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润东河达朱氏纪念朱熹诞辰890周年暨宗祠修缮和家谱续修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0/11/10|浏览量:1940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十月三十一日,正值全国朱氏纪念伟大的理学家朱熹890周年诞辰日,镇江辛丰河达村朱氏隆重召开了“纪念朱子诞辰890周年暨宗祠修缮和家谱续修启动仪式”,参加会议的有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镇江三国演义学会会长王玉国 、镇江市名城研究会副会长赵顺凌,原丹徒区工商局副书记、副局长朱罗根,镇江市丹徒区政协常委、冷遹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冷遹纪念馆馆长朱志清,镇江朱子文化研究会、儒里朱子研究分会、丹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丹阳姓氏文化研究会著名文史专家王铁牛等代表与负责人,以及河达朱氏宗祠修缮家谱续修筹(编)委会负责人,河达朱氏宗亲,周岗分支宗亲,河达村尹氏代表尹森等约1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仪式正式开始前镇江彩视交流群老年艺术表演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启动仪式的召开,标志着润东河达朱氏家谱续修及宗词世德堂的修缮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润东河达朱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后裔。据清朝光绪辛丑年(1901)重修世德堂版《镇江润东河达朱氏家乘》记载,始迁祖寿九公为朱熹长子朱塾一脉,八世孙。元朝末年自江西鄱阳迁徙卜居于此,迄今已近700年,子孙蕃衍,家族兴旺。
河达朱氏宗祠世德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朱氏一族早在清乾隆年间就公捐公派,按亩按丁,筹资兴建。现存的朱氏宗祠从最初建成至今也有210余年。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无论在什么地方,不管漂泊多远,游子们最是关心的,甚至是魂牵梦绕都是这样的一句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的根在何处?”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向心力、凝聚力。
“千年香火由此旺,万代子孙誉满堂”,古有“盛世修谱”的说法。现欣逢盛世,正好是我河达朱氏继承前辈遗愿,续修朱氏家谱的好时光。续修家谱,就是要让所有宗亲都有姓有名,流芳百世。古来就有“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润东河达朱氏自明代崇祯年间(1636年)第一次续谱以来,至最近找到的清朝光绪年家谱(1901年),已知先后经历八次续修,其间历经264余年,留下了《润东河达朱氏家乘》,但现今距离找到的光绪年家谱已经过去了120年,急需要我们把断档、缺失的家谱给补上。
如果说续修家谱是为了引领同姓宗亲寻根问祖,专为黎民百姓树碑立传,那么修缮宗祠,就是为了让全体族人有一个祭奠祖先、传承祖训、凝心聚力、教化子孙的场所。河达朱氏宗祠历经百年风雨后,已经破败不堪,其中一进还毁于火灾。2016年,在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吁下,河达朱氏族人齐心协力,集资修缮了祠堂最后一进。始迁祖寿九公描金画像悬挂正中,“世德堂”三字匾额高悬屋梁,一年一度的祭祖典礼得以恢复。托祖宗之灵,已经失传几十年的续修及清朝光绪年间的河达朱氏家谱也得以重见天日,朱氏一族世系一目了然。
河达村清代建筑群(赵军文/摄)
朱晋康与河达村火龙会
朱晋康,河达朱氏寿九公十七世孙,是寿九公次子海十七即二房一脉,自小就到苏州学徒,后来在苏州搞烟酒批发,做起了老板。同辈的朱松柏与人合伙在上海开办大盛祥纸盒厂,朱慎昌(五房一脉,寿九公十七世孙)在上海开办砂轮厂(1949年后公私合营,是上海市砂轮厂的前身)等八位老板,做的都很成功,这些在当时来讲可谓是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1942年村里一台木桶式,灌水后由人工施压的救火设备被偷)他们集资在上海购买了一台纯进口的手动式救火水龙,俗称“洋龙”(如图)成立救火会,造福乡亲,目前这些已作为历史展览,救火设备也全部更新到油马达动力。
(信息来源:镇江历史文化、江苏朱氏,朱明先生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朱氏网的观点和立场)
-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A、“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
B、“朱氏家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