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南朱氏|重新考证瓯南朱氏源流的原因和经过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1/12/13|浏览量:1865

						

朱永泉 朱为宙 温州朱氏 

微信图片_20211213103659.jpg

孝敬祖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认祖寻根,各姓氏宗支都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慎终追远,不忘祖德,我们修了宗谱,把先祖的源流、功德记录在谱。为营造纪念先祖的场所,我们建了祠堂,设立牌位或悬挂先祖画像,在重大节日里,阖族老少聚集在祠堂,参与祭祀活动。

由于种种原因,诸如兵燹战乱、水火灾害、国家行政干预等,使很多家族宗谱毁于一旦,各种信息荡然无存。先祖是谁,从何而来等一概不知。但是人不可无父母,宗族不可无祖宗,于是通过联谱、插支等方法获得了祖宗。殊不知这样把别家的祖宗或虚拟人物奉为本族先祖,反而成为更大的不孝不敬。倘若先祖有灵,当有何感?常言道:不知不罪,知而不改,可就数典忘祖大不敬了。

时代在前进,宗谱不再成为本族的核心机密,不再藏而不露,难得一见;国家也不再打压反而提倡。早在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文《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此后各地省、市、县有关单位层层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认真执行。浙江省文化厅[2001]14号文件,要求各地编纂“地方姓氏志”。在数字化、信息化的网络化时代,手机、电脑成为研究族史的主要工具,越来越多的人投入源流研究。

微信图片_20211213103718.jpg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朱家岛朱氏宗祠

瓯南朱氏各派,觉得自家的历史不够完整清晰,特别是朱文裕家族,谬误颇多,如:

1.朱文裕身为平阳县令,但不见县志记载,特别是朱文裕的曾孙朱惟一,任平阳教谕,记录官员的任免是他的主要职责之一,怎么会光记他人,而把自己的曾祖父忘却呢?

2.朱文裕的父亲朱彦乐说成是平章事(即宰相),也不见唐史记载。

3.朱彦乐及他的四子:朱文炳、朱文礼、朱文燧、朱文裕之说始见于孙梦龙写的《朱氏世系源流志》,该文没有写作时间,没有作者身份(学历、职务,与朱氏关系等),最早刊于朱处大宗谱清同治六年(1867)版。三桥朱氏历史悠久,五代时定居平阳,宋端平元年(1234)第一次修谱,以后历次修谱均无此说法,直到民国时期才引入此说。朱处朱氏始于明末清初,自家的历史在明朝正德年间前己忘得一干二净,不知祖宗从何处何地而来,却对唐朝以前的情况记得如此清晰,令人生疑。三桥的老祖宗,朱幩的父亲名叫朱午桥,民国以后族人把他忘记了,竟代之联宗谱为他起的名字——朱文炳。他的叔父瑞安朱材被改名为朱文礼。

4.《本族仕宦志》也是孙梦龙的又一杰作,所録名人全部是朱幩后代:中状元者三人,登黄甲者四十七人,居相位者六人。但在朱幩派宗谱里没有此文,这些名人就变成朱文裕的后代了。特别是平阳溪南朱氏的先祖被分解为二部分,将朱仙姑之父,三桥朱氏朱幩之九世孙朱璧升为朱文裕派三世祖,而朱璧之孙史学家朱黼被套上叫庆云的人作为祖父,并毫无依据说庆云与弟庆瑞同为钦宗扈驾如金不返。最后还罔顾朱璧、朱黼在溪南繁衍成大族的事实,套上由福建安溪县迁入平阳的昆阳朱山朱氏作为其后裔,并抹去该族辉煌历史(在明朝该族有人中了状元、进士、招为附马)。同样把朱璧的从裔孙,进士朱梦环列为朱文裕的第十五世孙,虽然朱梦环生一子伯淳,定居在福鼎金钗溪,但硬是加上数支源流不明宗支作为梦环的后代。在中国,同一地方,同一宗族,同名的人固然很多,但是某年中了进士的朱璧、朱明远、朱梦环、昭、士安、永玉等人,以及史学家朱黼只能一个人,却出现了二支源流,后裔大不相同的家庭,这其中必有一支冒牌。宗亲们不妨自行世系推断,分辨真伪。

微信图片_20211213103723.jpg

苍南县宜山镇朱处朱氏宗祠

5、状元朱熠为族谱写序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自家的家谱不见其所写的序,反而在朱文裕的族谱中有他的序,而且还是死后二年写的。

6、世系混乱颠倒,南宋人反成北宋人的祖辈;五世祖俨公、方大、明远是南宋理宗朝的状元、进士,而八世祖敏锐、敏特、裕光等人是北宋徽宗、钦宗时的官员,反祖为孙倒差了一百多年。又如明远、彬一、中谟、梦环等人均生活在宋理宗朝前后,但明远成为第五世,彬一成了第六世,中谟成了第十三世,梦环成了第十五世。同为十四世的万伯和万镒,一个生活在南宋,一个生活在明朝后期,两者相差约三百年。

7、断层缺代严重,中间缺了二、三百年,而且所缺的朝代不同。矾山朱氏缺在宋理宗朝之前,乐清派缺在元朝,朱处等派缺在明武宗正德年间之前,京头朱氏缺在清初康熙皇帝之前,为什么所缺的朝代不同,难道缺代错误竟成为常态,为什么会缺代,缺代时期居住在何地,先祖安葬在何地,这些都不能得到解答。

8、祠堂是每一个宗支不可缺少的,但是朱文裕家族没有纪念始祖朱文裕的总祠堂。

9、行第也是每个家族所必备的,一般自始迁祖起,定下二十至四十世的行第,除非有一支远离故地,失去联系另定行第外,在本地的都必须尊照既定行第,为子孙起名。为什么在平阳、苍南境内近在咫尺的朱文裕家族各宗支的行第竟然不同。

10、通览各族族谱,唯萧江朱氏保存最全。有清朝道光版(手抄本)、同治版(木活字本)、光绪版、民国版。道光版和其它各版完全不同,没有朱文裕起至十二世的列祖列宗,同治版起才有朱文裕为第一世之说。可见道光年间以前还没有朱文裕的影子。

微信图片_20211213103732.jpg

苍南县马站镇城门朱氏宗祠

诚如:《中华姓氏谱·朱姓卷》称《朱氏三川联环谱》所载:“温州朱氏是义阳朱氏后裔分支、唐末五代和南宋初南迁的部分朱姓后裔、婺源朱氏部分后裔互相联宗逐渐形成的,并将各自的祖先列入统一的世系中。明清时,这支朱氏极为繁盛,散布于温州、永嘉、乐清、平阳和台州、仙居等县。”

现今在温州、台州各地及上海图书馆没有找到这本《朱氏三川联环谱》了。朱处大宗谱和该书如出一辙,也包涵了这些家族联宗而成,并将朱家岛始祖万伯、腾蛟外硐桥头朱氏始祖一伦列入统一世系中。朱家岛前人信以为真,就把自己当成朱文裕后代。外硐桥朱氏因己找到源流,是朱熹后代,没有加入朱文裕派。

由鉴于上述情况,显而易见,朱文裕家族是由多个不同源流的宗支联合组成,再虚撰一个朱文裕作为各支派的共同始祖。

        谬误之多,不可胜数,归根结蒂,只因为了所谓加强团结,增进凝聚,而不顾各宗支的历史事实,自下向上搞联宗谱,东凑西拼,首尾脱节,自然错误漏洞百出。为正本清源,各支派应据各自具体情况追寻自己正实的祖宗。

微信图片_20211213103737.jpg

苍南县矾山镇朱氏宗祠

瓯南朱氏召开了各宗支宗长联席会议,决定成立瓯南朱氏源流研究会,负责源流考证工作。

瓯南朱氏源流研究会成立后,即拜访了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朱姓分会、福建省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福建省寿宁县朱氏联谊会、安溪县朱氏联谊会、安徽省萧县朱氏联合会、安徽省萧县朱氏文化研究会。并且走访了福州琅屿朱氏、仙游县党田朱氏、莆田市琳井朱氏、寿宁县张广地朱氏、福鼎市金钗溪朱氏、朱峰朱氏、山柘朱氏、石狮市永宁朱氏、浙江省绍兴市白洋朱氏、陡门朱氏、温州市荘泉朱氏、度山朱氏、乐清市瑶岙朱氏、岐头朱氏、汤岙朱氏、盘石朱氏、永嘉县珍川朱氏、瑞安市朱山朱氏、塘下后朱朱氏、南阳朱氏、南山朱氏、文成县珊溪朱氏、泰顺县戬州朱氏、江苏省扬州江都朱氏、江西省浮梁县明溪朱氏、福建省安溪县緾田朱氏。还先后到绍兴市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江苏江阴市档案局、苍南县档案局、苍南县图书馆、江西省浮梁县图书馆、浮梁县博物馆、浮梁县档案局、福建省安溪县档案局、安溪县县志办等单位查阅档案。取得大量资料,请教了《中华朱姓通志》副主编朱汉民先生、朱玉龙先生,他们给予了大力支持。

特别是《朱姓迁流史》作者、《瓯南朱氏通志》主编朱颂阳先生,在百忙中认真审阅了草稿,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微信图片_20211213103742.jpg

苍南县桥墩镇朱氏宗祠

经过去伪存真,推理考证,多次召开有关宗支研讨会,基本上达到共识,还征求原祖籍的意见,得到认可,确定了以下宗支的源流:

三桥朱幩是朱敬则七世孙朱光启的后裔;

原属朱文裕家族的矾山朱氏是朱熹的后裔;

原属朱文裕家族的马站外垟朱氏以及朱处朱氏等系乐清县令朱迁一的后裔,并为乐清朱氏理顺了源流,可追溯到温州昼锦坊朱氏;

原属朱文裕家族朱家岛朱氏系北宋名臣朱光庭的后裔。

加上源流已基本厘清的桥墩仙堂朱氏、马站城门朱氏、腾蛟外硐桥头朱氏,瓯南朱氏大部份朱氏是孝友先生朱仁轨和唐宰相朱敬则兄弟的后裔,属沛国郡分支永城谯郡的后代,通过自上而下排比延伸终于厘清来龙去脉,实现了认祖归宗。原来本是同根生,相知恨太晚。

最后,永嘉朱操隐家族、鳌江雾垟朱氏、昆阳朱山朱氏,他们的先祖源于福建,但是目前还无具体资料,可以认祖归宗,好在福建省朱姓源流研究正在进行中,考证结果指日可待。微信图片_20211213103747.jpg

平阳县南雁镇溪南朱氏宗祠

(照片来源:福建永安朱继兴微信)

随着年深日久,后裔星罗棋布,有些大宗源流的说法各不相同。本考证,只按始迁祖的原籍地论述。今后祖籍地如有新论证,当随先祖地修正而修改。

朱姓是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每一个宗支是这棵树上的一片叶子,由大小粗细的树枝和树身联接,不断得到树根和树身的滋养和庇荫。通过源流的追溯,明了树的生成情况,获得这片叶子长在树的位置及和其它树叶的关系,按照现在时兴的说法,叫做定位,是家族源流研究的症结所在。将即将湮灭的历史显露出来,补遗纠错,使子孙后代获知真正的祖宗,这是今天每个人应有的责任,也是最大的孝。

“牵一发而动全身”,源流的更改,将引发一连串的变革:宗族的宗谱、祠堂的神主牌、祖宗的画像、匾额、连榜都将修正,这是十分棘手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由全族人士共商之。

由于水平有限,证据收集不够全面,推理未必准确,故本考证仅作各宗支认祖归宗的参考,盼宗亲指正。

(信息来源:网络)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19819884266)

中华朱氏网群.jpg

长城.jp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