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费县朱龙王的传说及其庙会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0/05/04|浏览量:4097
龙王是中国古代龙神崇拜,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有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润、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龙王一般是姓敖,然而 在山东费县则有一家龙王,朱姓,被当地称为朱龙王。长期以来,形成了费地四大传说之一,衍化成一方传统信仰。
费县龙王堂,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探沂镇楼斗湾村,坐落于拖龙山背的一片山坡上,隔朱龙河与楼斗湾相望。其地东临费县富马(富贵庄至马庄镇)公路,北距327国道费县段8.5公里,南与王家后峪村相距2.5公里。相传,龙王堂始建于唐朝,原名辉泉庵(正殿的西侧有辉泉),供奉观音菩萨,宋代改建为龙王堂,后来古建筑在文革时期被人为破坏,现存建筑为2005年根据历史描述重建。
在费县乃至临沂,人们更多的把龙王堂与费县四大传说之一朱龙王以及为纪念朱龙王而举行的六月六庙会联系在一起。现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已经成为费县东南一带仅次于过年的第二大节日。流传于费县民间的一段童谣“朱龙河七十二道弯,黑龙想娘泪不干。天不下雨不用愁,六月六来把家还”,描述的就是这个节日。当地人在这一天会老少出动赶庙会,祭拜朱龙王,以祈求平安,丰收。人们还有在这一天吃羊肉等习俗。
人们还有在这一天吃羊肉等习俗。而且据老人讲,每年的这一天朱龙王都会回家,因此每年的这一天在当地都会多多少少的下一些雨,这也为节日增添了一份神秘。
络绎不绝的朝拜人群
费县朱龙王的传说
朱龙王的传说是费县著名的四大传说之一,他的故事应是山东广泛流传的“秃尾巴老李”传说的一个分支。
当地百姓讲,朱龙王出生在费县新桥西蒋村的一户姓朱的人家,名字叫朱福。朱福小的时候,经常和村里人一起到龙王堂山上拾柴禾。别人都忙忙碌碌的,只有他在那儿睡大觉。傍晚的时候,人家都拾了一挑子柴禾回家了。他这才起来,变成龙,三爪子两爪子就抓一大挑子,然后打个滚变成人就去赶,到马山那一块就赶上同伙了。同伙们都很奇怪,后来就偷偷留下看,结果发现朱福其实是条龙。几年以后,朱福娶了媳妇,爹娘也都不在了。有一天,他的小姨子来家里玩,听人说他会变龙,非要他变一个看看。朱福先变了个小蜥蜴,小姨子就笑话他:“你这哪是条龙,可别寒碜人了。”朱福于是就变成了一条大龙,身子有一丈多长,两个眼睛象大铃铛,浑身是鳞,张着血盆大口,在他小姨子和媳妇面前摇头摆尾。把他媳妇给吓死了。朱福自己也叫媳妇的死气给“扑”了,再也变不成人了,打这就成了朱龙王了。
朱龙王又后悔又害怕,顺着河就跑到托龙山了。他走的这条河后来就叫朱龙河。朱龙王的小姨子穿上姐姐的衣服一边追一边喊 “姐夫,你回来吧,俺姐活了”,想把他引回来。她喊一句,朱龙王就回一次头,他一回头,河就拐一道湾。小姨子喊了72声,朱龙王就回了72次头,朱龙河就有了72道回头湾。小姨子见引不回朱龙王,就冲着他的背影说:“姐夫,你可真难引呀!”朱龙王说:“这回你们就是北引我也回不去了!。”人们看着朱龙越游越远,敲起铜锣,沿着河边,边追边敲,引他回来,但是朱龙仍继续向上游去。至今,河岸边有“南尹(难引)”、“北尹(北引)”、“同乐(铜锣)庄”等村,费县新桥西蒋村后的那条河仍叫“朱龙河”。
朱龙王来到龙王堂山时正赶上天大旱,河里水都快干了,他趴在水汪里奄奄一息,身上招了很多苍蝇,老百姓就拿扇子给他扇,朝他身上泼水,并开始在辉泉东边给他建庙。建庙期间一直没下雨,庙建成以后,下了一场透雨,龙就不见了,打那起就有了龙王堂。有一年西蒋大旱,眼看庄稼就要干死了,庄里就去龙王堂求朱龙王下雨。朱龙王可怜自己的乡亲,偷偷趁着黑夜下了场小雨。但事情让老天爷知道了,把朱龙王罚进了烂泥汪,一连沤了七七四十九天,沤掉了尾巴,身子也给沤黑了。
后来朱龙王 就去了东北。那时东北有条白龙江,江里住着一条白龙,每年都要吃几个打鱼的。朱龙王来了后想在这里住下,可白龙不让,朱龙王就和白龙打了一架,但他少了尾巴,打不过白龙。于是到了晚上,朱龙王托梦给白龙江边的山东人,说他明天还要和白龙打仗。人要是见到水里冒黑水花,就往里面扔馍馍;要是看见水里冒白花,就往里面扔石灰。在山东老乡的帮助下,朱龙王打败了白龙,占领了这条江。从此,这江就改叫黑龙江了。因此,在东北的黑龙江上,至今沿用着一条古训:每当有客人过江,在开船以前,船夫站在船头上,高声问道:“船上有山东人吗?”客人齐声回答“有!”这才开船,江面上风平浪静,旅客平安过江;如果说“没有!”,就会浊浪滔天,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
朱龙王住在东北黑龙江中,并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每年的五月十三都要回费县老家“探亲”,每次回家都要带来一场及时雨。有时错过了日子,六月六这天也一定会有一场大雨的,这可能是朱龙为了报答费县人的养育之恩吧。因此,每遇大旱之年,在六月初六这天,四里八乡的百姓都抬着整猪整羊等各种供品,敲锣打鼓,到龙王堂迎接朱龙王,非常灵验。至今新桥、探沂一带仍流传着一首顺口溜:
朱龙河七十二道弯,
黑龙想娘泪不干。
天不下雨不用愁,
五月十三把家还。
(信息来源:网络,推荐:朱成全)
读后感:
费县朱龙王的传说为费县著名的四大传说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黑龙江”名字的起源也确实与故事中的因素对应起来,这从民俗上说明,“秃尾巴老李”好,还是朱福也好,发现还有朱龙河作为旁证,黑龙江确实与山东有历史渊源。
这个故事传说提示,应该与山东向东北移民有关,至于什么时间移民,有待考证。(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