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明:37岁的正教授让“中国智造”融入“中国铸造”

来源:用户上传 | 上传者: zhzhus001 | 2019/12/10|浏览量:2815

朱光明:37岁的正教授让“中国智造”融入“中国铸造” 

   37岁,他成为当时山东理工大最年轻的教授、博导,他将智慧融入“中国智造”,将“中国智造”融入“中国铸造”,让中国钢铁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装备,实现与世界先进水平“弯道超车”。今天,我们就为您讲述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山东省高校精密模具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就是山东理工大学朱光明。

人物名片:

朱光明

山东理工大学教授 博导 1976年11月出生 祖籍悦庄镇

山东省高校精密模具重点实验室主任

山东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山东省精密制造与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员 淄博市高层次人才 淄博市英才计划(科技创新类)人才 淄博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 山东省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标准化考评专家

主要从事金属塑性成型装备 工艺及自动化研究

上集视频

下集视频

八月,正值高校暑期假期。山东理工大学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发。高大的鸿远楼旁绿荫道上不时有年轻学子充满活力的身影,稷下湖微波荡漾风景如画。这所山东省重点建设的理工科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在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室,我们见到了朱光明教授。他正在给研究生们讲解的就是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双辊薄带连铸工艺中两个关键问题的研究》的相关内容。

他主要从事金属塑性成型装备、工艺及自动化研究,是冶金机械自动化铸造加工行业知名专家。

朱光明:“这个项目是关于双辊薄带连铸这样一个工艺的一个项目,双辊薄带连铸是最近这些年才发展起来的用来生产钢板的新兴工艺。传统生产钢板的工艺,先是板坯制造再热轧冷轧,整个传统工艺需要三百到四百米的大生产线,而采用我们这个工艺只需要60米左右的生产线。整个工艺能耗比原来降低70%到80%,而且用这种工艺能生产像高难度成型的合金,这种工艺是发展比较好的一种工艺。”

“双辊薄带连铸工艺”是一种钢铁近终成型工艺,流程短、成本低、能耗少受到广泛关注,在宝钢生产得以应用。朱光明与宝钢这一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制造企业有十多年的合作关系。以往,传统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板带成型厚度不均匀、板带表面出现裂纹”等问题。中国钢铁制造只能在产业低端徘徊。

朱光明:“后来宝钢联系到我,让我看看能不能解决它带材厚度不均匀的这样一个情况。”

怎样实现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朱光明深知只有解决传统铸造中的关键问题,才能实现中国钢铁制造的华丽蜕变。然而,科研这条路注定不会是那么平坦!

朱光明:“我可以这么说,一年365天能够踏踏实实休息的时间加起来超不过两个周,我每回去看望父母,都是希望我多在家里多呆几天,实际上有时也很想回去给自己放个假。但是,你知道科研这个东西它是有个连续性的。”

那段时间,朱光明一头扎进实验室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展开“双辊薄带连铸工艺中两个关键问题”的研究。

朱光明:“刚才你去的那个房间最角上位置就是我的,我和学生在一块,有时候,学生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交流讨论。我觉着这样和学生在一块一起交流对我是一个启发。就是说,做科研的时候我是需要大块大块时间的,不是说,你搞科研搞一个月休息一个月,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说,有人说做科研的人要坐得住冷板凳。真的可以说是一种苦行僧的一种差事。”

不知多少个周末,不知道多少个夜晚,不知道多少个假期,不知道多少次失败,朱光明带领课题组持续攻关。

朱光明:“后来我们课题组提出了一个思想。叫做逆向辊型思维的一个思想。我这个带子出来厚的地方把辊子上给它补一块。补一块以后辊子之间就变薄了,这样一个简单地思想。”

说起来简单,这里边的付出和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种钢铁制造新工艺很快在宝钢生产中得以应用。

朱光明:“咱们这个技术应用上以后,它很好地解决了板材不均匀的问题。以前生产的产品不能进行二次轧制,强度上不来,应用场合就比较低端。那么,我们提出逆向补偿法思想解决了厚度分布不均匀问题之后,它就以后续的轧制板材质量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溶入到“中国制造”,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最快乐的事。

朱光明:“当遇到一个难题大家都没解决了,我是不是可以去解决一下。这个时候就会有兴趣,有兴趣我就喜欢去琢磨这个事情,去研究这个事情。在研究的过程中确实是比较苦的,可能是比较枯燥的。有时候我们处理一些数据,成百上千的数据,我们要从里边找出对我们有用的数据。然后要对这些数据加以处理然后找寻里边一些规律,这个过程是比较枯燥的。但是,我们一旦把这个规律找出来了,解决了一个问题,这个心里这个满足感,真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一种快乐。”

现在“双辊薄带连铸工艺”已经应用到宝钢的生产中。不仅如此,宝钢的双辊薄带连铸生产工艺还实现了整套装备的技术转让。“中国制造”实现了由卖产品向卖装备的重要转变。

朱光明:“现在最好的是美国的钮柯公司。经过这几年发展,我们上海宝钢的技术从各个方面的性能进行比较,已经不输于它了。钮柯公司Castrip这条生产线和我们宝钢的Baostrip这两条生产线,应该是旗鼓相当。原来我们都知道我们重大的装备都依靠进口,然后来生产产品,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包括技术实力的增强,现在也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在我们宝钢双辊薄带连铸这个工艺上,可以这么说,也倾注了我的一份心血。”

正是有了这样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砥砺前行,用智慧和汗水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蜕变。

有人说,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这句话对于朱光明来说,再贴切不过了。他37岁评为正教授,是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是国内冶金机械自动化铸造加工行业知名专家。然而他的成长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

朱光明:“自己心里还是憋着一股劲。考上大学的第一天,我就有了一个志向,将来一定考上研究生。”

说起当年的高考,朱光明依然十分感慨。

朱光明:“我在高中的时候学习成绩不错。当时包括老师家长对我期望很大。不报清华就报北大。”

1994年,在众人瞩目中18岁的朱光明向北京大学发起冲刺。

朱光明:“当年发挥不好,北京大学没去了,我的志愿被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给拿走了。”

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季,既炎热又难捱。在人生的路口该怎样选择?

朱光明:“有人劝我回去复读。”

要强的朱光明选择了重新证明自己。他带上行囊走进位于齐齐哈尔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后来,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搬迁到河北秦皇岛市更名为燕山大学。

大学四年,朱光明只有一个目标——考研。为了这个目标,他付出了很多。

朱光明:“我在这四年里边一共有八个学期,最后一个学期不评奖学金,我连续七个学期得了七个一等奖学金。”

大学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和表现被保送研究生,并且硕博连读。2002年,读博士的第二年,朱光明参与了一项重大的技改项目。宝钢在进行板材生产时遇到了一个生产难题。

朱光明:“按说轧机在轧钢板的时候,钢板是越轧越薄,轧薄了以后,传输带跑的速度就快了。按说后边轧机的速度要比前边轧机速度要快。但是实际测量出来,后边轧机转速反而不如前边轧机快。”

宝钢聘请燕山大学科研攻关组进行攻关,并签订了攻关合同——2个月内必须解决这个难题。

朱光明:“当时包括我在内,都觉得这不是一个难题,应该是一个非常好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就把这个任务接下来了。

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发现这个问题远没有相像的那么简单。

朱光明:“接下来我们发现,它的相对滑动量太小了,用一般的方法根本找不出啊打滑的位置来。比如,我拿个摄像头在这里拍一拍,你根本拍不出来。它有可能转1000转能差了0.1转,这个量太小了,根本测不出来。”

理论与实际相差太大,科研组全体人员感到压力越来越大。

朱光明:“苦思冥想也想不出来,我们想了不下五六十种方法都不行。但是企业只给我们两个月时限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合同违约。当时我们课题组包括我导师在内,都非常头疼这个事情。我那个时间也是愁的不行。”

朱光明用日思夜想来形容那段科研经历。

朱光明:“还真就是,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忽然来了一个灵感。我当时这个灵感是什么呢?我通过利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我研究两个辊子之间的摩擦力,研究它摩擦力的分布。在我们专业上有一个理论,就是,两个物体接触,它的摩擦力一边是正的,一边是负的,中间有一个为零的点。摩擦力为零,就是两个物体不会产生相对滑动,它就不存在打滑。如果说这个摩擦力都上了一边去了,那么,就找不到摩擦力为零的这个点,那就出现打滑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朱光明终于找到了破解密码的钥匙。

朱光明:“只要找到打滑的环节,我可以对辊子的表面进行一定的处理,使它摩擦系数增大,这样把摩擦力的分布修正过来。通过我们的会诊找到了症结所在,然后,我们提出了我们的优化方案,给它上去一试,就解决了。现在,说起这个问题,的确不是大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

面对困难朱光明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2004年,博士毕业,他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两年博士后的研究学习。

2006年,朱光明进入山东理工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这些年来,参加完成了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资助项目等十余项科研课题,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2013年,37岁的朱光明被聘为当时全院最年的正教授。2015年,他又被遴选为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一路走来,朱光明说,每个人都要有清晰的人生目标,这很重要。

朱光明:“这个目标也不是你一拍脑瓜子就定下来的。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特点,你适合做什么。一段时间的不断思索不断变化方向,不断积累沉淀之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你定一个比较适合你的目标。也分为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

这个目标一定是适合自己的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

朱光明:“定了一个长期的目标,你还要有无数个短期目标来支撑你,否则,你光画一个饼挂在那里,有可能一辈子你也够不着。”

现在,朱光明又朝着新的目标前行。

朱光明:“手头有几个自己预研的项目,就是和国际非常前沿的一些项目,就是针对飞机发动机叶片的一个制造新工艺。这种工艺如果成了以后对飞机发动机转动过程中的阻力能降低很大。我们初步测算如果降低10%,那么相当于我们的燃料降低10%。”

对于朱光明来说这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又会面对很多挑战。

朱光明:“做这个东西首先要有信心,没有信心你就不会去碰它,有了信心后还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做。”

这信心来源于他的学识和积累,来源于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我们也衷心祝愿朱光明会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信息来源:天南地北沂源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