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文史类>
自然类>
社会类>
经济类>
综合类>
学习类>
山东朱氏置业有限公司
2020年中央15个巡视组,公开联系举报电话
最新消息:“中华朱氏家谱馆开馆暨首届朱氏家谱展评会”筹备情况
各位宗亲、各位朋友: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理念,进一步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展示、宣传中华朱氏族(家)谱,传承和弘扬朱氏文化精神,世界(中华)朱氏网与江苏省镇江市朱子文化研究会扬中分会、扬中市家谱馆共同筹建的“中华朱氏家谱馆开馆暨首届朱氏家谱展评会”将于5月3日在江苏扬中召开。具体情况通知如下:
2020年最新姓氏人口排名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十三亿七千万(1370536875)人。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和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
中国的庚子年必有大事: 从公元100年开始的庚子年极简史
庚子年,就是拿天干里的庚和地支里的子组成的年。在天干地支纪年法里,每60年就会出现一个庚子年。庚子年是是生肖鼠年。在十二生肖中,猪是最后的也是最静的动物,鼠是最早的最动的动物,交接过程中的不和谐在所难免。庚子年生肖交接,乃为大循环、大交接,是12年一次甚至60年一次的交接。纵观中国历史,每逢庚子年,必有大事发生!!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研究丛书·中国卷》图书首发式在京举行
11月24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研究丛书·中国卷》图书首发式在京举行,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出席首发式并讲话。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研究丛书·中国卷》系统梳理了2019年以前入选的中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前世今生,全面解读了其中的科学与技术内涵,已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2024-11-28
文化巡礼ll梵语的起源与发展
梵语的起源与发展如下: 1. 起源: - 语言根源:梵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起源于原始印欧语系。该语系是欧洲、波斯(伊朗)和印度大部分语言的起源。其近亲是古波斯语和阿维斯坦语,原始印欧母语起源于黑海以北的地区,但始源语言恐已不存于世。 - 形成时间:约公元前 1500年前后,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带来了这种语言。印度教经典《吠陀经》是梵语最早的重要文献,其《梨俱吠陀》部分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到1200 年,这一时期的梵语被称为吠陀梵语。
2024-11-11
夷夏东西:从多元到一统的重要过渡阶段 | 栾丰实 王芬
中国考古学的初期,依据当时的考古发现,提出了仰韶、龙山东西二元格局的学术观点,与傅斯年先生根据古史传说提出的“夷夏东西说”相呼应。此后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仰韶较早、龙山较晚,两者在中原地区具有内在的传承关系,流行20余年的仰韶、龙山东西二元格局的主流观点退出了历史舞台。经过数十年的发掘和研究,中国考古学逐渐建立起新石器和早期青铜时代的时空框架,总结出以中原、海岱、江汉、环太湖和燕辽等五大文化区系为主干的多元一体的文化结构。这一长时段的文化演进过程,自早至晚可以分为若干个历史发展阶段,如多元文化的起源和相互影响、多元演进和一体化进程、夷夏东西、中原中心的确立等,最终汇集和形成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高度统一的秦汉帝国。
2024-10-28
熊十力为岳父家族撰写的谱序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致力于佛学、儒学、哲学研究,是新儒家的代表,他的弟子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都是当代大家。熊十力的妻子韩德耀,出自同邑的韩傅家族。 韩傅家族的家谱,思绥草堂所藏为民国三十五年三公堂木活字本,谱名《韩傅宗谱》,二十六卷首五卷末一卷三十二册。据家谱记载,始祖受三,原系韩宗,旧传为宋宰相维公后裔。自明洪武初由江右徙居黄州之黄冈,不知何代承继外家,更为傅姓。故子孙立韩傅双姓宗祠。因明季之乱,旧谱无存,无从稽考,后之子孙,即有姓韩者,也有姓傅者。 熊十力的岳父韩越,世系载,字伯鸿,号荫芳,亦号筱琴,别号晓榛,生两女两子。长女韩德英,“适圻水文学王继敖长子北京大学毕业法学士湖北省银行行长王渐磐”,而次女德耀,“适同县文学熊嗣绎第三子国立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熊十力”。韩越长子韩浚,谱名德照,曾为秋收起义武装的副指挥,后脱党,在国民党军中任职。抗战期间参加了五次会战,分别是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第二、三次长沙会战及雪峰山会战,因作战勇敢、表现出色,从少将师长逐级提拔到七十三军中将军长。次子韩德煦,字燮东,曾任京沪卫戍司令长官公署参议。
2024-09-09
朱氏文学l玉泉堂诗词释
玉泉堂是朱氏的一个重要堂号。它以著名朱氏人物、南宋著名尚书右丞朱胜非为第一代堂主。
2024-08-31
五百多部家谱揭明清“湖广填四川”移民路线图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名誉会长周国林认为,在当时明清统治者强迫移民推力下,江西的移民大量涌入麻城,麻城移民几乎同时涌出迁往四川,从而形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移民潮之一。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川渝两地70%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来自麻城孝感乡,印证了“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的说法。而根据移民宗谱内容显示,由湖北麻城、宜昌、武汉等最终经长江三峡水路,进入四川是“湖广填四川”移民的一条主要路线。(完)
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