刘惠萍:《伏羲神话传说与信仰研究》

杨利慧:《女娲的神话与信仰》

欢迎关注公主号:林屋读书(linwudushu)

闲者

  • 闲者7 个月前

    敦煌遗书《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现存的写本抄写于公元950年,而原始写本可能诞生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17~420年),上限不早于西晋(公元265~317年),上限不晚于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其中的伏羲女娲也是日本《古事记》伊邪那岐伊邪那美的原型


  • 虚沌色

    虚沌色回复口不择言一波端7 个月前

    你连楚帛书都不看?伏羲是颛顼的后代子孙,颛顼是黄帝的孙子,赤裸裸的打脸,懂吗?
    伏羲与华胥是母子原型《列子﹒黄帝篇》。文中记述黄帝梦游华胥,恐怕就是那所谓的巨人足印的巨人,古人伪造世系将这些地域名神化与一些神联系,华胥最早见《列子》黄帝即...勤劳国事,“忧天下之不治”,于是“减厨膳……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华胥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黄帝一开始就只是齐国人的神,按齐地的黄字,又指光,广。那黄帝应该是指光辉的天神,大的天神。
    从如下中得知黄帝,尧,舜是巨人(大人)。
    黄帝、尧、舜,大人也,其德与天地合,故知无为也。《论衡校释》

    《论衡校释》第4部分... 明矣。今谓大人天神,故其迹巨。巨迹之人,一鼎之烁铜也;姜原之身,一钱之形也,使大人施气于姜原,姜原之身小,安能尽得
    《礼器 ... 字林》云:“巨,大也。”


  • 闲者

    闲者回复林屋公子 (作者)7 个月前

    《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承袭了《帝王世纪》等杂史书,我在殆知阁找了一下《帝王世纪》,女娲和东汉主流说法一样是作为伏羲的继承者的古皇之一,这个女皇只是【名字的第一个字+皇字】的格式,与楚帛书的女“皇”应该关系不大

    我认为伏羲女娲的夫妻与兄妹关系只是因为他们被融入了当时流行于凉州地区的洪水神话才产生的

    【太昊庖牺氏。《帝王世纪》曰:疱牺氏,风姓也。蛇身人首,有圣德。燧人氏没,庖牺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称太昊。都陈,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充庖厨,故号庖牺氏,是为牺皇。后世音谬,故谓之伏牺,或谓之密牺。(一解云:ж,古伏字。后误以ж为密,故曰密牺。)《尚书序》曰: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诗含神雾》曰:华胥履大人迹而生伏牺。《左传》曰:伏牺氏以龙纪官。 
    帝女娲氏。《帝王世纪》曰:女娲氏亦风姓也,承庖牺制度。亦蛇身人首。一号女希,是为女皇。(《淮南子》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川,积芦灰以止滔水。)其末有诸侯共工氏,任知刑以强,伯而不王,以水承木,非行次,故易不载。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