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乘谱牒
家谱概况>
现存家谱>
家谱大观>
家谱修撰>
湖南省双峰县江边朱氏为21户家风家教优秀模范家庭授牌
安徽朱氏字辈统计明细表
朱道六:天津湖北商会会长
朱道六湖北大悟县朱家湾人,出生于一九七一年,在家排行老六。因父母没有多少文化,就给他取名朱道六。同明太祖朱元璋取名朱重八时原因差不多,同为简单方便好记。 他具有同乞丐出身的朱重八一样的拼搏奋斗风范:自幼家境贫寒、兄弟姊妹众多的朱道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从 20岁起,他先后在河南南阳、沈阳、北京、天津等地从建筑工地最基层做起,脚踏实地地干。他不仅很快掌握了一定技能,而且相继被提拔为班长、项目经理等。继而鲤鱼变龙,成了中国商界精英
云南宣威观音堂朱氏
大明洪武十四年,即公元一三八一年,因元末惠宗至正二十七年(公元一三六七年)元皇族中自立为梁王的匝刺瓦尔密割据云南,负固不服,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为扫平海内,一统天下,诏令颖川侯傅友德为元帅,西平侯沐英副之,洪武十一年,自皇部南京率兵南征,我始祖伟德,膺百户之职,领怀远将军衔于沐帅部下。大军所至,敌掳摧枯拉朽,洪武十四年,威宁既得,设军管机构为乌撒卫都司府,我祖留镇斯土。大军续进,沾益(即今宣威)土知州安阿哥望风披靡,归顺朝廷,率土兵参与征战,南征军设宣威关(即今宣威下堡街之大令卡),宣布朝廷伟德威德以震乌东(昭通、东川),并设军事机构乌撒卫后三所(治所在今宣威县治所内隶乌撒卫都司管辖。并于宣威腹地置军屯,军籍人员(即包括军人眷属)屯垦戍边。大军至昆明,梁王被消灭,南疆平定,部分军队直捣滇西。
江苏沛县为“两代帝王乡”!朱元璋的祖籍原来在沛县这里?
史料记载朱元璋先祖居沛 沛县为“千古龙飞地”,有“汉高故里、明先世家”之誉。说“汉高故里”,是因为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史书有载,世人认可。而“明先世家”,指明太祖朱元璋祖籍沛县。据民国七年(1918)《沛县志》,清光绪间知县朱公纯在县团确曾建有“明先世家”牌坊。但对朱元璋是否真的祖籍沛县,有人还心存疑虑。
家谱简要发展史
记录家谱是我国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习俗,也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考古学和历史学方面来看,家谱反映了家族血统关系和人口迁徙历史,是地方志的基础资料,也可作为国家正史的有效补充。 我国家谱的历史极其久远,从《史记》对黄帝家族的记载可以推测,从汉字起源的那一刻开始,华夏先祖就已经在记录家谱了。根据专家考证,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家谱是商朝中期的一篇甲骨文卜辞——《倪氏家谱》,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它准确记录了13个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并且按照辈分高低进行了排序。另外,商朝晚期甲骨文中的《商王世系》,其本质上也是一种家谱。
2019-12-19
关于编纂《中华朱氏家谱总目》的重大意义
编纂《中华朱氏家谱总目》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朱氏家谱》是记载朱姓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世系、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笔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08年12月由上海图书馆编纂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家谱总目》(此书为“十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项目),编纂《中华朱氏家谱总目》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19-12-17
缙云明正德五年重修宗譜序
明正德五年重修宗譜序 我缙雲多巨族,尚論其盛,則未有加於朱氏也。朱氏自唐季,始清源公及丞相忠靖公以來,歷文科者八人,特科者五六人,特进奏者六七人,補太学者十余人,其不由選举者又数十人。
2019-12-09
五服九代
传阅
2019-12-08
乾隆七年重修谱序(1742年)朱珩序
朱珩序 乾隆七年重修谱序(1742年) 昔人谓和气召百祥,乖气致百殃,故和贵焉。而一本之亲为尤重尧之睦族,舜之徽典,盖谆谆於此也,或则虑之曰:虽属一本,而亲尽则服除,况代远族繁,或觌面不相识,虽有仁人君子,恐和睦之情,亦无从而生矣。虽然特患无以联之耳,何以联之,厥惟宗谱,治谱之法,与治历同。治历者,由现在之天象,逆而溯之,循至日月合壁。
2019-11-28
信隆二公合修谱序
201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