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龙 ‖江苏泰州兴化市朱龙庄的祭祀大典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5/04/10|浏览量:423
篇首语:由中华朱氏网携手山东省方志馆举办的第二届中华朱氏家谱展评会将于2025年5月2日至3日在山东济南举办,所有参加展评的家谱将珍藏在山东省方志馆朱氏专柜,供社会各界友人随时查阅。欢迎广大宗亲和家谱爱好者出席会议。微信咨询、报名:19819884266。
4月2日上午,正值清明节前夕,春光明媚,春暖花香,大地一片暖意洋洋。
这一天,对于兴化市永丰镇新熹村朱龙庄来说,注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2025年紫阳堂朱氏清明祭祀大典暨纪念朱子诞辰895周年活动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朱龙庄,又称“兴化儒里”“儒裔梓里”“朱子文化传播地”。
朱氏龙公,于元末明初自姑苏迁居螺蛳湾,肇基朱龙庄,朱龙庄的朱氏族人,既是朱的后代,又是龙的传人。
无锡兴化商会的朱明华先生仍然是这次活动组织的召集人。
为了这次活动,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去年祭祀大典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进行规划布局,增加配套设施。
他从无锡回到家乡,全身心扑在上面,一干就是二十多天,和乡亲们一道,组织筹资,协调场地,购买器物,加班加点赶工期。
正如朱明华先生所说,今年的朱氏宗祠和周边环境变化可大了。
门楼上方换上了朱天曙题的“朱文公祠”牌匾,巷道边的旧宅基地也已浇筑成平地,建成了紫阳文化广场。
朱熹字“忠”“孝”“廉”“节”和“百善孝行先、万恶淫为首”的石刻全部到位,朱明五先生捐献的一对“忠”“孝”石鼓也安装完毕。
工程量最大的,还是西村口的石牌楼重达46吨,巍然矗立,蔚为壮观,仿佛一位刚正娇健的老翁穿越时空从远古走来,守护在村口,令人肃然起敬。
牌楼北侧新栽两颗25公分的银杏树,取名“文公树”和“龙公树”,并刻有“文公树碑铭”和“龙公树碑序”,以此将祖宗活化,让族人见树思祖,常怀敬畏之心。
一切安排就绪,祭祀大典的主场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本村朱氏以及来自丁溪、海河、邓桥、大顾等族系分支的代表纷纷来到紫阳广场,江苏朱子会秘书长的朱建飞先生和本市文史专家张培元先生、朱豪放先生,也应邀出席。
所有参加人员像过节一样,胸挂红围巾,手持柱香和桂花枝,静等祭拜。
广场四周布置了精美的画报和图片展览,吸引了人们驻足观看。
现场音乐响起,主持人声音宏亮,一一查点活动前的各项准备。腰鼓队一字排开,迎接着宗亲和嘉宾到来。
良辰吉时一到,活动首先是锣鼓喧天,舞狮开场,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朱氏分支子孙逐一敬献花蓝,朱氏桑毕、徐杨、蔡兴、周付分支,邓桥、丁溪、海河、大顾分支,福建、湖北、新疆、大冈分支等30多个花蓝一一献上表达敬意,并呈上祭品,焚香鸣炮奏乐,所有宗亲人员依次进入院内烧香磕头祭拜。
活动安排了宗亲代表发言,并恭请一位长老作为主祭,长老手捧黄色卷轴的《祭文》,看其模样大有宣读圣旨之气势,庄重而威严,全场瞬间安静。
朱明华先生负责领读《朱子家训》,一字一句如颂经一般,百人齐读,声音整齐而雄浑,回荡在广场的上空。
不一会儿,一首属于朱氏家人的歌,由一名女子童声悄然唱起,“同甘苦,共退进,朱氏一家亲,披荆斩棘向前行,不怕路艰辛……”字字句句唱出了朱氏族人的共同心声。
祭祀活动礼成后,按照惯例全体人员在宗祠门前拍下了大大的全家福照片,最后一个环节是绕村巡游,那浩浩荡荡的队伍宛如蜿蜒的长龙,游走在开满菜花的村庄周围。
随后,所有人员移步至村口,继续参加“朱龙庄牌楼落成典礼”和“文公树龙公树植树培土仪式”两项活动。
朱明华先生向大家介绍了牌楼建设的经历过程和捐资情况,朱建飞先生热情致辞,相关嘉宾上台剪彩,现场一片锣鼓声、欢呼声、鞭炮声。
在牌楼边的文公树和龙公树,早已站立一旁,静观着眼前的一切,那纹丝不动全神贯注的神态,或许正是流露了一种惊喜和慰籍。
在两块碑石间,早就铺好了大红地毯,营造了喜庆的氛围,宗亲族人分批次持锹培土,忙碌的镜头又一次聚焦到了这里。
现场活动结束后,所有人员相聚河蟹之乡大酒店,隆重举行朱氏一家亲联欢会,亲人们欢聚一堂,频频举杯,祝贺祭祀大典取得圆满成功。
当日晚上,泰州电视台新闻夜班车栏目第一时间播发了“千年文脉永续,忠孝薪火相传”的纪实报道。
人们知道,朱子学说,朱子思想,朱子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其影响力与孔子齐平,素有北孔南朱之称。
这里开宗明义将朱氏宗祠与朱子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更加拓展了内涵,提升了品味,彰显了活动的特色和意义,必将对传承家风,团结族人,传递正能量,包括开展学术交流,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
随着祭祀大典和朱子文化系列活动的相继开展,宗亲们更加增强了同根同源同祖同族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宿感,也更加增强了朱氏一家亲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场的人们纷纷议论,微信群里也热闹非凡,情意浓浓,一片赞扬声。
朱龙的女婿吉小斌,还专门给朱明华先生写了一份《表扬信》,篇幅长,情意深,字里行间深深表达了感激之情。
大家由衷感叹,朱明华先生及其家人真正为村里乡亲,为朱氏宗族,为朱子文化的传承,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写于2025年3月26日)
附:表扬信
我怀着无比崇敬与感激之情,写下这封表扬信,旨在表达对朱明华同志为兴化朱氏宗祠所做出杰出贡献的高度赞扬。
兴化朱氏宗祠,承载着朱氏家族数百年的历史与文化传承,是朱氏族人心中的精神家园。然而,岁月的侵蚀与时代的变迁,使得宗祠面临着诸多挑战,部分建筑出现破损,历史资料也面临散失的风险。朱明华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毅然决然地投身到宗祠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中。
在修复工作中,朱明华同志自掏腰包,承担了大部分的修复资金。为了确保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他不辞辛劳,四处奔波。他亲自走访各地,寻找技艺精湛的工匠,力求让宗祠的修复还原到最本真的状态;他还积极联系文物保护专家,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每一个修复细节都严格把关。为了收集更多关于宗祠的历史资料,朱明华同志查阅了大量的古籍文献,走访了许多朱氏老人。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诸多困难,比如资料的稀缺、老人记忆的模糊,但他从未放弃。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收集到了丰富的资料,为宗祠的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如今,兴化朱氏宗祠在朱明华同志的努力下,焕然一新。破损的建筑得到了修复,古老的宗祠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每逢重要节日,朱氏族人都会齐聚宗祠,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传承家族文化,增进家族凝聚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朱明华同志的辛勤付出。
朱明华同志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家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责任感,更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敬仰。
在此,我再次向朱明华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希望相关单位能够对朱明华同志的杰出贡献给予表扬和奖励,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事迹,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此致敬礼!
(信息来源:朱明华)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
2025年4月10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