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朱氏家风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2/01/27|浏览量:1045
清白门风代代相传
朱天池老人在叙述家事时,仍一板一眼地将族中男性先辈称为“府君”,将女性先辈称为“夫人”或“太夫人”。“荷生府君(即祖父朱访绪)经常教导我们:‘我们自己家里很苦,富裕之后一定要记得老百姓,要替老百姓办好事情。’”朱天池说,“我们都很痛恨贪官污吏。”
在棠坡朱氏族谱的扉页,用毛笔写着八个字:“天池珍藏,传之后世”。对这个已经有七百年历史、仍在欣欣向荣的家族来说,要传之后世的不光是一本族谱,更是一直在维系着家族延续的东西。在天池老人书稿的前言中,提到了撰写此书的目的,是要“秉承先祖宗风,以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事实,撰写成书,以启迪后进,激励来兹。” 朱氏的第十八代孙朱喜贤,生于台湾,现居美国,他主持修纂了棠坡朱氏的多福堂一支的家谱。在序言中他感叹道:“详阅棠坡家谱,深深感到……老祖宗留下来的宗族思想,超越时空、超越政治与社会环境而历久不衰。这种天生的、自然的血脉延续,由家族发展至民族,我认为才是维系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主要命脉。”
“南柜总商”豪气十足
朱昌琳生于道光二年(1822年),他是明太祖的第十四世孙,排“谘”字辈,族名“谘典”。他几进科场,却未获功名。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27岁的朱昌琳到曾任云南藩司的唐荫云家教书。这一年稻谷生芽,一石芽谷只卖到500文仍无人愿购。朱昌琳想趁机囤积稻谷,但正做小生意的父亲朱玉堂不愿借钱给儿子,一口回绝说:“没钱。”
最终借钱给朱昌琳的是他的东家唐荫云,朱昌琳用这笔钱囤积了几千石生芽的稻谷。第二年,便是湖南历史上有名的“道光己酉之灾”。连月暴雨,湘江、资江、沅江暴涨,大堤溃决,饥民挤满了长沙和善化,一斗稻米价格涨到数千文。这场天灾让朱昌琳发了大财。
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剿灭了太平天国,在湖南重新实施“票盐制度”,招募商人领取盐票贩卖淮盐。朱昌琳再次看准商机,领了34张盐票,创立了自己的启顺泰盐号。又过了两年,李鸿章为了筹集经费,把贩盐的垄断经营权卖给了有盐票的商人。朱昌琳凭已有的盐票,又向别人租用了一些,从此成了湖南盐商老大。生意鼎盛时,朱家的启顺泰盐号向湖南、湖北销盐两万余吨,占了湖南总运盐量的20%。
同治七年(1868年),左宗棠平定回民叛乱,返回故乡湖南招募茶商将砖茶送往甘肃和新疆。富商朱昌琳再次把握住机会,联合湘商垄断了销往西北的70%的茶叶生意。这位号称“南柜总商”的朱老板,把湖南黑茶一路销到俄罗斯,他的“朱乾生茶叶总站”成为晚清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
朱昌琳一手把持着湖南省盐、茶的经营权,其富足可想而知。他在湖南、安徽等地的田产,每年收租25000多石。他在长沙市内拥有房产不下数十处,其中位于丝茅冲的朱家花园占地方圆十余里,“登之可极尽岳麓湘江之胜”,是湖南最豪华的私人园林。
1937年抗战爆发,朱昌琳的子孙无偿将朱家花园借给政府设兵工厂,因发生意外爆炸而毁于一旦。朱家子弟朱天池当时在棠坡祖屋,隔着六十华里还能听见花园里爆炸的声音:“炸了足足有两三天,才炸完。”单凭这句话,我们就可以想象朱家全盛时的繁华。如今,朱家花园因旧城改造已荡然无存。这个豪富之家的遗迹,除了位于长沙太平街的钱益升粮铺,便只剩了棠坡老宅。
没中秀才却当上内阁大学士
朱昌琳本是年薪32吊钱的穷教书匠,只用了20年便“富可敌国”。有人问他致富方法,他说:“务审时,如治国。”
与朱昌琳的豪富相衬的,是他的乐善好施。在“己酉之荒”中,朱昌琳雇用工人在长沙修葺住宅,供给灾民们饭食,救活了上千条人命。致富后,他更在长沙四乡疏浚河道,修桥补路,设育婴堂、施药堂、鳏寡孤独堂,设义学,为贫穷无依者发放年米、寒衣。种种善行,不胜枚举。而他最热衷的,便是救荒,非止湖南一省,附近的河南、湖北、陕西等各省灾民,都曾受过朱昌琳的救助。
朱昌琳有大善心,又有豪杰气度。朱天池老人告诉笔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东南一带官银贬值,湖南市面上有很多成色不足的银子、元宝流通,民间苦不堪言。当时湖南巡抚陈宝箴专程到朱府请朱昌琳出面设官钱局以维护货币稳定。朱昌琳慷慨答应。随即他领导湖南官钱局铸造一两重的银币,格式统一,使投机者无机可乘。此后,朱昌琳又开设了乾升钱庄,连曾国藩兄弟也把积蓄存在“乾升”赚取利息。此后,官府凡要兴办公益事业,陈宝箴都委托给朱昌琳。左宗棠从关陇退休回长沙,许多德高望重的老人前来拜访,左宗棠都只是向他们行后进礼。只有朱昌琳来时,左宗棠走下台阶相迎,热情接待,并对人说:“这是我们乡的豪杰之士。”
因为多行善举,且与官府关系和睦,1897年,在朱昌琳捐巨资将湘江、碧浪湖和浏阳河凿通后,朝廷赏他三品卿贤,又赐内阁大学士和光禄大夫的头衔。连秀才都没有中过的朱昌琳,此时终于在名义上差不多位极人臣,人称“阁学公”。
朱昌琳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卒于民国二年(1913年),享年90岁。
棠坡朱氏的为官之道
朱昌琳的后人们大多没有参加科举,靠恩荫得官,但都是清正廉洁、为民做实事的好官,这与朱氏的家风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朱昌琳的儿子朱访纶在清末担任资政大夫,还曾在钦办海军衙门水操内学堂担任办事官。八国联军侵华的“庚子国变”中,白莲教的教众焚毁了教堂,法国教士罗尚德态度凶蛮,广东巡抚听说朱访纶有才干,请他出面处理。他据理力争,激昂陈词,罗尚德称他为“中国官场最有血性的男子”。朱访纶二十年间在南北任过数职,卸职之时民众置明镜一方,白菜一叶,焚香跪送,爆竹声数十里不绝。辛亥革命后,他在长沙办起了华实纺纱公司,造福乡里。
朱昌琳另一个儿子朱访德是光绪十四年的举人,长得高大魁梧,身怀绝技,攀登峭壁危峰如履平地,据说还能咬断锥针。他在光绪年间任军事总参议时,重修江宁城附近沙洲,将淤塞多年的河道疏浚一清。他还平反了湖北巡抚端方和安徽巡抚恩铭造成的许多冤狱。
朱访绪是朱昌琳之弟朱昌藩的儿子,也是天池老人的祖父。他在光绪二十年中举,因为看不惯官场风气而辞官回乡。他继承家风,凡遇救助旱涝灾害等地方公益事业,都积极参与。当时人们感慨地说:“朝廷不能任用朱访绪这样有才干的人,十分可惜。如能够防患于未然,怎么会有庚子之乱呢?”
天池老人在他的书稿中写道:“十五世诸祖均取朝廷功名,为官清正,世励清操,为民办实事,戒奢靡,崇俭约,忠厚孝友,和宗族,睦乡邻。淳风美德,世代相传。”这大概可以用来为棠坡朱氏的为官之道做总结。
清白门风代代相传
朱天池老人在叙述家事时,仍一板一眼地将族中男性先辈称为“府君”,将女性先辈称为“夫人”或“太夫人”。“荷生府君(即祖父朱访绪)经常教导我们:‘我们自己家里很苦,富裕之后一定要记得老百姓,要替老百姓办好事情。’”朱天池说,“我们都很痛恨贪官污吏。”
在棠坡朱氏族谱的扉页,用毛笔写着八个字:“天池珍藏,传之后世”。对这个已经有七百年历史、仍在欣欣向荣的家族来说,要传之后世的不光是一本族谱,更是一直在维系着家族延续的东西。在天池老人书稿的前言中,提到了撰写此书的目的,是要“秉承先祖宗风,以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事实,撰写成书,以启迪后进,激励来兹。”
朱氏的第十八代孙朱喜贤,生于台湾,现居美国,他主持修纂了棠坡朱氏的多福堂一支的家谱。在序言中他感叹道:“详阅棠坡家谱,深深感到……老祖宗留下来的宗族思想,超越时空、超越政治与社会环境而历久不衰。这种天生的、自然的血脉延续,由家族发展至民族,我认为才是维系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主要命脉。”
( 朱珠:文章来源: 《百年政治家族》摘自《百年政治家族》,《环球人物》杂志社编,现代出版社,2016.3)
(中华朱氏网)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凡是朱氏宗亲生产或加工的产品,都可以在这里展示!中华朱氏年货大集开通了,请您报名!您需要什么产品请告诉商品中心。
以下是宗亲提供的产品,您如需要,请和他们联系:商品部主任:朱华情,19819884266!
中华朱氏专用酒,53度,酱香茅台系列。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朱家有喜事,就用囍酒,53度,酱香茅台系列和浓香型系列,贵州茅台发货。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