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朱氏宗亲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1/07/02|浏览量:1498

						

前言:近日查找山东长清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资料中,得知清代后期,大峰山曾有“黄崖山事件”,在捻军起义之后,很有影响。经过追踪,有一位宗亲对此研究较深,其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朱季康教授。翻看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惊奇地发现,竟有4位宗亲在此高就。遂整理,记录于此,与宗亲共勉!

ABUIABACGAAgz_vLzgUogN3GngEwkQQ4_wI.jpg

学校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是中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

1992年5月19日经国家教委批准,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联合组建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该校的社会发展学院现设有哲学、历史学(师范)、档案学、社会工作等4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专业创办于1952年,办学历史悠久,专业积淀深厚,名家大师辈出。哲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教学(历史)、社会工作、图书情报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82人,其中专任教师69人,有教授15人、副教授2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7人,在读5人。其中,朱姓教师占据4席。朱煜、朱季康教授为博士生导师,朱春龙、朱海忠为硕士生导师。

朱煜,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历史教育专业分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教育。近年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社会教育,民众教育与基层社会,民众教育与近代国家建构,中国近代教科书与新知识的建构,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问题等。E-mail:ydzhuyu@126.com

朱季康,男,1979年生,江苏扬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获扬州大学史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苏州大学史学博士学位,2009-201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工作,2012-2013年受江苏省政府公派,赴美国孟菲斯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工作。2009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11年晋升副教授,2015年晋升教授(破格),2017年1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学术史、中国社会文化史、史学理论、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外学前教育比较研究等。主要社会兼职有扬州市政协委员、扬州市政协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委员、民盟扬州市委委员、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林则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扬州市历史名城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扬州市妇女联合会公益讲师、扬州扬梵专家科技服务中心专家、扬州市青年联合会委员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

朱春龙,男,安徽宿松县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讲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在《史学理论研究》《晋阳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持完成校级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级项目多项。主要研究领域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侧重于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相关问题的探讨。


C97C4F5E4491D05B87F763C6B4D_A9DAB4C6_178D6.png

朱海忠(1971— )201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现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社区矫正、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环境社会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在《国外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中华朱氏网,信息来源:学校网站)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