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类
自然类
社会类
经济类
综合类
学习类
血脉传承远 家谱记忆深
近年来随着寻根热的兴起与家族文化观念的重新复兴,收藏旧家谱,修纂新家谱又蔚然成风,这是非常可喜的社会现象。“历史不能隔断”,忘记过去即意味着背叛,国家如此,个人亦如是。家谱作为一个家族演变发展的脉络根源载体,与国史、县志相辅相成,互为经纬,成为我国历史文化传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21-05-17
中华姓氏来源及其价值
"正姓氏,别婚姻"。——伏羲氏 姓氏是标示一个人在家族中,血缘关系远近的标志,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符号的象征。 姓氏,据说最早起源于上古母系社会中部落的名称,或其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 其中一种说法是: 主要用于辨别其部落中,不同的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而姓产生后,世代稳定相传,而氏则随着继承的封邑,或者职位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就有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第二种说法:
姓、氏、名、字、号的历史由来及演变情况
一、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2021-05-14
孔子“周游列国”之看法
一是,孔子周游列国,其实就去了山东和河南,被骂“若丧家之犬”。孔子周游列国,按现在的地图来说,不过就走了两个省——山东省、河南省。孔子花费14年周游列国,算起来地盘也没多大,当然,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二是孔老夫子周游列国的心境,是处在最不得志的时期。孔子周游列国不是主动地,是被迫之举,一个原因就是他在鲁国为官,为司寇得罪了“巨室”,被迫无奈,为了躲避祸患,重新东山再起而走的。
2021-05-12
山东平度宿家村的“宿氏祠堂”
在胶东地区,宿姓多见于原莱州府辖内,如掖县、平度、高密等地。登州府辖内宿姓较少。笔者老家原属登州府,因此在上大学之前,身边鲜见宿姓人。直到工作之后,才逐渐对宿姓有所接触。前两年曾路过一次烟台莱州市平里店镇的宿家村,而这几天又有幸去了一趟青岛平度市新河镇的宿家村。平度市的宿家村,不仅有宿姓人聚居,而且还保留有一座老祠堂。这组图片就带大家去参观一下。
2021-05-11
河南商丘姓氏文化研究会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
2021年5月8日,商丘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在市区举行2021年年度工作会议,研究会会长、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副会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各单姓委员会及联络处负责人,特邀嘉宾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