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鲁王府
来源:用户上传 | 上传者: 鲁王文化 | 2019/11/05|浏览量:1881
2019年11月5日 千聊直播“明鲁课堂”:《诗意鲁王府》
主讲:朱本喜
在明朝,中央对地方宗藩有很多约束制度,比如禁止从事士农工商四业等。大量宗室人员在生活之余可做的事情少之又少,在温饱之外常寄情山水,写诗、绘画,在文艺方面多有建树。
鲁王府位于兖州,深受孔孟文化熏染,文风非常盛行。
第一代鲁王朱檀,洪武三年(1370)生,分封鲁王时才两个月大,他之国兖州后,好文礼士,善诗歌,生前对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特别偏爱。但至今没留下他的作品,只有一首记录他在位期间亲诣泰山致祭的诗歌。
高僧释宗泐《鲁王登泰山奉令旨作》诗:“宫漏声沉天欲晓,严车整队东郊道。泰岳巍然境内山,暇日登临散襟抱。初闻鼓吹入深谷,倏见旌旗出林杪。扪萝不惮路崎岖,直欲高跻极飞鸟。峻拔中霄日观峰,阊门白马明双瞳。下视沧溟一杯水,六鳌背负三神宫。东封古来天子事,石壁千寻刻文字。吾王只欲穷冥搜,飒飒冷风引飞骑。上界群仙朝玉京,空中夜半天鸡鸣。阴崖凿开混沌窍,石髓饮来毛骨清。乐不可极下山去,羽盖霓幢拥归路。奥域灵区非世间,回首苍茫隔烟雾。”
第二代鲁王靖王朱肇煇,能诗。历经洪武到成化诸朝,尤为明成祖爱重。永乐十四年,成祖朱棣车驾过兖时曾赐以诗币。他命人将《永乐十四年赐鲁王诗敕》镌刻成碑,并自撰《恭题文皇帝御制诗碑阴》刊于碑阴,立在鲁王府门前,以彰荣显。鲁靖王撰有诗集《凭虚稿》(已失传)。古籍《明诗综》中记载了他的两首诗。
秋日江行
作者:朱肇煇
策马行行出郭遥,平沙水落未生潮。枫林两岸经霜老,红叶无风落小桥。
江楼秋望
作者:朱肇煇
百尺危楼上,凭高极杳冥。水云连楚白,岛屿入淮青。潮起鱼龙窟,风生蒲蓼汀。倚阑凝竚久,目断是沧溟。
这两首都是写江景的,此处的江自然是指长江,此“江楼”具体位置和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南京在洪武、建文两朝是明朝的首都。每年的重要节日,各地藩王要进京朝拜,但这一惯例在成祖靖难后逐渐受到限制。
第三代鲁王、惠王朱泰堪,著有《悔斋稿》。《明诗综》卷二中仅录有惠王诗一首。
春 晴
作者:朱泰堪
膏雨初收日载阳,眼前景物富韶光。碧池一夜水平岸,红杏数枝花出墙。芳草不随蓂荚换,游丝欲共柳条长。海棠庭院偏明媚,莫遣东风又作狂。
从诗中丰富的意象来看,让人眼前浮现出满眼的明媚春光来。
第四任鲁王,庄王朱阳铸,有诗集《尊德堂稿》。《明诗综》卷二录入鲁庄王诗三首,同时还记录了一次发生在鲁王府里的诗会活动,可见当时文风很盛。
“庄王朱邸优游不忘恭敬情亲棣萼,於弘治癸亥(1503年)聚兄弟于一堂,王始倡七言近体二首,于是鉅野恭定王阳鎣、乐陵宣懿王阳錧、邹平恭懿王阳鎕、东阿荣靖王阳鏢、镇国将军阳銖、阳鉞、阳□、阳鋑并和之,工绘为图,左长史郁珍、右长史石磐、纪善芮镐纪其事,阳銖为作序焉,王有《介山怀古》作中一联云‘古冢已无双鹤吊,荒林犹为一蛇怜’亦佳句也”。
塞上逢故人
作者:朱阳铸
久历风霜鬓欲华,故人相忆各天涯。几年出塞常为客,今日逢君似到家。薄酒暂宜酬雪月,敝衣堪欢染风沙。明朝又恐河梁别,愁听江城奏暮笳。
此诗描写与故人重逢时的感慨,南京一别后,天各一方,知音相惜,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鲁藩历史上最知名的文化名人当属钜野郡王支的辅国将军朱当㴐。
朱当㴐,字望洋,嘉靖时人,朝廷曾勅旌“敏学”,著有《国朝典故》手抄本(现藏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改元考》等。万历二十四年版《兖州府志》卷十“天潢志”中称其“博览群集,蓄书甚富;购得异本,手自抄录,不下万卷;尤工墨妙,间为诗文,亦甚雅驯”。万历二十四年版《兖州府志•艺文》收有他的《鲁城杂咏》八首,实为古兖州八景,反映了当时兖州的城市面貌。现选取其中一首。
鲁城杂咏之八(兴隆塔影)
作者:朱当㴐
屼峍高临斗,峥嵘直倚天。铃声闻十里,鹤迹阅千年。舍利前朝化,心灯午夜燃。我来登绝顶,举手挹云烟。
鲁藩巨野王支奉国将军朱健根,字务本,“博通经术,能文词,多所延纳,凡宦游兖中者,无不知将军名。每会坐客恒满,将军据上席,握铁如意,谈理亹亹不倦,嘉靖中,鲁王以将军贤孝上闻下诏褒予,年七十有八乃卒”,嘉靖皇帝为他在兖州东水桥府河北岸建“敕褒孝贤坊”。《盛明百家诗》有鲁藩二宗室诗集二卷,是朱健根和儿子朱观熰的诗歌合集。
登镇岱楼
作者:朱健根
四十年前此一登,重来筋力倦难胜。古今岱岳仍雄峙,远近人家几废兴。背壁寒花留远色,断湾秋水弄霜澄。凭栏不尽登临兴,归路通衢半已灯。
前 题
作者:朱健根
罔极乾坤恨,荒庐向墓开。轩窗当书䐜,风雨入秋哀。芝草祯初应,啼鸟梦未回。自锄原上棘,一度一心摧。
双鸟离分、荒冢孤烟,想必作者每到妻子墓前总有一番追忆与伤怀,聊以一首诗寄托无限的哀思。
他的儿子 朱观熰,字中立,别号海岳逸史,好著述,善画兰竹,尝手绘《太平图》一卷上永陵被嘉奖,世宗赐“承训书院”名额并《五经》诸书,著有《济美堂稿》《画法权舆》《芝兰堂诗余》《交游唱和录》《矢恃录》《游文四传》等,尝辑山东诸家诗《海岳灵秀集》和《儒林要览》等。他的很多诗作流传至今。
为园(其二)
作者:朱观熰
为园聊自适,非是为深耕。时物已入夏,奇云天际生。步畦豁我目,坐石怡我情。不教恶草植,但愿芝兰盈。客来不破茗,一掬溪中清。不入风云路,此即东蓬瀛。
朱观熰之弟朱观<革美>有文集行于世,以诗画著名。万历二十四年版《兖州府志》、万历三十九年《邹志》记其诗。
展墓平山过黄石崖谒玉皇祠
作者:朱观<革美>
展墓平山山路长,危崖蹑磴草花香。云生黄石连霄迥,洞入青萝与世忘。万壑烟霞收指顾,千年带砺控金汤。我来信宿形骸外,敢叩天门礼玉皇。
王颂蔚《明史考证捃逸》卷一:“……钜野中尉颐㙇,安丘将军颐<隹庸>,声诗清拔……颐㙇字育甫,颐<隹庸>字冕甫,二甫之名,满于当时。”
玉井分香
作者:朱颐㙇
万仞峰头十丈莲,峄山疑是华山巅。香通曲窦凌风远,色借朝霞映日偏。种种灵根石上出,天天清影镜中悬。吾生最爱寻山隐,安得诛茅此地眠。
有浪漫主义情怀,但世外桃源的生活只是美好向往而已,像很多宗室人员一样,充满怀才不遇的惆怅,唯有寄情山林,找寻心灵的归宿。
万历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征,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
登郡城一首
作者:朱颐<隹庸>
步履高城眺落晖,远看山色入云微。千家隐隐砧声合,万井萧萧木叶飞。塞上风烟赤羽急,眼前朋辈素书违。中原谁献和戎策,漠北秋高马正肥。
此诗应在出征之前,对吃紧的边关局势,表达了作者反对议和及对漠北蒙古势力的担忧。
朱颐厓,字文宇,钜野王府辅国中尉,善画山水,与鲁肃王朱寿镛合著《画法大成》。《画法大成》卷七“耕织图序”录有朱颐厓的耕正月至十二月诗、织正月至十二月诗。现选取其中一首。
耕二月
东风吹原野,地冻亦已消。早觉农事动,荷锄过相招。迟迟朝日上,炊烟出林梢。土膏脉既起,良耜利若刀。高地遍翻垦,宿草不待烧。幼妇颇能家,井曰常自扫。散灰绿旧俗,门迳环周遭。所冀岁有成,殷勤在今朝。
鲁肃王朱寿镛,字安宇,善画花鸟,游历广泛,足迹踏遍鲁国山川,多处留有他的手迹。如:泰山万仙楼《一天亭记》碑,临沂蒙山蒙顶《万古风云》《蒙顶奇观》石刻,嘉祥青山寺“泰山行宫”“云林胜槩”坊,《滋阳县志》载铜瓦大士堂等。他文学和佛学修养很高,乾隆《云台山志》中录有朱寿镛赠一心上人的三首诗。
赠一心上人其一
作者:朱寿镛
一自结茅住海峰,不堪回首见尘踪。浮云拨尽清霄露,夜半天心月正溶。
鲁安王朱以派,字乾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亲王,《画法大成》收有他的山水画12幅。
其弟、鲁监国朱以海,字巨川,号恒山,别号常石子,明末清军破城,携眷南逃,在东南沿海一带进行了长期的反清斗争,逝于金门,留有手书“汉影云根”石刻,数百年来引来无数爱国志士前来垂吊。
五月既望,行营恭祝监国鲁王千秋有感(戊戌)
作者:张煌言
寥落吹台望紫辰,上觞此日正千春。乾坤缥缈灵光殿?江汉潆洄黯黮津。一自玉舆蒙雾露,遂令金鑑转风尘。可怜节下遥称庆,独有瑶池旧从臣。
附:明鲁王府著录选集
凭虚稿,鲁靖王朱肇煇撰。《千顷堂书目》卷十七别集。
悔斋稿,鲁惠王朱泰堪撰。《千顷堂书目》卷十七别集。
尊德堂稿,鲁庄王朱阳铸撰。《千顷堂书目》卷十七别集。
鲁藩二宗室诗集二卷,鲁藩朱健根、朱观熰撰。《盛明百家诗》。
济美堂稿,鲁藩朱观熰撰。《明诗纪事》卷二下。
海岳灵秀集二十二卷,鲁藩朱观熰辑。《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一总集。
市隐堂集六卷,鲁藩朱颐<土屋>撰。《明诗纪事》卷二。
玄同馆集,鲁藩安丘镇国将军朱颐<隹庸>撰。《明诗纪事》卷二。
赤霞馆集,鲁藩镇国中尉朱颐㙇撰。《明诗纪事》卷二。
东鲁胜概,鲁藩乐陵王朱颐<土戋>撰。《明史稿》列传三。
心亨堂稿,鲁藩乐陵王朱颐<土戋>撰。《兖州府志》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