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朱氏各支系始祖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1/10/20|浏览量:3183
1-长沙鹅州朱氏始祖志公
2-长沙湘椿门朱氏,始祖德补公字国安
3-长沙青山朱氏
始迁祖记公,字玉隆,号山辉,元延佑元年(1314)由江西永修县仕潭州刺史,解组后落业于长沙东乡晋家山(即青山乡境内)。至1949年,已传25代,共2350余人,族人分布浏阳、益阳、澧州。宗祠在青山乡桥上
4-浏阳淳口段朱氏
始祖熹公之次子埜,埜孙某为乌程令,徙杭州。其子槐再徙湖州。槐生炀,元初迁长沙南城,继迁浏北。炀之子秀,生五子,第四子华四之裔世居淳口段,行为五大支,散处四乡及长沙、善化、平江、萍乡等地。1943年七修族谱。
浏阳朱氏始迁祖启风、启智二公,明初自江西赣州迁浏。后人分布于永和、朱家口、水口。
5-浏阳朱氏
以正公为第一世,六十一世至熹公,生三子:塾、垫、在,以下九支明末清初时迁江西万载、湖南浏阳等处。派行:沛国传源远,紫阳庆泽长,文章超碧汉,理学纪明堂,维后家兴振,从先德泰昌,缙绅恒茂发。
6-浏阳东乡朱氏始迁祖恺明公,清顺治年间以父母
不容自广州迁此。清光绪28年(1902)纂有族谱。
7-宁乡朱氏
始迁祖守隆公,元季自长沙迁宁乡,生五子:世宾、世奇、世秀、世宝、世辅,散居宁乡、益阳之交。清宣统元年(1909)四修支谱。
8-宁乡大田朱氏
始迁祖汉南公,号梦江,明洪武元年(1368)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湘,开基于宁乡县大田乡。族人分布于大田乡八都十区一带。至1949年,共有丁口 10000 余人。宗祠在大田乡慕磁山(原名大子山)。
9-宁乡界田冲朱氏
始迁祖嘉甫公,明初自庐陵峨田迁居宁乡五十八都界田冲,传二世,衍为六房。清光绪9年(1883)续修族谱。
10-湘潭渚头桥朱氏,始祖通公,字圣基,宋开禧时自江西泰和县梅子坡圳上游学湖南,卜居湘潭城西唐兴湾,生七子:大儒徙善化;大清、大福、大麓徙湘乡,大福裔孙梦江又于元至正间分迁宁乡;大广仍居唐兴湾:大文徙居本邑渚头桥。大文公,字象先,号默轩,晚号诸头居士,后更名为大一,为渚头桥始祖。宗祠在永安乡瓦子坪,重建于清康熙57年(1718)。乾隆21年(1756)始修族谱。至1948年,全族人口15000余人,多分布于湘潭十四都石鼓湾以上,歇马以下及湘乡、宁乡、益阳、澧县、长沙等地。派语:作述后先起,建修次序成,才与昌山秀,品同义泽清,怀仁嗣必盛,立志道行能,九重锡风诏,万代颂治平。
11-湘潭炭山桥朱氏
始迁祖斌渊公,明洪武时(一说成化间)因乱播迁,自江西永新县圳上朱家村携子宗葵、宗仁宦游于湖南湘潭,寄籍于三十三都炭山桥。族谱始修于清康熙23年(1684),嘉庆4年(1799)续修,1915年三修。本族名人朱卓英,翰林院编修。派系诗:(自第十三派始)承先佑启,世德荣昌,存心忠厚,青紫传芳。
12-湘乡五里牌朱氏
始祖振公,宋天圣间人,五派祖文公,讳熹。十四派祖德闻公,字名扬,明洪武12年(1379)自江西庐陵县朱家村东乡圳上鹅颈大丘迁湖南湘乡县尧塘桥,继迁长桥五里牌。原属北京后堂卫军籍,后因子贵而脱籍。至三世大荣、大华、大富、大贵四公,惟华房有传。族谱始修于清乾隆33年(1788),光绪2年(1876)续修。宗祠在本县大军山下边过拢。派语:(自二十派始)彝训昭垂久,名儒道义崇,诗书贻泽懋,甲第振家声。
13-湘乡上扶朱氏
始祖明太祖元璋,其六子桢封湖广,日楚昭王。桢公之子善良徙居湘乡第一坊鹧鹅桥,后住水东门。至九派祖明宇、明宙卜居南小段上扶丰山。族谱创修于清康熙33年(1694),道光8年(1828)续修,光绪25年(1899)三修,1930年四修,1994年五修,时有丁口1163人。同治间创建家庙,1926年重建。派语:(自九派始)明儒元应,金宝振声,承宗万代,裔远昌荣,银潢流演,湖湘纵横,光华复旦,景星庆云。
14-长沙棠坡多福堂朱氏
明洪武24年(1391)夏,太祖立皇十八子梗为岷王,景泰元年,岷王莞于位,谥庄,是为岷庄王。其后历经变乱,传至八世孙小鲁,韬晦转徙,历宝庆、南陵,而定居长沙县东麻林市,既而迁省城。十三世祖玉堂公徙居东乡。十四世祖雨田、岳龄创业长沙。岳龄子荷生,讳访绪,其孙朱镕基,字长庚,曾任国务院总理。家谱始修于1924年,1995年续修。岷府派序:徽音膺彦誉,定斡企裡雍,崇理原咨访,宽镕喜贲从。增派:祈京犹愈叔,守则微塘,亮秦贞年宅,亨含契化秘。
15-双峰沙田朱氏,始祖明太祖之十七子权,洪武24年(1391)封渝,后就藩大宁,永乐元年(1403)改封南昌。传十世至伟仁公,讳议泗,字子发,清初由江西新建县徙湘乡二十二都梓田聂家屋场,今属双峰,为沙田朱氏始迁祖。清光绪22年(1896)纂有族谱。
16-双峰大塘朱氏
始祖通公长子太广,宋开庆元年(1259)偕弟福、禄、贵、清由湘潭迁湘乡江边。通公六世孙大郎公,明洪武15年(1382)偕伯父斗雷公迁居湘乡泥湾,旋迁二十二都亭子塘,递迁大塘,为大塘始迁祖,今属双峰。族谱始修于清嘉庆13年(1808),同治8年(1869)续修,1928年三修,1943年四修。派语:潮澜兴世代,文武定升平,仁义承先泽,忠良启后英,传家倡正学,留槛表贤声,积德培根本,枝开叶茂荣。本族名人朱萱,字尧阶,与曾国藩、罗泽南讲学邑中;朱费隐、朱玉崧兄弟,国民革命军少将。
17-双峰大石朱氏
始祖圣基公,讳通,南宋开禧元年(1205)携子太
广、太福、太禄、太文、太贵、。太清、太儒立业湘潭
唐兴湾,后太文公世居湘潭;太广、太福、太禄、太贵四公转迁江边、科坳、唐冲,称江边朱氏;太清公于宋开庆年间由湘潭迁湘乡大石高塘,今属双峰,后人居于大石、小富、赛田、白杨一带,称大石朱氏。太清公传六世至希政、希文、希斌、希敏。希政公,字景忠,号嗣源,明朝人,生四子:瑞、珍、琼、瓊。族谱始修于明崇祯9年(1636),至1999年七修,人丁67764人。派语:大诚宗有庆,万子得奇方,福寿广文庭,元昌正与继,太原理彦士,梦应世希公,必惟天仲志,汉以胜朝隆,先祖增光德,贤达代嗣兴,家邦扬显烈,宇宙乐屏平,所性炳前徽,相期务归极,人道允钦崇,鉴观昭上际。
18-双峰泉坝朱氏
始祖密公,字广章,原籍江南泰和县千秋乡,后徙永新县义禾乡新城里。明成化2年(1466)设教湖南湘乡宣丰二十都地名花家窑,今属双峰。长子国祥定居泉坝。清乾隆41年(1776)建宗祠于泉坝。清嘉庆间始修族谱,咸丰8年(1858)二修,1929年三修,1999年四修。老班序:国朝喜尚德,添象文名景,远维新隆,盛,启后振家声。三修班序:创邦光扬显,南楚庆泽长,自昔渊源远,安湘世代昌。
19-双峰塞海朱氏
始迁祖受钦公,元至正25年(1365)自江西迁此,在当地采煤定居。
娄底西阳朗潭朱氏始祖通公,居江西吉安吉水县白水保,自江西迁湖南湘潭县唐兴湾。至国器公,明嘉靖年间自唐兴湾迁湘乡谷水唐湾。至始迁祖朝元公,定居西阳朗潭,今属娄底。后裔散居西阳、杉山、大科、小碧等处。
20-醴陵仙山长岭朱氏
始迁祖义甫公,元至正年间自江西高安县迁此。族
人分布于绿口、晓岭、金鱼石等处。1919年四修族谱。
21-醴陵黄竹弄朱氏
始迁祖智甫公,元季自江西高安迁此。族人分布于高沙洲、绿口、胡琴滩。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 3000人。
22-醴陵宝架楼朱氏
始迁祖圣谟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迁此。
23-醴陵高塘冲朱氏
始迁祖政甫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高安迁此。至
1948年,全族人口约1000人。
24-醴陵李家渡朱氏
始迁祖隆公,明洪武4年(1371)自江西吉安迁此。
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1000人。
25-醴陵妙村朱氏 始迁祖瑞昇公,明嘉靖间自衡山迁
此。族人分布于攸坞、栗山坝。至 1948 年,全族人口
约200人。
26-醴陵长岭朱氏
先世清顺治间迁此。族人分布于金鱼石。至1948
年,全族人口约380人。
27-醴陵石矶头朱氏
先世康熙初年自福建汀州迁此。至1948年,全族
人口共822人。
28-醴陵普口市朱氏
始迁祖正柏公,清康熙初年自江西定南迁此。族人,至1948年,全族人口共2015人
29-醴陵官庄朱氏
始迁祖腾汉公,清康熙8年(1669)自长沙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300人。
30-醴陵龚家坊朱氏
先世清康熙末年自江西赣州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300人。
31-醴陵渔潭洲朱氏
始迁祖三鸣公,清康熙间自江西迁此。族人分布于下浦口。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32-醴陵黄田朱氏
始迁祖文宗公,清雍正初年自湖北监利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33-醴陵赤竹岭朱氏
始迁祖孟循、孟雷、孟伯,清雍正间自江西万载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34-醴陵虹桥朱氏
始迁祖发荣公,清嘉庆间自广东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共60人。
35-醴陵正阳洪朱氏
始迁祖文晖公,清光绪初年自福建迁此。
36-醴陵豆田、东河街朱氏
始迁祖法觐公,由江西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40人。
37-攸县谭家拢朱氏
始祖师古公,唐中丞,引兵镇新安,遂家安徽歙县。九派祖熹公,宋建炎4年(1130)提举南京,十六传至积善公,子二:茂芝、紫芝。茂艺公,字尚奇,明代任湖北勋阳府都司,解组后迁湘,立基于攸县谭家陇,派衍五房。族人分布于中兴镇、安西乡、善化乡、宏翘乡等地。至1948年,已传12代,共12500余人。宗祠在中兴镇。
38-茶陵朱氏
始迁祖光海、光湖二公,元末自福建建阳游学楚地,分别留居境内秩堂、沂江、潞水。
39-茶陵坑口朱氏
先世清康熙30年(1691)由江西赣州五云桥迁此。炎陵康乐石鼓朱氏
40-始迁祖有科公,明末自广东辽水迁此
41-炎陵霞阳南流朱氏
始迁祖玉兴公兄弟,清顺治间自衡阳弃官迁此。后裔徙大江、视坑。
41-炎陵稿东朱氏
始迁祖有喜公,清康熙4年(1665)自广东辽水迁此。
42-炎陵下湾朱氏
始迁祖有万公,清康熙 39 年(1700)自广东辽水迁下湾,今属水口镇。
43-炎陵沔渡圩清朱氏
先世清雍正年间自广东五华迁此。
44-衡山朱氏
该族以汉大司农邑公为一代,三十三代至宋时宏道公,派衍长、衡二郡十三房,子孙散居长、株、潭、攸、醴、衡、常、祁诸县。清初建总祠于衡山城南。清乾隆28年(1763)十三房合修族谱,1940年六修。其中六房始祖懋循公,字昭玉,原籍江西永新,任武昌府,爱黄州黄陂山水之胜,遂家于此。八代瑞书公,字伯祥,任重庆府通判,升淮安驿盐道,解组始迁衡山县朝字十区横山,今分白果、大泉、马带、灯山黄仑坝等支。班行:礼法先型懋,仁心德泽长,诗书昭简策,宗绪永垂金。芳,家学传经义,象贤振雅林,文光培善庆,祥发式南。
45-邵阳义胜朱氏
始迁祖孝麒公,明洪武7年(1374)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坻迁湘,开基于邵阳县义胜乡第十二保泉口铺。族人分布于义胜乡、行仁乡、时雍乡等地。至1948年,已传25代,共2000人。宗祠在义胜乡十二保祁邵通衢之侧。
46-邵阳桐江朱氏
始迁祖新楚公,官指挥,明永乐2年(1404)由安徽桐城就地乡圳上初迁邵阳小东路夜光塘,继迁中乡三都百丈山官冲坪。三世祖德是公,再迁桐江上游朱家坝。清威丰11年(1861)始修族谱,光绪31年(1905)、1937年、1995年续修。班行:新荣德文兴思永,添风定仁光,长守本有则,乾坤世代昌,希良原宗政,应国裔万春,绍述承先绪,立志笃亲贤,言行能方正,邦家庆安全。
47-邵阳银录朱氏
始祖铭公,世居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千秋乡水伯保梅子坡圳上,五代孙俊福、荣绍,明洪武初同迁邵阳,俊福居北乡西坪银录村,荣绍居东乡朱街坊竹头湾。清嘉庆11年(1806)始修族谱,咸丰10年(1860)、光绪16年(1890)、1921年、1952年续修。光绪间建宗祠于银录。俊福房旧班:俊南原世应,添志景文廷,学孟大吉昌,永正乾坤久。荣绍房旧班:荣珑茂孝昱,才必景思文,志廷学宗有,载兴乾坤久。新班:芳训开先德,渊微发后贤,彝伦昭楚盛,继述灿徽传。
48-邵阳泥湾朱氏
始祖淇清公,江西庐陵人,子绍铨、绍锡。铨生复,锡生安,明正德中,复及安皆徙邵阳富阳乡二都泥湾,今属新邵。
49-邵东横田朱氏
宋代始祖钦公,五世孝庄公知吉州事,复籍庐陵。十世元藻公迁东界彭塘庄。十九世仲郇公析居枫林。二十二世安公由江西迁居楚南邵陵东乡泥湾。又传四世禄公,清初由郡城东关外高家巷卜籍于邵东万安乡横田。1913年横田朱氏贤公房纂有支谱。班次:泰民安顺邦,
学成登大廷,膺锡思祖德,世泽庆恒新。
50-武冈岷王朱氏
明太祖第十八子岷庄王梗,洪武28年(1395)就国云南,永乐21年(1423)徙武冈州。
51-武冈石梅团朱氏
始迁祖才柏。
52-绥宁朱氏
始迁祖海清公,饶州(今江西波阳县)人,宋代迁绥宁县阳溪、瓮溪(今东山侗族乡境)落籍,后裔今分布于东山武阳、在市等地。
53-岳阳朱氏
岑川支祖江公、京公,江公第三子应昂,生天鉴、天镇、天铎。天鉴长子友才,迁辽东沈阳,次子有经,生三子,长宗德,传绍友迁盘山高桥。次成德,迁巴陵,传绍海,转迁牛角铺。天镇为塘冲门祖。天铎为大丰山祖,传至绍孔,迁牛角铺。江公第五子应晨为嘴头门祖。京公七子,长应钢,子天祥生友江,迁山后、湘潭等处。三应铨,第三子天显为巴陵增华堂祖。第四子天正,为岭背园、田背祖。传克股,迁肥田榔杭。传绍纪,迁巴陵大城池。传本敬,迁烟舟大湾屋。七应升,生天宣、天文,为巴陵双石祖。天宣传孟德,迁临湘西井。天文传惟斌、惟汰,迁常德。
54-湘阴荣家山朱氏
始祖千一公,南宋时自建阳迁居江苏吴县。十二传至尚一公,清顺治年间自吴县徙居湘阴东乡十二都荣家山。清乾隆55年(1790)、咸丰2年(1852)、光绪11年(1885)纂有族谱。
55-湘阴朱氏
始迁祖应长公,明万历间官湘阴教谕,遂自平江岑川移家湘阴。1924年五修族谱。
56-湘阴朱氏
明洪武初,长沙校尉国才公借弟国兴、国珍由江西南昌府铁树观迁楚南。国兴落业平江岑川丰仓;国珍落业湘阴团林头。而国才公寓居湘阴龙风桥,二派景祥家东门外望东桥大鸭头,四派子显明成化时徙樟树港朱家冲;子能仍居大鸭头;子泰由望东桥徙沅邑叶婆塘,其子复回朱公托古塘村;子高、子贤、子通、子颜分析漕深港枫树园、余家坑。又二派景瑞孙子昭迁居牛坎圾,子奇转徒星沙王衙口,子超则世守居地。清乾隆间始修获谱,同治11年(1872)三修。前十六代旧派:守国景友,子单王廷,正应之天,永庆能良,乾隆37年续二十代派:光宗逢泰运,继祖启昌文,木培枝必茂,千亿大芳声。
57-湘阴六都朱氏
始迁祖崇尧公,明万历中自南直隶吴县迁湘阴六都,今属汨罗。
58-湘阴磊石朱氏
始迁祖秀二公,原籍平江岑川,明正统8年(1443)迁湘阴磊石,今属汨罗。
59-华容三封寺柿树港朱氏
始祖在公(十三世),至十八世浩良,住福建建阳县,任浙江台州府知府、谏议大夫。元至正初,弃职从台州避居湖南临湘南村熊家坡狮山,至正9年(1949)转徙华容东乡骊源桥(今三封寺柿树村)南二里许落居。子五,次子孟政居岳阳东乡,五子孟敦仍居狮山,三子孟敬、四子孟教同居华容,现集居白鼎山、许家沟、万庾,散居松木桥、宋家嘴、南山等地。宗派:孔孟美文明,大贤本添成,惟吾崇正学,克绍盛光荣。新派:仁德怀先绪,儒宗道永钦,敦培观继述,佑启裕后昆。1992年续派:哲良繁章华,立志振昌兴,守训宏达礼,安国庆世平。
60-华容普圣堂朱氏
始祖小友公(二十世),字昌后,号开轩,因兵乱,元至正末年携弟由江西徙湖北石首东乡落居。历经十八世训春,甚感生活维艰,清道光年间从石首迁华容城南普圣堂(今护城前进村)落居。宗派:(自二十四世起)在政蒙天元,民孙世希贤。增派:启心承先训,家宅永传芳。新派:怀仁宜盛发,从善自荣昌,忠孝定谋远,文章华国良。该支名人朱婴,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司法部副部长、西北大学党委书记。朱轮,婴之三弟,历任江西赣州市市长、书记,河南省委组织部长、省委常委。
61-华容集成垸朱氏
与华容普圣堂朱氏同出一源。始祖炀公(十七世),字千一,于南宋末年迁浏北淳口。炀之子秀第五子万舞,元江陵路总督,清浪卫指挥,官籍监利,其后裔清末民初迁华容集成垸。现集居集成、大港一带,分居砖桥、塔市驿、城关等地。老派:文教绍先哲,家声期明光,荣显传经济,敦宗必大彰。才房老派:任世洪秉,懋修道学。淳口原派:学正源延远,材良枝益芬,太平昭盛世,庆会步青云。合派:同源思正本,继志振宗功,玉树涵培久,金章锡受隆。
62-华容津湖烷朱氏
始迁祖树村公(“家”字派),祖居江西,由司衡迁居宁乡赤岗,因生计,清光绪20年(1894)迁华容津湖坑,后人分布华光、鼎山庙和石首章华港、南县集贤垸等处。派语:万必志添良,正成勋绍芳,贤才际泰运,家国美鸿章。
63-平江岑川殂头朱氏
始迁祖柱公,南宋建炎间因避兵乱自婺源迁此。
64-平江朱氏
始祖邑公,字仲卿,号忠信,庐江舒城人,世居徐州沛县朱陈村,后迁桐乡。三十五世至延广公,字荣德,号端人,原籍江西端州府高安县林溪湖,后迁铁柱观朱家村。又四世至忠山公,字盛翁,号茂亭,元末由江西迁居平江,生三子:光夫为梓岗祖;荣夫为画桥祖;显夫为石塘祖。清同治7年(1868)四修族谱。
65-常德朱氏一
始祖(唐)环公,九世至熹公、清公,清公裔二十世至中规公生二子:福升、福恒,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吉水县拖船埠迁常德,升公居青泥湖西岸牛桥冲;恒公居南岸新桥嘴。恒公长子寿世居故址,次子寿身迁居汉寿朱杨湾。清道光8年(1828)恒、升二房纂
修族谱,咸丰9年(1859)、光绪11年(1885)、1947
年续修。
66-常德朱氏二
一世祖纹修公,明永乐间自江西南昌迁居湖南常德北关外穿紫桥,越二世林公复徙本邑前乡上得村栗树坪。1925年续修族谱。
67-桃源木塘朱氏
始祖珍禹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迁桃源县东杜青村朱家园。至1948年,已传19代,共300人,分布于朱家冲、莲子埔等地。清光绪22年(1896)建宗祠于朱家河。
68-桃源灵岩朱氏
先世清康熙50年(1711)由江西迁桃源县北灵岩之雅儒填。至1948年,全族人口2000余人,分布于罗汉寺、黄坡庄等地。宗祠在雅儒填。族谱创修于清光绪5年(1879),1937年续修。
69-桃源绿萝朱氏
始迁祖文安公,明初由江西丰城迁居桃源县南绿萝坪。孙翰公,移居金溪厂。明。末兵乱,存者11人,幸八世诞公,有子6人;瑚公,子7人,即所谓六、七两房。老祠在绿萝,新祠在瓦渣坪。清道光3年(1823)创修族谱,光绪12年(1886)、1924年、1935年续修。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2000余人,分布于狮子岩、两家冲、陬溪、叶溪、柳岔冲、朱家冲及常德阴树湾等处。
70-汉寿朱氏
始祖环公,二十一世尚德(庆二)、福升、福恒、小朱真公、祥远叔侄九人明永乐初自江西丰城、吉水等迁楚,分别落业汉寿西洋桥、新桥咀、堑板、常德官桥坪、汉寿朱家村、浏浃河等地。1994年六祠纂修联谱。合派:泰运展经纶,诗书华阀阅,凤彩兆家祥,龙章崇绪正,著述绍繁昌,功献昭英述,达道复扬名,韬略隆贤哲。
71-汉寿朱家铺朱氏
始迁祖仪然、祥然、俊然、斐然四公,明永乐间由江西丰城县拖船镇泊濂村迁居湖南龙阳马头山,即今汉寿县朱家铺镇,1994年六修,2003年七修族谱。旧派:胜用昭伏克伯兮,然林日汝之世其,文国必如真士志,孟宏大一以于时,正良元仲思吾继,可懋邦宗永景维,若启怀崇方鼎有,华光彦达述前微。三宗派语:可行则思常,道源以善继,吾家敬守之,子孙必昌式,志学宗圣贤,光裕崇仁义,国宝重儒珍,忠良待显遂。旧派“于”字后改用三宗派语“崇”字后。
72-石门二都朱氏
先世明成化间自澧州迁此,原籍江西。
73-慈利三里朱氏
始祖圭公,字初八,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漳江门水官桥得胜堤大栗树人,南宋绍兴间进士,任慈利知县,后升常德府,解组后卜居慈利,卒葬县东落马坡。六世孙思济于明洪武初擒慈利土司覃屋,封谷用大元帅。后裔称三里朱氏,衍为麟、寿、纪三房。族人分布于环溪镇、溪渔乡、长宜乡、广林乡、龙景乡及大庸、桑植、石的、湖北等地。至1948年,已传27代,共四万余人。总祠在慈利县城内。明嘉靖、万历间纂有族谱,毁于兵。清顺治间重修,康熙间续修,道光同治间各修房谱,称三修;光绪15年(1889)合修房谱,称四修:1931年五修,2004年六修。六修时麟房入谱人数19187人,其中新入8769人;寿房入谱人数9483人,其中新入2693人;纪房入谱人数20183人,其中新入 7116人。共计声邵
六修时新增人丁18578人。字派:(自十八世始)迪咸际纯熙允敷常宪克敦典彝若斯愈蕃惟是恒孳昌盛继述福介以时。1931 年慈利朱氏十祠议定派语:先祖常有言,德行士之基,伦敦可及远,安定乃其宜,心忠才愈良,法立民用持,本治克永保,功业启平时,国大宗必强,子贤家以维,文章化成日,万代自仁慈。
74-慈利辰宗朱氏
先世居南昌,明永乐间迁辰州。清康熙间,时禄公自沅陵迁居慈利,生六子。嘉庆2年(1797)创修草谱,1914年续修,2004年三修。字派:龙虎风云会,富贵光裕宽,原存祖德远,洪福自天永,廷朝太时启,文元必宗之,经纶锦学业,家运际昌亨,开国贤良盛,安邦显大明,承先思继序,传述有书声。
75-慈利三甲朱氏
始祖瑾公,为俨环公十三代孙,南宋绍定间,与胞弟圭公同举进士,淳祐3年(1243)圭公任慈姑州牧,瑾公任武陵知县,因金兵南侵,兄弟遂留居慈利。瑾裔分为一、三、五、六、八九、十甲,裔称三里朱氏。瑾裔五传至添锡公,分为三甲。清咸丰间创修草谱,1927年二修,1932年三修,2005年四修。四修时上谱人数18163人,其中已故11405人,现有人数6758人,多居县南龙潭河。大房派语:初良孟延子添仕均万永显仁世文宗登嗣必赤德绍南正慈方休声际会昌。
76-慈利九甲朱氏
江西始祖瑰公,传至十二代梦云,生瑾公(初六)、珪公(初八),原籍江西南昌,瑾公任武陵事,珪公任慈姑州事。因金人南侵,不克归里,定居慈利九渡溪。瑾公六世添福为一甲祖,添富为二甲祖,添锡为三甲祖,添铭为四甲祖,添钦为五甲祖,添甫为六甲祖,添济为七甲祖,添铅为八甲祖,添秉为九甲祖,添从、添祥为十甲祖。九甲族谱始修于清光绪20年(1894),1938年续修,2002年三修,族人3600余人。字派:初良孟延,子添仕单,祖悦景绍,廷可守长,邦有道单,世上洪熙,永正家学,传衍先师,厚德广福,敬修立基,明昭文治,万年於斯,宽宏大量,湘秀满堂,栋梁保太平。
77-桑植朱氏一支
先世明洪武22年(1389)自江西饶州安福县荷花院以千户调守安福所而落籍桑植。后嗣五大支,聚居子今澧源镇朱家台、南岔乡江边、洪家关乡朱家坪、五里桥乡朱家冲、瑞塔铺乡东旺坪,县城、尚家坪、木耳坪、桥白弯、江口等地亦有少量分布。
78-桑植朱氏二支
始祖文公,明洪武5年(1373)自安乡南平以昭信校尉大河卫管军百户调屯九溪卫安福所落籍,后人主要分布于今五里桥乡之朱家坪、丹家坪。
79-益阳跳石朱氏
始迁祖汝斌公,明洪武3年(1370)自江西丰城避乱来此。其后衍居欧公店、西坝村、南坝、血脉村等地。
80-益阳黄溪桥朱氏
始迁祖萃贤公,明洪武年间自江西迁此。后裔居西坝村、车田坊、大花村、黄蜂塘等地。
81-益阳老牛塘朱氏
始迁祖文班公,清康熙年间自安徽经商来此。其后衍居庙仑上一带。
82-益阳合兴坑朱氏
始迁祖玉生公,清雍正年间自江西来此开垦定居。益阳83-沧水铺朱氏
始迁祖顺荣公,清乾隆年间自江西来此经商,后裔居绿荷冲、滴水村等地。
84-桃江长乐街朱氏
始迁祖庆一公,元末自江西吉安迁此,后徙黄泥湖、朱家湖开垦,后裔居新市渡、香池冲、朱家坪。
85-桃江牛田朱氏
始迁祖元明公,清雍正时由江西经商至益阳,卜居桃江牛田。
86-桂阳朱氏
始祖均玉公,字方平,先世婺源人,咸淳间值宋元兵变,均玉公以武职总戎与均贤、均圣、均琪自江南来楚,后卸官职,籍于桂阳。均玉公居上蓝田,均贤、均圣二公卜居上下草田,均琪公居下蓝田。均玉公四传而生俊可、用可、万可。俊公生奇叟,仍居蓝田;用公生和叟,移居常宁;万公之子富叟生宁伯,宁伯子三:子全移居县北二十里园里,子仁世居故土,子朝卜居聂锡。至1988年,全县共2501户,10000人,占总人口1.42%。明万历25年(1597)均玉公裔始修族谱,1936年六修俊、用、万三房派语:鼎列金山峻,咸和沛泽长,渊源崇宝训,集注肇前芳,交泰占亨吉,中孚喜颂扬,英豪淮右起,器宇表轩昂。
87-宜章璜头朱氏
始祖五经公,自金陵砀山迁居桂阳。至宜国公,明时由桂阳迁居宜章璜头。至1949年,已传37代,共400余人。宗祠在璜头。
88-汝城外沙白沙朱氏
始祖毗公,字玉田,江苏徐州府砀山县人。后唐明宗时随父坝公节度广州,父卒葬乐昌下马桥,公归汴过桂阳,因家得靖。三派祖日兴公居汝城长宁乡廊木坊,七派祖思本公自廊木徙居外沙,量义徙居白沙。族人分布于长宁、文明、太白、首善、津泰、新民等乡镇。至1948年,已传40余代,人口20000余。宗祠在外沙村。族谱创修于明景泰3年(1452),清雍正10年(1732)续修,乾隆53年(1788)三修,道光7年(1827)四修,同治6年(1867)五修,1918年六修,2000年七修。派语:惟守王日,继承先世,孔绍文明(克大其家),存仁由义,性裕中和,事宏经济,德崇业广,休全用备,永隆作述,光昭万亿。本族名人外沙世系二十一世朱英,字时杰,号诚庵,明时官甘肃巡抚、两广总督、右都御史,累加太子少保,著有《诚庵奏稿》、《认真子集》传世。三十七世朱良才,字少时,号乘隆,解放军上将。白沙世系十二世经贯公,字汝唯,宋宁宗庆元间钦赐状元。
89-汝城埠头、西城朱氏
始祖毗公,字玉田,十一世至明时周熊公生有四子:必能、必文、必聪、必秀。必能公历三传而至朝瑞公,徙居桂阳埠头(今属汝城),必聪徙居桂阳西城(今属汝城),子孙散居山口等地。1913年能、聪二房合修族谱,2002年续修,新录丁口1431人。埠头排行:朝廷元良,一永万世,嘉贤维邦,继承国治,光先忠义。西城排行:文学明廷重,德行清国光,忠义祖宗美,孝友世永传。同增排行:忠义传道尊,孝友思相会,泽裕咸垂训,书礼益昌荣。
90-汝城秀水朱氏
始祖毗公,七世祖量本公徙居汝城外沙,十九世祖攀龙、攀凤、攀麒、攀麟。攀麒生子五:思谦、思让嗣论;思谏、思议仍居外沙:思谅于明洪武25年(1392)迁居秀水。2000年秀水朱氏第九届续谱,派语同外沙、白沙朱氏。
91-汝城廊木朱氏
始祖毗公,字玉田,居汝城得靖,生万珠、万传。万珠仍居汝城,万传北归砀山。万珠生七子,第五子日兴,由得靖迁居长宁乡廊木坊。七世量继、量本、量义、量蒋、量满,量本居外沙,量满迁资兴,量继居廊木上楼,量义仍居廊木,量蒋失传。2004年廊木朱氏量继公裔兰江房,量义公裔廊木房、洞头房、烟竹房等续修族谱。字派:万如昌大有,宗显用家兴,礼乐传国宾,诗书启后贤,龙章能宠锡,风诰膺福绵。
92-汝城大村朱氏
始迁祖进士公,原籍江苏徐州府砀山县,北宋仁宗时迁汝城县大村。至1932年,已传34代,共600余人。
93-汝城岭头朱氏
始迁祖俊伯公,明洪武间由江南省砀山县迁汝城县岭头。至1932年,已传22代,200余人。
94-汝城西湖朱氏
始迁祖东伯公,明洪武间由江南省砀山县迁汝城县西湖。传十二世良次迁杉树拢。至1932年,已传20代,200人。
95-汝城沿坪埂朱氏
清康熙时由广东仁化县渡洛迁汝城沿坪埂。至1932年,丁口100余人。
96-汝城官冲朱氏
始迁祖明異公,清时由资兴县秀琉迁汝城官冲。至1932年,已传7代,丁口100余人。
97-道县新车朱氏
始祖政公,字颐德,号施家,山东沂州府莒州箕屋山人,唐乾符间,奉旨为总管行军刺史,追剿黄巢,由荆衡抵西粤贺州,卒于途,其子南强、南武、南仲扶梓归至湖南道县西乡新车,奉诏赐葬,遂以新车为家。族人分布于尚义乡新车对河处、
新仁乡、崇礼乡、广贤乡及江华县等地。至1949年,已传46代,共20000余人。总祠在新车老宅。
98-道县禾塘塘下村朱氏
始祖崇泰公,二世显忠,三世天生字样明,山东人,生于宋宝庆3年(1227),咸淳元年(1265)授湖广平节度使,因旨贬营道州卫,终于住所。子孙择居于登封乡(今午田乡)禾塘塘下村。族人分布午田、寺下、塘下、宝塔脚、蒋家洞、八家、新车、烟丝垒、五福、红盆等村。
99-蓝山在城乡八溪洞朱氏
始迁祖云減公,宋朝人,由桂阳宦游来蓝山。至十六代华翰分居八溪洞。至1931年,凡22户,男56人,女49人,共105人。
100-蓝山在城乡花果园朱氏
始迁祖贤公,宋绍兴间由江西泰和县来蓝,居楠木桥。六代景云迁塔下洞。二十代俊生,清顺治迁花果园。至1931年,凡91户,男256人,女270人,共526人。
101-蓝山在城乡史家冈朱氏
始祖贤公,十二代孔训,明洪武间自蓝山塔下洞迁此。至1931年,凡21户,男43人,女41人,共84人。
102-蓝山舜乡所城朱氏
始祖一君公,明洪武时山东武定县武举,后裔明万历时迁此。至1931年,凡30户,男59人,女57人,共116人。
103-蓝山凤感乡马骆湾朱氏
始迁祖化章公,清康熙时由广东乳源迁此。至1931年,凡5户,男12人,女10人,共22人。
104-蓝山在城乡白书房朱氏
始祖贤公。二十五代朝幹公,清康熙时由花果园迁此。至1931年,凡91户,男256人,女270人,共526
人。
105-蓝山舜乡彭家围朱氏
始迁祖伯思公,清乾隆时自蓝山花果园迁此。至1931年,凡12户,男35人,女37人,共72人。
106-蓝山源头洞朱氏
始祖贤公,二十六世祖某,清乾隆间自花园迁此。至1933年,共202人。
107-蓝山凤感乡朝水庙朱氏
始迁祖福才公,清同治间由临武县迁此。至1931年,凡18户,男25人,女23人,共48人。
108-新田古牛岗朱氏
始迁祖子明公,字秀华,因宋末之乱徙宁远,越三世至康祥公,行二,由宁远美水坊迁此。至1949年,已传22代,共350人。
109-新田博大乡枝宅背朱氏
始迁祖一林公,清时自零陵县因逃难迁此定居。至1949年,已传10代,共120人。宗110-祠在枝宅背村。
新田万义乡朱家村朱氏
始迁祖读公,清时由江西泰和迁此。至1949年,已传12代,共120人。宗祠在罗家坪。
111-溆浦鹤田城朱氏
始迁祖太通、胡保公,明永乐2年(1404)由贵州五开卫拨屯,徙溆浦县鹤田珑。
溆浦朱家湾、低庄朱氏
始迁祖梦麟公,原籍新化,后徙溆浦,居朱家湾、低庄。
112-溆浦县城朱氏
始迁祖隆锦公,清乾隆时由湘乡徙溆浦县城。
113-溆浦罗公坡朱氏
始迁祖斌公,清嘉庆2年(1797)自湘乡徙溆浦罗公坡。
114-溆浦岩屋冲朱氏
始迁祖朝清公,自四川徙溆浦岩屋冲。
115-溆浦窑头坡朱氏
始迁祖增魁公,原籍湘乡,清道光时徙溆浦窑头坡。
116-麻阳郭公坪牛粘坪朱氏
始迁祖天毓公,原籍江西省南昌府丰城县圳坎上,后徙湖南辰溪麻田。子二:启宏、启福,明永乐2年(1404)因瑶民作乱,启宏迁麻阳牛粘坪,启福迁贵州铜仁柞桑坪定居。老派:天启惟秉本,成一朝文有,廷仕之仁光。新派:光宗懋修德,显祖重贤哲,能绍先圣学,齐家必正国,明道永隆师,荣秀昌万代。
117-麻阳朱家城朱氏
先世原籍江西圳坎上,明永乐年间徙麻阳王岔(今属兰村乡辖)。至十一世朝定兄弟三人逼徙怀化、辰溪及湖北省燕子溪(长、次二房);惟朝定因病难以远行,落业于现和平溪乡之朱家拢,民国初,十六世孙世清迁大桥溪。派语:万宝锦仕才,国如用在启,朝庭忠正道世代永升平。续派:先子重俊英,存心理应昌,文章显宗纪,武祖开明江,业建光前远,书海裕后长,万枝同
一本,泽远永发扬。
118-麻阳大禾田朱氏
派语:永升高继祖,朝贵儒运兴,宏世云志天,大振玉皇宗,仕学元光会。
119-新化朱氏
始迁祖娱本公,为避宋末之乱自江西永丰贸易来湘,卜居新化东门外井头街。生五子:魁伍、洪寿、庆丰、裔昌、恒久。后分迁永宁八都、渭溪、周家冲,后移石鼓村、段心庙、下渡江、杨家桥、石板村、萧家坳、石槽等处。族谱始修不详,清乾隆28年(1763)二修,同治4年(1865)三修,1944年四修,1995年五修。长房班次:魁侯经广芝,烈文长思国,永正万代光(明)。
二房班次:洪兴家和顺,永振逢光明,子一通显戴(成)。
三房班次:庆明仲永万,兴秀添大友,仁义礼智信(家)。
四房班次:裔添文应敏,永廷显思仲(华)。五房班次:恒振家声绪,绍思显英国,良永应泰昌(富)。五房合派:新安勤述作,裕后益流芳。
(信息来源:朱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