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少陵原“小十三陵”田野考察记(节选)

来源:用户上传 | 上传者: zhzhus001 | 2019/11/02|浏览量:1243

						

原创: 雍州节度使  贞观   关中这片沃土上,除了有被人们熟知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定都王朝的历史遗迹外,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明代藩王家族陵园,这就是今西安南郊长安区少陵塬上的明秦王陵。      这里埋葬着十三位秦藩王、三十余位秦府郡王及其王妃、世子,俗称“小十三陵”。      明制,诸王二岁开始修建陵墓,修成后留一个天井,死后封葬,讳避“墓”而称“井”。每井有两营兵守陵,后世逐渐演变为村落。今长安区少陵塬一带的大府井、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简王井、康王井、庞留井、世子井和东伍村、南伍村、兆寨、甘寨、胡家寨、查家寨、常旗寨、高寨、大兆、小兆、东兆余、西兆余、高望堆、南里王、北里王、司马村都是当年守陵军士繁衍形成的村落。称“井”者为陵墓所在之地,称“寨”者为护陵军营,当地俗语曰:九井十八寨,个个有由来。       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其嫡次子朱樉为秦王,建藩西安府。因秦王为太祖嫡次子,历来为宗室之长,是明代藩王中最重要的一支,属亲王级别(最高等级的爵位),被称为“天下首藩”。      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的时间里,共传十四位秦王,除末代秦王朱存极被李自成所俘被杀、葬处不明外,其他十三位秦王及其后妃子女均安葬在长安少陵塬上。这里本是千年以前汉宣帝刘询给自己挑选的万年吉壤——杜陵所在地,由于风景秀丽、风水极佳而被明代秦愍王朱樉看中,成为秦藩国王室的家族墓地。       如今已出土过数十个圹志铭,证明少陵塬一带确实埋葬着多位秦藩国的贵族。然而,一时的辉煌终究抵挡不住岁月的推移,当年比比皆是且规制颇高的墓冢、享殿、石像,绝大多数都已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彻底消失。目前,陵前有守陵石像的秦王陵冢仅存六座,其他的已然消失在了田地荒野或是闹市街巷之中,毫无半点地面遗迹。(信息来源朱圈才)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