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历史
朱姓寻根>
朱姓源起>
朱姓流布>
历史专题>
【家谱编纂】 家谱撰修的历史作用
敬告家人:来自茅台镇的“假宗亲”可能在骗你买酒!
贵州杂牌茅台酒营销,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他们有组织、有团队、有策略,从以往的广播电台营销,到现在混进各种家族微信群、QQ群,发布白酒销售广告,天花乱坠,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使广大家人深恶痛绝,作为朱氏一员有义务和责任给大家阐述。 信任,大家都知道,不管做什么生意,最重要的就是信任与凭良心,家人宗亲之间的信任更是重要,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是一个姓,往往都是以家门、宗亲称呼,家人之间的生意往来,就是建立在信任上。而说到信任,借自己的姓做生意,这绝对是没毛病的,但在茅台镇这些专职卖酒的销售员,就做得不对了:进什么姓氏的群,就是什么姓,一个人可以拥有几十个姓,进行欺骗,当欺骗再演变一下,后果就不想而知了…
山东费县名门望族——朱氏家族
在走到费城西门——仰圣门的时候,我们曾经说过朱氏家族曾在这里居住。明代朱氏第六代朱一之在西门创修了天齐庙,现在银杏花园的那棵古银杏树,就是天齐庙所种植。 费城的朱氏家族,是我们在《费城往事》中介绍的第一个家族,一是朱姓来费县比较早,先入为主,二是本来就是费县一个大姓,加上我本身就四分之一的朱氏家族的血统,我姥姥姓朱 ,去解读这个姓氏文化,可能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费邑朱姓的始祖名叫朱兴,原籍江苏省睢宁县,元代迁至费县,居住在县城西门里,逐渐成了当地的名门望族。要想了解这些历史,可以到马庄镇楼子峪村,那里的朱家墓园有很多碑刻,比较详细的记载了朱氏家族,从江苏睢宁迁来的历史。 随着人口的增多,朱氏后人陆续迁出县城,开枝散叶。根据朱氏族谱记载,迁出县城的朱氏族人,分布在固县、棠林、甘田庄、阳田、马营、曹车、皇城、南京庄、东新安、康泰庄、白茧场、利涧、楼子峪、荣和庄等地。
临沂市河东区瑞鹊堂《朱氏家谱》
临沂市河东区瑞鹊堂《朱氏家谱》,由十六世孙朱时岱于1962年壬寅季春月编修。竖排,折页。河东区八湖镇沂自庄朱孔茂藏有复印本。 临沂市河东区瑞鹊堂朱氏族人系出于高阳,自明季六世祖朱应荐(字守志)公,因荒年由赣榆之沙河街迁临沂新庄后,于临沂沭东之双槐树,又分支到汤泉之东南沂自庄,三百余年,传十五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沙河十五世朱世崑、十六世朱时垚、十七世朱崇元的帮助下,借助带来的宗谱,对照沂自庄西北岭的祖茔之谱碑,匝月编纂而成。
安徽朱氏字辈统计明细
山东临沂费县梁邱镇董家峪村朱姓来源?
费县梁邱镇董家峪村的朱姓来源?
2023-02-13
由朱到霰:霰姓的历史考证
朱元璋在元末天下大动荡中聚众起兵,灭陈友谅,平定张士成,扫方国珍,殄灭群雄,然后挥师北上,推翻元政权。于1368年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此后代代相传。至宪宗帝朱见深即位,于成化二十三年封他的第七个儿子朱祐楎为衡王,坐镇临淄城。并于弘治十二年移藩青州分司所在地益都城,创建了衡王府。 衡王府王位代代世袭,繁衍六代七王;即衡恭王朱祐楎、庄王朱厚燆、康王朱载圭、安王朱载封、定王朱翊镬、宪王朱常㵂、靖王朱由棷,计159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被青州在京官员冯浦、房可壮二人诬告造反、朱由棷召至北京被囚后被杀。不久旨令新科状元冯浦调集青州旗兵抄至王府灭其族,整个衡王府被夷为平地。当时衡王府被抄时其府中戏班子正在演戏,因戏班子非王府中人,得以免罪放行。八王妃洪英瑶本来出身于戏班子,母子(王子朱慈安、郡主朱慈嫣)在戏班子姐妹们的掩护下,偷偷地混出了王府大门。她们从此更姓埋名由朱姓改姓霰氏,最后流落到今青州市㳽河镇壮汉庙村,为王府留下了改姓霰这支血脉。
2023-02-10
浙江湖州朱氏与05547《吴兴菱塘朱氏族谱》
2022-12-09
四川通江县唐村坝朱氏的巧合
通江县火炬唐村坝朱氏最初落业地在杨柏双凤垭,始迁祖是朱昌胤。昌胤公是张献忠军部里的一位秘书,张兵败被剿时,昌胤公隐姓埋名,来到杨柏双凤垭给一户财主帮长工,其后落业于此。 这支朱氏与其他朱氏有许多巧合: 一、时间巧合 杨柏双凤垭始迁祖朱昌胤,与姑苏金墅镇朱胤昌为同一时代人。胤昌公为通江仪溪始祖朱太金第七世孙,是文明公之长子,清初不知去向,而昌胤公于清初避难通江杨柏,岂不巧合。或许张献忠军部里的朱昌胤就是姑苏朱胤昌避难杨柏时所改之名,也未可知。 二、弟兄巧合 唐村坝老谱记载,朱啟生四子:昌龄、昌祚、昌胤、昌良。达州老谱记载,姑苏金墅镇隐士朱文明生三子:胤昌、祚昌、际昌。杨柏的昌祚与昌胤,姑苏的胤昌与祚昌,俱为同胞,两对兄弟名字如此相似,而且都是明末清初之人,岂不巧合。 三、背景巧合 杨柏昌胤公之父啟公为岁贡生,授靖边训导。姑苏胤昌公之父文明公为明经,授福建兴泉道。由此可见,二人皆出自书香门第,家庭背景极为相似。
2022-12-01
浙江温州汤岙朱朱氏和瑶川朱氏
汤岙朱朱氏和瑶川朱氏的始祖朱永(776—847),字世(一作致)远,号操隐,会稽人,先世自湖广襄阳义阳迁居会稽。唐宪宗元和元年间(806—820)任永嘉(今温州)长史,喜欢登临游玩,以信河街有松台蜃水之胜,留居于昼锦坊,为温州朱氏始祖。墓厝永嘉县南三十里之安固高岙村北里(今属瑞安市马屿镇)。配詹氏,子二:长谭,次讲。
2022-11-20
《白丹山紫阳朱氏宗谱》主修序言
按:《白丹山紫阳朱氏宗谱》维系江南三州六县朱氏宗亲,共分五大派系:伯通公宋村派、伯通公民籍派、伯实公派、文明公派、常熟朱家浜派。其中,伯通、伯实、文明均为文公次子埜公后裔;伯通、伯实为铨公之孙;文明为钜公之曾孙;常熟朱家浜一派为文公叔叔朱槔后裔,十五世孙朱洌次子朱棱字復初,由宜兴皇甫庄(宜兴杨巷镇),赘于常熟朱家浜(现常熟辛庄镇张桥)。第七次续修自二〇一二年四月着手准备,二〇一四年开始正式投入采访登记,因人所共知的原因,离上次续修整整相隔了九十周年!二〇二一年四月十八日正式弘发。期间,编委会大多数成员,怀着一颗赤诚、虔诚、坦诚的初心,自始至终走遍千山万水寻访宗亲、说尽千言万语动员续谱、吃尽千辛万苦筹集经费、经过千锤百炼终获成功!今天公开《白丹山紫阳朱氏宗谱》主修的《续修序言》,再次对续修大统宗谱过程中,始终坚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参与者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