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杨凌:朱双宏的朱氏宗祠情怀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2/12/15|浏览量:691
3月27日,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杨村乡川口村,迎来了一位北京的尊贵客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中国区执行主席朱英华一行来该村考察“朱氏宗祠”家族祠堂古建筑文化保护。特别是希望要见该村一位乡医大夫,他叫朱双宏,揭开了一位驻村乡村医生与“朱氏宗祠”文化古建筑保护的故事。
提到杨村乡川口村,杨凌当地人都知道,这个村不仅是闻名全国锣鼓乐器生产之乡,更有一座古建筑“朱氏宗祠”,至今也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在杨凌本地保护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在川口村,村民们对老中医朱双宏,夸不绝口。他不仅是的一位医术高超、医德称赞的中医大夫,更是本村“朱氏宗祠”祠堂古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神。
这个村子,大多数村民以朱姓家族为主,“朱氏宗祠”坐落在下川口村,据了解,杨凌朱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历经兵燹战乱,如今仍保留着一些珍贵遗存和明代特色的古老祠堂。青砖黛瓦、古朴庄重的朱氏宗祠,至今保留完整。
说起老大夫朱双宏保护这座古建筑事情,要从他上小学时间开始。朱大夫是1952年出生,在他的记忆中,那时候,60年代孩子们都喜欢在这个祠堂地方玩耍,孩子们在祠堂门前扫地拔草,他在家里经常听父亲说起,村祠堂有祖先灵位,每年都有去祭祖。朱双宏高中毕业后,选择学医,在村子里边当地乡村医生。“朱氏宗祠”在60年代被用作为人民公社食堂,躲过了后来文革期间“破四旧”,被损坏拆除噩运。到了80年底,作为生产队仓库,“朱氏宗祠”也就幸运的保留了下来。
2007年,当时,杨村乡川口村南北道路改造,“朱氏宗祠”堂门前台阶被彻底毁坏,2008年在修建村卫生室时,朱双宏自己出资,组织建筑工人把祠堂门前台阶及屋檐修缮一新,并把自家地里的两颗柏树,种植于祠堂左右两侧,至今枝繁叶茂。
朱双宏川口村新的卫生室在“朱氏宗祠”隔壁建成。朱双宏更是对“朱氏宗祠”关爱有加。有一年当地连续下了几天大雨,雨停后,朱双宏到祠堂里查看,发现屋顶漏雨,他上房查看寻找隐患。最后他自己掏钱,请来防雨补漏施工人员,把祠堂屋顶修复好。朱双宏多年来,自己掏钱修复祠堂的例子举不胜举。
“朱氏宗祠”古建筑历经今400多年的风雨,年久失修,朱双宏牵头,动员朱氏家族后裔,亲朋好友,社会各界多方筹集6万多元资金,对祠堂进行了大面积修复,使这个古老建筑修复一新。
祠堂修好了,朱氏家谱文化遗产也要保护传承,朱双宏在朱氏族谱的抢救性保护上,花费大量的经历和心血。老朱跑遍本村千户朱氏族亲,还到杨凌地区的张家岗、邓家台、武功县武功镇新寨村等朱氏家族后裔居住地,收集家谱资料,查阅历史资料,走访年老族人,还原家族繁衍生息路径图。
从2013年,朱双宏就开始《朱氏族谱续修》家谱编辑工作,白天是看病医治患者,晚上整理收到资料,为了收集整理资料,朱双宏从手写到学习用电脑写作,有闲余时间,骑上电动车,到朱氏族亲后裔家族走访。终于在2016年,把《朱氏族谱续修》族谱编辑完成。同时,朱双宏把朱氏家族的民间故事、名人轶事挖掘、整理编辑,并自费出版《千古风云下川口》书籍,做到朱氏家谱资料的完整性、延续性。
在朱氏家族理事会的支持下,2017年到2019年朱氏家族在杨凌示范区下川口村,连续三年举办大型祭祖活动。许多朱氏家族的后裔族人,高兴的说,把宗族祠堂修缮的很好,把家族文化遗产得以传承,都要感谢咱的理事朱双宏老中医。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中国区执行主席朱英华先生,听了朱双宏对“朱氏宗祠”古建筑的保护,挖掘编辑出版《朱氏族谱续修》家谱的文化遗产汇报,对他的这些年付出劳动,给与肯定。
面对很多族人对自己的点赞,朱双宏却说,我所做的这一切,目的就是,宣扬朱氏家族传统文化,继承先祖遗愿,村立良好的家风、家规,激励族人以德立身,共同缅怀先祖,共敘族亲情谊,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建立和谐家庭,建设温馨家园、为乡村振兴、为家族事业的兴旺发达,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苏 敏,2021)
(信息来源:网络)
中华朱氏网
2022年12月15日
(有事找站长,支持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