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宰相朱胜非

朱胜非是南宋时期的宰相,他有五个儿子,分别是朱唐卿、朱虞卿、朱夏卿、朱商卿、朱周卿。 朱胜非的孙子朱贵一,官任华亭(今属松江)知县,携家定居该县白扬。朱贵一的孙子朱国器又迁居闸港,再传数世至朱璧,始迁沈庄。此后家族在当地开枝散叶,后裔不断繁衍。例如,朱璧生子朱富,朱富生子新德,新德生四子:子信、子铭、子正、子诚。子信又生三子:允贞、允恭、允明。 在浙江绍兴、诸暨一带,也有朱胜非的后裔。朱胜非后裔朱胜朴,在南宋时从义乌迁入诸暨灵泉乡,应名下朱,现已传承到27世。赤岸朱氏有四子十八派,桐树林为第十七派,现分居在桐树林、上新屋、璜畈阳、庙下畈等村,至今已传承30世,成为诸暨又一大望族。 在上海南汇沈庄,有一支朱氏家族也自称是朱胜非的后裔。据记载,朱胜非的后代在当地历经数代传承,逐渐形成了较大的家族群体。如朱国盛,字敬韬,号庆清,是南汇沈庄朱氏家族的成员,按朱氏家谱内部记载,朱国盛有四子。长子朱万禧生朱尔嘉,明清交替之时,在南汇守家业。次子朱颂禧生朱功嘉、朱绩嘉,携母亲曹氏迁安徽。三子朱庆禧生朱乃嘉,朱茂禧无后。 此外,在一些朱氏族谱中也有关于朱胜非后代的记载。如湖北黄冈等地的朱氏宗谱中,将朱胜非视为宗祖,记载了其后代在元末明初时期避难、迁徙等情况。这些记载表明,朱胜非的后代在历史的长河中,因各种原因迁徙到了不同的地方,在各地繁衍发展,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家族。 总体而言,朱胜非的后代分布较广,在浙江、上海、安徽、湖北等地都有其家族的踪迹。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和地方,传承着家族的血脉和文化,有的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有的在地方上成为望族,为当地的发展和家族的延续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不过,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乱等因素,朱胜非后代的具体情况可能存在一些难以考证的地方,但通过族谱、地方志等资料的记载,仍能大致了解其家族的传承和发展脉络。 朱胜非后裔在上海南汇沈庄的分布有一定的历史脉络。 朱胜非孙朱贵一任华亭(今属松江)知县,携家定居该县白扬。朱贵一孙朱国器又迁居闸港,再传数世至朱璧,始迁沈庄。到明清时,子孙繁盛,散居于附近各县镇及福建等地。如今,在沈庄村沈庄街114弄2 - 14号有朱氏曦庐老宅,该建筑始建于1916年冬,1917年秋建成,由20世纪初南汇著名实业家朱祥绂与教育理论家、浦东中学校长朱叔源共同出资兴建。朱祥绂是沈庄始祖朱璧之兄朱坚的第十九代孙,其远祖是朱胜非。 不过,如今朱胜非后裔在沈庄的具体分布范围和详细情况可能因时代变迁、人口流动等因素难以确切知晓。有资料显示,朱家后人大都住在上海杨浦,但这并不代表沈庄已无朱胜非后裔居住,可能仍有部分后裔在沈庄及周边地区生活,只是相关确切信息缺乏公开的详细记载。 以下是一些记载朱胜非后裔情况的历史文献: - 《山阴白洋朱氏宗谱》:清光绪21年(1895年)纂修,共28册,堂号为玉泉堂。元末,朱胜非后裔朱克信避乱自苏州迁山阴(今绍兴),居白洋者奉朱荣一为本派始祖。谱中过录欧阳修、苏轼等为其列祖所作赞语多通,列传中多涉明初史实。 - 《店前朱氏宗谱》: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明确提到朱胜非为始迁祖,对研究朱胜非后裔在当地的繁衍情况有重要价值。 - 《南北朱氏家谱》:同样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与《店前朱氏宗谱》一样,为研究朱胜非后裔在临海的分布和发展提供了资料。 - 《方山小窖朱氏宗谱》:存世版本为民国35年(1946年)修,原籍为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等地。该谱以朱胜非为宗祖,记载了其孙朱云溪由乌伤赤岸迁方山小窖的历史,以及后续各房支的发展情况。 此外,一些地方史志和相关的朱氏家族研究资料中也可能有关于朱胜非后裔的记载,如绍兴、诸暨等地的朱氏宗谱及地方文献。 《山阴白洋朱氏宗谱》的编修者是朱增、朱拱薇。朱增为监修,朱拱薇为参订。 该宗谱的版本信息如下: - 清光绪21年(1895年)玉泉堂铅印本:共28册,包含插图、世系表等内容,记载了白洋里始迁祖为明朝的朱荣一,散居地为浙江省绍兴县等地。 - 1993年紫阳堂续修本:共52册,包含插图、世系表等内容。收藏者为浙江省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此外,有资料提到该宗谱还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木活字本,三十二卷,首一卷,堂号为玉泉堂。 《山阴白洋朱氏宗谱》中记载,朱胜非后裔的迁徙路线是:南宋末年,朱胜非后裔朱克信为避战乱,从苏州迁居至山阴(今绍兴)。 朱克信有十个儿子,他们散居在白洋、柯桥、霞头、龙山、朱储、马鞍、朱家坞、郑家闸、清潭、鹊干等地。其中,居住在白洋的一支奉朱荣一为本派始祖。此后,朱胜非后裔在山阴白洋及周边地区繁衍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家族群体。 《山阴白洋朱氏宗谱》编修于清光绪21年(1895年),其编修背景如下: 家族传承需求 朱胜非后裔在山阴白洋已繁衍数百年,家族人丁兴旺,分支众多。为了明确家族世系传承,让后人知晓自己的根源和家族发展脉络,避免世系混乱,有必要编修宗谱来记载家族历史和成员信息。 尊祖敬宗传统 中国古代家族重视尊祖敬宗,编修宗谱是对祖先的敬重和纪念方式。通过宗谱,可将祖先的事迹、品德、功绩等记录下来,供后人瞻仰和学习,激励后人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像朱胜非作为家族显赫祖先,其事迹和品德是家族的荣耀,编修宗谱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记录家族变迁 元末,朱胜非后裔朱克信避乱自苏州迁山阴,其十个儿子散居各地。此后家族在山阴经历了诸多变迁,如明代白洋朱氏族人读书仕进,出了不少举人、进士,成为当地显赫家族。编修宗谱可以记录家族迁徙、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事迹等,反映家族的兴衰历程。 社会文化背景影响 当时的社会重视家族文化和宗法制度,编修宗谱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朱氏族人为了维护家族的凝聚力和社会地位,遵循传统,编修宗谱,以彰显家族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

2025-04-23

深切缅怀中国空军抗战英雄朱安琪宗长

深切缅怀中国空军抗战英雄朱安琪宗长 本刊讯 2025年1月8日,朱安琪宗长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安详辞世,享年102岁。朱宗长的逝世,不仅令我们感到无尽的悲痛,也让我们对这位英雄深感敬意与怀念。在此,我们深切缅怀朱宗长,为他送上最后的告别,并向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 朱安琪宗长1923年生于美国旧金山奥克兰市,祖籍广东省台山市台城淡村同仁里。受父亲影响、16岁高中毕业后。他决定回到祖国参加抗战。当时正值抗目战争关键时刻。朱宗长怀着爱国情怀,毅然加人中国空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奉献青春和热血: 表示长在中国空军服役期间,参与了多个重要战仪.他驾驶苏制E-16战机与敌军空中激战,取得显著战果,随着美园对中国空军援助的增多,朱宗长开始接手更先进的P-40战机,参与了中原会战、南京轰炸等关键战役。在这些战斗中,朱宗长不仅展示了卓越的飞行技术,更在战斗中结识了未来的妻子蒋有 右起:本会名誉会长朱锡溢、朱锦垣;本会会长朱翠凤、朱安琪伉俪、朱锡溢夫人 贤,两人后在重庆结为夫妻。 日本投降后,朱安琪宗长继续服役,并在1946年被解放军俘虏。回到美国后选择退役,开始新的生活。尽管在美国他未曾享受退伍军人的待遇,但他从未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退役后的朱宗长始终未曾忘记自己在中国空军的岁月,始终保持着对祖国深沉的感情。 朱安琪宗长的一生,是一部传奇。作为一名抗战飞行员,他无怨无悔地为祖国的独立与尊严而战斗。他不求回报,只为心中的赤诚与信仰。朱宗长的离世,标志着一代抗战华侨飞行员的谢幕,但他的精神与事迹将永载史册,世人永铭于心。 今天,我们深切缅怀朱安琪宗长,不仅是为了纪念他的英勇事迹,更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他那份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情厚谊。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缅怀,给予朱宗长的家属以安慰,同时也寄托了我们对逝者灵魂安宁的美好愿望。让我们共同铭记,英雄的浩气永存,英雄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