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湖口县朱氏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1/10/12|浏览量:1015
一、湖口县概况
湖口县在江西省北部,因位于鄱阳湖之口而得名。北濒长江,与安徽省宿松县襟江为界;南滨鄱阳湖,与星子县、九江县姑塘镇带水相邻;东北与彭泽县、都昌县接壤;东南与都昌县毗连。全县东西宽约25公里,南北长约42公里,总面积669平方公里,下设12个乡(镇),总人口29万余人,县城所在地“双钟镇”。
湖口在唐、虞、夏、商时代属扬州南境。春秋为吴越地,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初属淮南国。后分属彭泽、枭阳(今都昌)两县,三国属吴,晋属彭泽县。南宋刘宋时置湖口戍。隋唐仍属彭泽县,为九江郡,南唐升元二年(938)分彭泽县之彭泽乡、五柳乡半升为县,湖口建县始此。宋隶江州,元隶江州路,明、清隶九江府,公元1914年属江州道,1932年改属九江行署。1949年湖口成立县人民政府,属九江专员公署。1983年九江地市合并后隶九江市。
湖口,江湖都会,水陆通津,时平则南北通达,舟车万里;有事则羽檄交池,烽烟先被,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周瑜,练水军于鄱阳湖,朱元璋驻重兵于此,扼陈友谅归路,于泾江口(石钟山下游)飞箭射中陈友谅,贯其睛及颅而死。从此,朱元璋平定江南,然后北上灭元,统一全中国,建立大明王朝。1913年,江西都督李烈鈞发起的讨伐袁世凯的“湖口起义”(史称二次革命),石钟山是起义军总指挥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军总司令站犯冈村宁次的前线指挥部也曾设在石钟山,指挥侵略我九江、黄梅等地。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时,湖口是主渡口之一。
二、湖口朱氏概况
湖口朱氏有两支先祖,分别于后唐和元季从徽婺茶院迁徙湖口县。
第一支始迁祖安文公,系介公系下2世祖,初时由茶院迁安仁,后转徙湖口柘机,距今1200余年,安文公之孙文显公生子二,长富迁回安仁,次贵定居柘机。传至贵公4世孙希召公(8世祖),生子二,长惟常公于明季(1640年间)迁四官桥,次惟庚公迁徙双塘湾龙山前朱村,至今传承20余世,祥发72户,139人。
第二支始迁祖思政公,官宋员外,由明溪建昌迁湖口凰山岭,系介公4世孙、师古公幼子古祐公之子嗣。古祐公生子五:春、满、园、林、秀。湖口凰山岭朱氏始迁祖思政公系古祐公次子满公之子、秀公之继子文豪之后嗣,传至10世,长梦元公生子顺轻公,次梦魁公生子季曾公,其后世子孙,先后由凰山岭分徙湖口市埠巷横街、四官桥、龙山上朱村、下朱村、蛮王嘴、麓前堰边朱村,均已传承20余世,祥发220户,996人。解放后,涌现出大专以上学历人才12人,硕士研究生1人,县处级以上干部2人,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湖口朱氏还有一部分是新中国建立前后分别由河南、安徽及本省其他县区因工作调配或经商务农择地迁入县城的散居户,约70余户,300余人,累计湖口朱姓族人有320户,1430余人。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