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冲刺——朱广平会长一行胶东走访记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4/06/05|浏览量:1622

						

编者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甲辰龙年孟夏之际,已逾七十高龄的山东省历史学会邾国文化专委会会长、《山东朱氏通志》主编朱广平先生在副主编朱庆的陪同下,连续十多天走访胶东山东朱氏。他们独自驾车,不惧艰难、不畏辛苦,费尽周折,连日奔波,自带干粮,随遇而住,循“朱”而行,去走访朱氏宗亲,带去朱氏关怀,搜集保存朱氏资料,其气可嘉,其志高远,其行高尚,为《山东朱氏通志》的最后成稿,杜鹃啼血,劳顿身躯,铸永恒丰碑,朱氏精神永流传!请看《最后的冲刺——朱广平会长一行胶东寻亲记》。

 (一)胶东寻亲之旅

  为了 完成《山东朱氏通志》资料的最后资料工作,填补鲁北、胶东等地的空白地区,尽快完成截稿,山东省历史学会邾国文化专委会会长朱广平带领编辑部决定5月中旬先去胶东走访。

    这次根据发现的带“朱”字的村庄名,和已掌握的有朱氏居住的村庄,绘制了走访线路地图。                 1.jpg

采访人员:朱广平(主编)、朱庆(副主编)

交通工具:小车

出发时间:2024年5月16日 

    第一天(5月16日)

    朱广平主编、朱庆副主编两人从枣庄出发,去日照。晚上和山东省历史学会邾国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日照市朱氏文化研究会朱世伟会长等宗亲一起座谈《山东朱氏通志》资料收集事宜。 

    第二天(5月17日):

    朱庆副主编开车,从日照向北进入青岛市的黄岛区。中午12点,来到了黄岛区最南部距离大海仅几里的泊里镇朱家庄。经询查,目前该村没有朱氏居住。

    继而北行5里,是大朱家溜村,也没有朱氏族人居住。离开这里便向东北100多里远的滨海街道奔去。

    下午3点,两人赶到滨海街道,街道驻地村即朱家小庄。

                      2.jpg

在村里,两人找到了83岁高龄的朱昌平宗亲和朱世会宗亲,他们提供了家谱资料。该支始祖朱岩松,明初从云南迁来。

再者,之前听说该村还有一支朱氏,是明朝“海青天”海瑞的后裔,因故改为朱姓。两人在该村打听多人,均说现在已经没有这支人,可能早就迁往别处去了。

两人离开朱家小庄北上百余里的王台镇大朱阳、小朱阳。小朱阳村,没有朱氏族人居住。大朱阳村只一户朱姓,家中没有族谱,户主朱见胜,字辈仅知“在、见”,余者不详。

下午,去了胶州市洋河镇的山子村,该村仅一户朱氏。紧挨的宾贤村朱氏也很少,由于人外出,未见到。便奔李子行村。

3.jpg      4.jpg  日将落山。两人先找到了该村50来岁的朱金石宗亲,他提供了部分朱氏资料,并介绍本村文书朱宏江宗亲。朱宏江宗亲提供了较详细的家谱资料。始祖讳增,400年前从云南迁来。

    夜幕笼罩大地多时,因为朱庆开的是电车,走的路程远,将缺电。朱宏江宗亲介绍:镇上有家简陋的旅店,能充电。经联系,两人决定在那里住宿。朱庆在黑暗中驱车赶到镇驻地。这个旅店不仅简陋,其他条件也不好。无奈,累了一天,车又亟待充电,两人草草吃过自带的煎饼和菜,便休息了。 

    第三天(5月18日)

    早6点,两人在附近用过早点,便去九龙街道朱家埠村。该村没有朱姓居住。两人驾车沿海岸东行,驶入青岛市境内。

上午行驶200余里,11点多到达李沧区李村街道北山社区。这天逢周六,正常工作人员休息,很巧,两人到社区服务中心遇到了该社区的书记郑女士,她帮助联系了朱敬洪宗亲。朱敬洪宗亲带来了一套新编的《敦厚堂朱氏族谱》。他们的先祖是朱熹,始迁祖是朱杰,祖籍江西省婺源。

                        5.jpg 

    之前掌握的资料:文安路社区、永宁路社区、振华路社区均有朱姓居住,结果都没查找到。

    即日下午,两人赶到崂山区中韩街道朱家洼村。这里已拆迁改造为朱家洼佳源小区。据94岁高龄的朱正欣讲:该支始迁祖兄弟俩,即朱刚、朱强,明初从即墨鳌山卫迁来。今小区朱姓约600人。

    两人驱车东北,到了王哥庄街道东南大海边的朱家沟村,这里没有朱姓人居住。根据该村农民介绍,东南海边的刁龙嘴村有不少姓朱的,两人沿着海边水泥路直奔刁龙嘴村。该村内道路和住宅高低不平,落差较大,进村找了多时,才遇到了朱敬竹宗亲,他带着两人来到了存家谱的朱敬义家中,并拜读了该支家谱。

            6.jpg

    这村朱氏的始迁祖叫朱山。早年从崂山区沙子口镇大河东村迁来的。现在该村朱氏约40户、120余人。

    太阳将要落山,朱广平、朱庆两人驾车向南、再向西沿着高低不平、狭窄崎岖的海边道路熬到了沙子口大河东村。这里是个紧靠大海的山村,夜幕下村中灯火点点,寂静,时儿有几辆小车灯光来回晃动。

两人为了赶时间,怕影响村里人休息,来不及吃饭就寻灯光处找宗亲。几经敲门寻问最后找到了朱本财、朱崇礼、朱柏初宗亲。朱柏初宗亲家里有新旧两套家谱——《即墨朱氏族谱》,他们是敦睦堂,始祖朱杰。和敦厚堂朱氏是同宗

    采集完朱氏资料,两人在该村找个旅店住下,吃点自带煎饼便休息了。

     7.jpg    8.jpg

     第四天(5月19日)

    早6点吃过早点,两人向西北方向,经即墨市城区,再向西北行驶。中午10点多,来到了北安街道驻地东北的朱家后戈庄。该村朱念瑞宗亲提供资料。他们和崂山区北山社区朱氏、大河东朱氏等一个族谱——《即墨朱氏族谱》。朱家后戈庄朱氏的始迁祖是朱连、朱盈、朱道、朱葛兄弟四人。

   两人朝东北行驶约200里,来到了烟台市莱阳市穴坊镇的朱崔村。通过打听,该村没有朱姓人。

    继而便北行,到了南朱家夼村。时值正中午,两人找到了该村的朱立亭、朱松尧、朱燕正宗亲,在朱松尧宗亲处拜读了家谱。他们的始迁祖是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熥的后裔。

当时建文帝政权坍塌,一位家人抱着吃奶的朱允熥逃到莱阳,在南朱家夼隐居下来,而今后人大多依然生活在此。

村中道路较窄,副主编朱庆拐弯时不慎把前面的车壳碰坏了,因不妨碍行驶,也就未修。

   下午,两人到了羊郡镇的东朱皋和西朱皋村,经过调查,这两个村子没有朱姓人。

     9.jpg     10.jpg

    接着东去,沿着海边路到了海阳市辛安镇朱村。据有关资料记:该村朱氏于明永乐年间迁来。这次打听,已没有朱姓人住在这里。

    东北方向的二十里店镇朱坞村,该村以地形起村名,没有朱姓人。

再向东北便是东村街道,也是海阳市城西关。据有关资料记:这里有一支东姓,是由朱姓改的,但是,打听了多人,都说没有姓东的人,可能早就迁走了。

    晚上,两人就在东村镇驻地住宿。  

     第五天(5月20日)

    早晨离开东村街道,两人经过乳山市西南边界向东北方向奔去,直至该市最东边的南黄镇朱家屯。路程200余里,到那却未见到朱姓人。折身北去百余里到了文登区葛家镇生格庄村。该村朱佃军宗亲介绍:朱氏先人于明代迁来,如今村里朱姓人已经很少了。

接着两人向东南方百余里的侯家镇江山泊村奔去。朱德志宗亲提供了信息:

11.jpg      12.jpg

始祖兄弟三人从荣成朱家圈(今人和镇朱口村)迁来,长支定居江山泊村,二支居住崔家,三支住朱家庄。以上三支朱氏居住的村庄最远十来里地。继而我们又去了后两个村子,朱家村的朱英利宗亲提供了一部分不同的班辈排行字。

    两人折身北去,百余里处是文登营镇教场东村,这里有一部分朱姓人。不巧的是,赶上村子拆迁刚结束,人们四出租房,找了几处也没见到朱氏族人。

    天色已晚,两人又去了本镇的何家店村。朱士友宗亲提供了他们的信息,何家店朱氏今有200余人,祖籍在今荣成市人和镇朱口村,先人大约于明末清初迁徙而来。

    夜幕降临,车将缺电,两人急急赶到文登营镇驻地住下。 

    第六天(5月21日)

    天刚放明,朱广平主编、朱庆副主编就开车向东方的荣成市崖西镇朱家夼村出发。途中用过早点,很快就到了朱家夼,进村询问,该村没有朱姓人居住。继而去东北方的朱埠村。到那问了几人,也没有朱姓人居住。

    没休息,两人便离开威海市跨入烟台市境内,直奔环翠区北部海边的孙家疃镇育海社区,距离约300里。由于导航失误,两人多跑了一百多里的路程。

    中午到了育海社区,资料上有“朱景斌”宗亲的名字,没找到,到社区服务中心,人家不给查。因早先农村拆迁,村人早分散开来,最终也没找到朱氏族人。

    又去了竹岛街道观海村,同样也没找到朱姓人。两人费尽心思,跑了很多冤枉路,没见到本家,心中不悦,闷闷离开,继续前行,寻找朱氏族人的足迹。

    环翠区羊亭镇朱家圈村有朱氏居住的信息。两地相距近百里。两人驱车南行,来到了羊亭镇驻地北面的朱家圈村。该村朱选芝、朱恩芝、朱卫东、朱人宝几人介绍了朱氏情况:朱家圈朱氏始祖三人(皆失讳),祖籍威海市城里寨子村(该村早已拆迁),三位始祖的后裔300余人,走出200多人,现在村里尚有百余人。 

13.jpg        14.jpg

    朱家圈村西南几十里,有村名朱家寨,四周环山,村在北岭上。两人到那寻找朱氏族人。村民讲:解放前有朱姓人住,后来迁走了。

    下午,大约行驶80多里,两人到了烟台市牟平区玉林店镇曹格庄村。本村80多岁的朱兰岐老人讲:以前本村有家谱,后毁,至今未修。始祖是谁,祖籍在哪里皆不知道,只知道几个班辈排行字,即“洪永兰玉宪广培”,本村朱氏200多人。

时近下午6点,到了西南方向30多里水道镇的下朱车村、中朱车村、上朱车村。这三个村子坐落在小盆地之中。询问多人,这三个村子皆无朱姓人居住。

15.jpg

7点天黑,农村没有住宿的地方,两人在夜幕中北上,走了几十里到了高陵镇驻地,找到了唯一的一家旅店,这里条件很差。无奈,只好委屈住下,充电器坏了,朱庆修了很长时间没修好,最后开车去了很远的五金店新买了一件,才开始给车充电。 

    第七天(5月22日)

    早6点,按时出发。第一站是西北方向的莱山区解甲庄街道朱柳村,两人7点到达。朱柳三个自然村,即上朱柳、中朱柳、下朱柳。询问多人,三个村子均无居住的朱姓人。

两人转道西南方向的院格庄街道朱唐夼村。该村位莱山区最南部,8点半赶到。这里也没有朱姓人。

16.jpg        

    离开莱山区便去了芝罘区的回尧街道大东夼小区。两人联系了村里负责人朱日德宗亲和朱日兴宗亲。

    该村有家谱,是由朱日兴宗亲一人出资完成的。这里和黄务街道朱家社区是一个谱。   

下午5点半,两人来到了福山区东厅街道朱甲山村。该村已拆迁,高楼矗立,尚未回迁,未找到原住户,只好离开。

17.jpg

    朱甲山村南面紧挨銮家庄,在銮家庄村找到了朱启荣宗亲。他说该村朱氏有200余人,班辈排行字有“永洪启良志”等。

    此时,夕阳西下,为了赶时间,两人奔波了一天,不顾疲劳,坚持着继续前往。西北是80余里的栖霞县臧家庄镇。晚上开车视线不好,朱庆不敢大意,全神贯注前行。8点多两人到了臧家庄镇朱家村。该村朱氏先人在明朝中叶由河南省汝南县迁来定居,故取名“朱家村”,排行字有“子宝世可其”等。

    离开朱家村,在浓浓的夜幕里向西南十来里的臧家庄镇驻地奔去。在那找了家旅店住下,已是夜间10点。   

   第八天(5月23日)

   清晨,旭日,金光四射,凉风习习,两人驾车,穿越县界,北上蓬莱市大柳行镇门楼西村。由该村朱德华宗亲提供家谱资料:其始迁祖兄四人(朱东林、朱东财、朱东和、朱东进),于“明朝中期由山西小云南集结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民至今栖霞市张格庄镇朱家落户。清初四兄弟……来门楼西村落户”(门楼西村《朱氏族谱》)。今朱氏占全村人口的一半,约600人。

    出村时,不巧,车子钻进了一条狭窄的胡同,中间又遇一个深沟,很可怕,稍不慎,左边的轮子就有下沟的危险!这也是车子在考验驾驶员的时刻!还好,朱庆是老司机,驾驶技术好,最终脱险,安全离开!时值中午,35度高温,加之紧张,朱庆的衣服被汗水㓎透。

       18.jpg    

19.jpg

出村东北行,经过镇驻地再向东北,便到了荊子夼村。

村里朱绍刚、朱绍友、朱大成宗亲提供了朱氏资料:荊子夼朱氏谱名叫《祖册》,始祖朱邦先、朱邦冯,祖籍小云南,现在该村朱氏约300人。

22.jpg    

两人再向北行,中午到了刘家沟镇木基杨家村。根据已有资料,该村有朱姓人居住,多少不详。两人在村里转了一遍,几乎家家大门紧锁,有的家里有人,但对朱姓信息不清。

两人进蓬莱城,跟《山东朱氏通志》编辑部烟台市分部主编朱世玉宗亲会面。朱世玉宗亲热情招待了两人。交谈中,朱世玉宗亲表示:积极支持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协助编辑部收集蓬莱区及周边区(市)的朱氏资料,并抓紧时间联系尚未联系到的朱氏,尤其是莱山区。 

    第九天(5月24日)

    朱广平主编和朱庆副主编南行,至龙口市石良镇荷花朱家村。《村碑》载:明宣德年间,朱姓由本县黄格庄朱家迁来居住。”该村朱汉国宗亲讲:其始迁祖不详,该村朱氏家堂所记的一世祖讳宗范。字辈有“宗可天文元”等。村广场有一标志,上有四个大字:“朱莲必和”。

两人驾车向北行驶,来到了兰高镇朱家庄村。朱世纯宗赠送给编辑部一册家谱。《朱氏族谱》云:朱家庄朱氏与荷花朱家朱氏是一个支系。大约在元末,始迁祖朱名、朱守基、朱东胡兄弟三人一同迁来此地定居。字辈有“东登启从一德”等。

                       23.jpg            

    中午,两人赶到东和平村,这里是“归城遗址”,即东夷古莱国都城遗址。

    明万历年间有朱姓迁来居住,不知何时迁出,现在该村已经没有朱姓人居住了。

    从东和平村南行,奔七甲镇圈朱家村。《村碑》载:“明永乐年间,周姓由四川迁来居住,取名周家。后由朱姓从本县荷花朱家和莱山前朱家迁来落户……清代村四周修起围墙,改称圈朱家。”该村朱家财、朱良武宗亲介绍:圈朱家朱氏始迁祖兄弟俩,即朱奉真、朱奉珍。班辈排行字有“芳桂国浩加”等。

    离开圈朱家村去莱山前朱家村,一路是山山岭岭,道路高高低低、落差较大,弯弯曲曲、道路狭窄。一时间迷了路,多走了几十里,几多迂回最后来到了莱山前朱家村。该村坐落在山沟中。莱山,在村子北边,高大且气势磅礴。这个山名可能是因莱国而名莱山?朱家村在莱山前面,故名莱山前朱家村。


24.jpg

        25.jpg    

    朱良经宗亲提供了家谱资料:莱山前朱家朱氏先祖朱应光、朱应成,于明朝天顺年间由云南大槐树迁至黄格庄朱家,再迁此地,以姓氏和地名取村名叫“莱山前朱家村”。班辈排行字有“应奉法连永”等。

    和朱良经宗亲别过,两人就去了招远市。在城内一家能洗澡的旅店住下。此时天黑,华灯初上,两人累了,疲劳了,简单吃点东西就休息了。 

第十天(5月25日)

    疲惫的寻亲人还在熟睡中,晨曦就照进了房间,两人急忙起床,用过早点就出发了。

    招远市城区的西北角、大海旁有个辛庄镇北朱家村,那里朱姓较多。该村朱联华宗亲和吕好强先生给提供了朱氏资料:明初,朱氏兄弟三人(失讳)由兖州徙居招远,长支朱大伦定居此地,二支迁往金岭镇朱家村,三支迁往招远河东朱家咀村(属梦芝办事处)。另外还有另外一支朱氏。其班辈排行字分别有“永国华卫”和“广世洪孟”(该支字辈长幼不详)等。

    中午,根据行程路线,两人来到了大秦家街道韦都万家村。该村以前有朱姓居住,不知何时都迁走了。

    随着驾车南行几十里,进了杜家沟村。《村碑》云:“清末,王、朱姓分别由原家、朱家庄入居。”该村朱姓人少,其字辈有“京”等。

    中午两人离开杜家沟村,继续南行。进入青岛市莱西市马连庄镇的朱江村、东朱崔村和西朱崔村,经多方查找,均没有朱姓人居住。

    继而去西南方向日庄镇的东朱毛村和邴朱毛村寻找朱氏族人,也没有朱姓人居住。又去西朱毛村走访,找到了朱承义宗亲,该村朱氏仅此一户。班辈排行字有“吉承建”等。

因日照有事,下午朱广平主编和朱庆副主编由莱西市返回日照市。到达已是晚上7点半。山东省历史学会邾国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日照市朱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朱世伟宗亲安排了食宿。 

第十一天(5月26日)

    早,下雨,气温下降。上午朱世伟会长、朱作国副会长召集部分朱氏宗亲在东港区座谈《山东朱氏通志》的资料收集、截稿和及出版前的相关事宜。

下午乘座4点48分的火车离开日照,晚8点到枣庄。 

走访范围及结果 

走访地级市:4 个;

走访区(县、市):21 个;

走访乡镇(街道):33个;

走访村(社区)65个。其中:

    1.村名带“朱”字及有相关信息、而无朱姓居住的村:28个;

    2.资料有朱氏居住,而未找到朱姓人的村:9个;

    3.已收集到朱氏资料、且有朱姓居住的村:28个。

填补空白区(县):5个;

走访时间:全程11天;

走访路程:全程 4000余里。 

朱广平主编和朱庆副主编走访中,得到了众多宗亲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衷心感谢山东省历史学会邾国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日照市朱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朱世伟宗亲、日照市朱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作国宗亲、山东朱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朱本喜宗亲、编辑部烟台市分部主编朱世玉宗亲以及朱玉成宗亲、朱国鹏宗亲、青岛市朱春学宗亲,感谢支持编辑《山东朱氏通志》工作的所有宗亲! 

    由于紧张的工作、多日的劳累,加之天凉,乍一放松,在回日照的翌日(5月26日)中午,朱广平主编的腰突然疼痛起来,一个多星期尚未完全恢复;同一天,朱庆副主编的血压也突然升高,一周后,逐渐恢复。

两人的身体不适,均是年龄大、加班加点工作、劳心劳力所致。

    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信息来源:编辑部)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

2024年6月5日首发


同一个世界,追求不同的境界,世界朱氏网追求:创新、文明、祥和、拼搏!


(有事找站长,支持世界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微信图片_20220804184831.jpg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朱府囍酒.jpg

中华朱氏酒9.jp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