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媒体报道>
政要活动>
朱氏新闻>
祝贺庆喜>
湖南双峰县上湘江边朱氏2023年清明扫墓祭祖暨《家声》首发式活动纪实
承祖志,怀祖德,感祖恩 上湘江边朱氏2023年清明扫墓祭祖暨《家声》首发式活动纪实 2023年4月5日,清明当日,上湘江边朱氏隆重举行扫墓祭祖暨《家声》首发式活动,江边朱氏族人近500人参加活动,湖南省朱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朱岺梅、湖南省朱氏通志文史委副主任、双峰县总工会文史专家朱剑平,娄底市朱氏文化促进分会及各县区朱氏文化促进会会长和文史研究专家莅临并指导了本次活动。
朱亚非:《<皇明宗室宗支衍续疏>序言》
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朱华昌教授送来新作《皇明宗室宗支衍续疏》邀我审阅并为之序。先是乍看书名直觉新鲜,看完四十多万字的内容后始觉作品很有思想性、逻辑性。不但研究角度新颖、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而且问题剖析与学术水平也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和高度。 看完朱华昌教授的作品,首先感觉是研究角度选的很新颖。以往的历史研究特别是对明史的研究,大多是从单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高度入手,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出答案,为当时社会相关领域的规范管理与推动发展服务,具有鲜明的方向性、目的性、导向性,这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少了些草根性、大众性、趣味性和对社区市民的吸引力。历史原本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研究历史也应当以人民群众为主体,起码是学者教授们的研究作品应当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朱华昌教授的这部作品,从族谱研究角度切入,就采取了社区老百姓们所喜闻乐见、又津津乐道的形式。乍看是朱氏族谱,看完内容后始觉是明史研究。对于广大的市民大众而言,首先是能够引人入胜地让他们很感兴趣、乐于看下去,看的过程中就受到了启发和教育,这就起到了寓教于史、寓教于乐的效果。譬如书中写到“宸濠谋逆”先是被媳妇娄妃发现了,就写诗“讽喻规劝”,不听,事败被拘后又追悔莫及。这就对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家庭特别是年轻夫妻的生活决策有很好的启示。再如书中“皇明宗室之骄傲”一章在家谱中是属于必不可少的《家传》的重要内容之一,读完后人们会由衷地感叹,沧海桑田世事跌宕,人生有限、惟事业不朽,“红楼之梦”毕竟是梦、“好了之歌”吟唱可以,人生在世还是应当不负韶华、只争朝夕、扎实做事、惟德惟行。
清代广西著名女诗人朱玉仙
朱玉仙(1796-1861),清代广西著名女诗人。生于博白县松山乡茂山村,26岁时嫁给本县陵城镇拔贡黎玉章为妻。 朱玉仙祖父朱宗腾是乾隆举人,官至安陆府同知;父朱德屿曾任福建平潭同知。从嘉庆末至道光初,她一直随同父亲于任上,在官署闺阁生活中,经常同姐姐和弟弟允惇(后中进士)习文学艺,写诗酬唱。
朱忠明宗亲的人生密码
朱忠明名字中含有“忠”字。中国历史上里因名字步步高升的人物不少,说明人生的第一张名片-名字很重要、很重要,它蕴含着某种天意。现在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要讲,共产党员要对党要“忠诚”,为人要“忠厚”,一个“忠”字,占尽天机。朱忠明能在众多竞选中脱颖而出,肯定与“忠”有关,不在数不清一轮又一轮的人生投票中,哪怕一次马失前蹄,就会阻挡前进的步伐。朱忠明2002年任浙江省财政厅办公室副主任时,正是习总书记主政浙江之时,说明朱忠明冥冥之中有缘分。习总书记离开浙江后不久,朱忠明便由浙江省财政厅办公室副主任直接升为副厅长,中间直接跨过了正处长,冥冥之中有天意,你懂得。
又有一批景区降价!邹城明鲁王陵将免费开放!
山东又一批景区降价
2019-10-30
【重点推荐】朱熹与缙云渊源
据考2006年《浙江方志》: 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1130~1200)曾经两次到过缙云。本位钩沉史料,还原了朱熹两次到访缙云的情况下。
【重点推荐】朱熹与永康渊源
本文作者是李世扬,2014年11月22日《永康日报》永康开始十大姓氏专记,朱氏列为之四,经朱长胜宗亲推荐,以飨宗亲。朱熹(1130-1200)是中国文化史上,与孔子前后相继、南北辉映的思想巨匠。朱熹生前曾到过永康,与永康士子有不少来往,特别是朱、陈之交,为时人后学所瞩目。本文作者经搜寻直证旁佐,慎察史迹实录,略作校勘考订,依人逐次梳理,缀成小文,以求正方家。
明皇朱氏后人向中华全球洪门联盟捐赠秋葵碗盤仪式即将在京举行
2019-10-29
忠靖宰相朱胜非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今河南上蔡)人。南宋大臣、宰相。 崇宁二年进士及第。靖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知应天府,劝进赵构即帝位。建炎初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建炎二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建炎三年,任控扼使,拜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苗刘之变时,以善事斡旋,保护之功居多。平乱后,引咎罢政,授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继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朱胜非出生于小生意人家,幼有志气,机敏多谋。北宋崇宁二年中进士,靖康元年(1126)任东道副总管,代理应天府。建炎元年高宗赵构在南京即位,朱胜非任中书舍人兼代理直学士。当时正值草创之际,朱胜非上书曰:“仁义者天下之大柄,中国持之,则外夷服而诸夏尊”。
明太祖圣谕
在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中“供奉”着一块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的石碑。石碑约半米高,放置于石座之上,背后衬以做旧的、雕刻着二龙戏珠和“圣谕”二字的木质牌坊,平添了一份庄严。而前面的石碑却显得陈旧而朴实无华,游客需凭借旁边墙上的拓片,才能辨认出石碑上的文字和简单的花纹,上面篆刻着“孝顺父母 尊敬长上 和睦乡里 教训子孙 各安生理 毋作非为”二十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