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历史
朱姓寻根>
朱姓源起>
朱姓流布>
历史专题>
山东朱氏置业有限公司
2020年最新姓氏人口排名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十三亿七千万(1370536875)人。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和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
中国的庚子年必有大事: 从公元100年开始的庚子年极简史
庚子年,就是拿天干里的庚和地支里的子组成的年。在天干地支纪年法里,每60年就会出现一个庚子年。庚子年是是生肖鼠年。在十二生肖中,猪是最后的也是最静的动物,鼠是最早的最动的动物,交接过程中的不和谐在所难免。庚子年生肖交接,乃为大循环、大交接,是12年一次甚至60年一次的交接。纵观中国历史,每逢庚子年,必有大事发生!!
朱熹后裔--广西博白茂山村朱氏百年兴盛
朱氏世系(朱熹家族)
一、远古源流世系 人之有祖,犹木之有木,水之有源。故古人每岁孟春聚会以修谱,敦睦族情,而亲亲孝思之人,仰报先世积累之德,衍绵绵之泽无穷。文公有曰:“明伦之所以正分,辨姓之所以端本,古宗谱岂容荒废”。 考我朱姓祖先,乃始于古代,一直追溯到黄帝,大约公元前 27 世纪,中国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开始建立起最早的国家政权——酋邦,并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君主。这位君主的称号,就叫做“黄帝”。 黄帝本姓公孙,他的父亲原是统治今河南省新郑一带的有熊国的君主,名叫少典。因生在轩辕,就取名叫“轩辕”。少典娶有蟜氏部族的女子附宝为妻。后来,黄帝成为部族首领,他的部族主要活动在姬水流域,他因此又以姬为姓。黄帝在位 100 年,活了 111 岁才去世,葬在桥山,其墓即今陕西省黄陵县北桥山的黄帝陵。 黄帝一生娶了 4 位夫人,生了 25 个儿子。其中,正妃累祖生 2 子:昌意、玄嚣。昌意一支,居住在若水(即今青海墨曲、四川若尔盖和岷江上游—带。 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高阳氏),颛顼像他的祖先黄帝一样,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圣大贤之人。他出生在若水,少年时随着部族不断顺黄河流域东迁,后加入少昊东夷部落,定居于穷桑(今山东曲阜县)一带,因此又号穷桑氏。颛顼少负大才,年仅 10 岁,便成为东夷部落首领少昊的得力助手,20 岁时,便继承少昊的帝位,成为东夷部落酋邦的首领,建都穷桑。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又曰老童),卷章生重黎和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第五曰晏安,赐曹姓。周武王克商,封安的苗裔曹侠于邾国。子孙以国为姓(邾)。
四川省仪陇县朱姓起源
世传及一些书籍资料均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主要创始人之一,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的祖籍是广东韶关,但韶关八县三区,具体是何县何村,何时入川,却一直没有文字资料确认。经查仪陇马鞍同治十三年《朱氏族谱》、政协仪陇县委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单位编辑的资料均证实,朱德元帅的近代祖确在乳源县,居住村庄是乳源龙溪枫树坪、梯下,居住时间二佰年,是从乳源梯下入川。
2024-09-03
各地朱氏巡礼ll山东济南历城朱氏
历城区是山东省济南市辖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市区东、南部,南依泰山,北临黄河,东接章丘区,西与长清区、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相邻。境域面积1301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下辖21个街道,常住人口112.5万人。历城区历史悠久,西汉景帝4年(公元前153年)建历城县,沿革至1987年撤县设区,已有2100多年历史,素有“齐鲁首邑”之称。在历史上,历城曾为历代郡国、州府治所。 历城区是北方以及山东朱姓主要居住地之一,人丁兴旺,贤才辈出。清代画家朱照、朱文震、朱令昭、朱伦瀚,学者朱纬、朱怀朴,诗人朱缃等均为历城人。
2024-08-31
入川始祖仪陇一世朱仕耀五个儿子去向——揭秘通江至城芝苞朱氏探源
通江至城芝苞之朱,世系婺源,元时居闽,明时迁粤,清时入川,避难通邑。是朱熹曾孙宋理宗附马朱浚之后,与伟人朱德同宗。仪陇朱氏从朱熹第11代“发”字辈起派语为:“发福万海崇仕先,友尚文成荣朝邦。世代书香庆永锡,贻谋继述耀前章。”前两句来自乳源老谱,后两句为仪陇后代续拟。
2024-08-30
四川三台黄坭井朱氏族谱来源于湖南湘中大石朱氏
四川省三台县
2024-08-28
朱通研究ll朱尧阶作《江边朱氏四修谱叙》
敬请撰写补充朱氏堂号的邀请函
堂号,旧时为一户人家的称号。峻青《水落石出》:“庄里有一家地主,堂号积善堂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堂号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所以,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