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房县朱氏家族全析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5/07/22|浏览量:267
一、始迁祖
明朝永乐年间,朱氏兄弟三人遵朝廷之命,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踏上迁徙之路,辗转来到郧山汉水的湖北地区。其中朱见山留居房县石垭子湾,成为房县朱氏这一脉的重要分支始祖,历经六百年岁月,繁衍至今。此外,在明末清初时期,还有与抗清斗争相关的朱本铉(又有说法称朱遇龙或许就是定武皇帝朱本铉)等在房县留下足迹并繁衍后代,朱本铉是朱元璋第十九子韩宪王朱松的第九世孙,1646年被郝摇旗、李过等人拥立为帝,年号定武,在房县领导抗清活动长达17年。
据家族传承及部分族谱记载,房县朱氏支系繁杂,其中一支与明代皇室渊源深厚,传为明太祖朱元璋后裔(如南明定武皇帝朱本铉,系朱元璋第十九子韩宪王朱松九世孙,1646年在房县称帝,其家族成员后散落本地繁衍);另有军户支系,因明代屯垦或军政任职迁入鄂西北,成为早期定居者。此外,受“江西填湖广”移民潮影响,部分支系源自江西瓦屑坝、安徽宿松等地,由朱见山等先祖带领,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辗转迁徙至房县石垭子湾,朱见山也成为石垭子湾支系公认的始迁祖。
二、班辈
房县朱氏字辈丰富多样,除上述見山公后裔的“見、大或成、自、朝,色、上、宗、发,长、正、启、继、世,开、广、智、远、明”外,还有“儒正光大,志士名登,家邦锡瑞,继之允升”等字辈。房县石垭子湾祖公見山公后裔朱开生,字辈排行为:見、大或成、自、朝,色、上、宗、发,长、正、启、继、世,开、广、智、远、明派系(电话13593715489)这些字辈中体现着家族对后代品德、志向、家国情怀等方面的期望,通过字辈排序,也让家族成员能清晰分辨长幼尊卑,维系家族秩序。
三、祖居地
房县朱氏祖居地主要集中在房县城关镇泉水社区及石垭子湾等地。石垭子湾作为見山公的定居地,是该支系的重要发源地;城关镇泉水社区则有颇具规模和历史意义的朱氏建筑群,包含朱氏祠堂、朱家花园、朱家老宅、朱家大院等,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朱氏家族在房县的聚居核心区域,见证着家族的兴衰变迁。
四、人口
历经数百年繁衍,房县朱氏后裔分布广泛,不仅在房县本地开枝散叶,还扩散到十堰、郧县等地。尽管难以确切统计具体人口数量,但通过每年朱氏宗祠举办清明祭祖活动时,来自各地近200多位朱氏宗亲齐聚的场景,便能感受到其家族庞大的规模和旺盛的生命力,其中見山公后裔支系也在岁月流转中不断发展壮大。
五、名人
1. 朱本铉:作为南明定武皇帝,在明朝灭亡后,领导鄂西川东地区的抗清活动,其在房县建都称帝的17年间,房县成为抗清斗争的重要据点,他的事迹在房县朱氏家族史以及抗清历史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朱遇龙:房县朱氏后人称其为“一世祖”,生活在明末清初,其坟墓与朱氏祠堂在一条中轴线上,种种迹象表明他或许与定武皇帝朱本铉存在紧密关联,在家族传承中占据特殊地位。
六、文化
1. 建筑文化:朱氏祠堂是房县朱氏文化的典型代表,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占地6亩多,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格局为两院两进三开间四天井,附带有箭道、戏台、花墙、圆门等众多配套建筑。整体建筑风格融合明代朱姓帝王文化、忠孝文化与程朱理学,祠堂内外装饰精美,雕刻细腻,以龙、凤、麒麟等为图案,其中龙的雕刻多达26条,寓意家族“至高无上”“平安富贵”“吉祥如意”,彰显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家族地位。
2. 祭祀文化:每年清明节,朱氏宗祠都会举办隆重的祭祖活动,来自各地的朱氏宗亲纷纷赶回,齐聚一堂。在活动中,遵循传统仪式,祭祀祖先,缅怀家族历史,加强宗亲之间的联系和情感交流,传承家族精神,見山公后裔也通过这样的活动凝聚亲情。
七、家谱
房县朱氏家族重视家谱的编纂与传承。现存《房县朱氏族谱》多为民国及1990年后续修版本,详细记载各支系始迁祖、迁徙历程、世系表及家训。其中石垭子湾支系族谱明确记录了朱见山公后裔的“見、大或成、自、朝”等字派,成为宗亲认祖归宗的重要依据。尽管部分族谱因战乱受损,但族人持续进行整理、修缮,确保家族历史得以延续。
八、宗庙与祠堂
1. 宗庙:从历史渊源看,因朱本铉曾在房县称帝,将朱氏祠堂旁的朱家老宅作为皇宫,使得朱氏祠堂具有了皇家宗祠的性质,可视为房县朱氏家族的宗庙象征,承载着家族对皇室血脉传承的记忆和荣耀。
2. 祠堂:即朱氏祠堂,是湖北省现存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堂之一。它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家族商议大事、举办重要活动、执行族规家法的地方。2011年,朱氏宗祠使用权回归家族后,朱氏族人积极筹资对其进行大规模修缮、复原,让这座古老祠堂重焕生机,继续传承家族文化,也成为見山公后裔等各支系宗亲寻根问祖、联络情感的重要纽带。
九、研究建议
1. 查阅资料:
- 文献:《房县志》《湖北朱氏通谱》《南明史》等记载了家族历史与名人事迹;
- 档案:房县档案馆藏家族文书、祠堂碑刻(如朱氏宗祠重修碑记)可补充迁徙细节。
2. 实地调研:
- 联系房县朱氏宗亲会或石垭子湾支系代表(如朱开生,电话13593715489),获取族谱原件与口述历史;
- 考察朱氏祠堂、朱见山公祖墓、朱家老宅等遗迹,直观感受家族文化遗产。
(未定稿,请勿引用。请知情者联系:19819884266) 202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