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朱氏概况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2/12/10|浏览量:2115

六(lù)安,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别称“皋城”,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西翼,地理意义上的“皖西”特指六安。六安地处江淮,东衔吴越,西领荆楚,北接中原;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全市总面积15451.2平方公里  ;辖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3个市辖区和霍邱县、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4个县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六安市常住人口为4393699人。 

    六安之名始于汉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因舜封皋陶于六,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六安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 ,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六安市有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穿过全境,距新建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半个小时车程,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2018年2月,六安市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六安市区朱氏  六安市朱氏有黟屏山朱氏后裔。屏山朱氏是朱在幼子朱铅的后裔。其15世孙朱元斗、朱世浩在乾隆后期从屏山迁居六安发族。

寿县朱氏 寿县朱氏最早见于隋唐时代.据有关资料载,隋唐五代时期,北方朱姓的分布地区,除永城朱氏,昌平朱氏和砀山朱氏的地区外,如寿州(今安微寿县)、京兆、青州、滁州等地,都有朱姓人物见于史载。

霍邱县朱氏  霍邱县朱氏约7.5万人,从阜南迁来朱氏约0.8万人。

   霍邱县历史上屡经战火,水旱虫灾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大量荒地无人耕种。故明洪武二年(1369)下移民垦荒令,从四面八方移民垦荒。当年苏州昌门朱氏迁来曷居备南部故曰朱老荒,堂号曰遵训。长集、洪集一支从山东迁来,堂号曰正学。高镇也是从山东迁来。叶集、姚李是元至正年间(1341—1367)从河南夏邑(古沛国郡属地)迁来山内,明初转迁霍邱,堂号曰敦本。柴岗一支是一百多年前从河南商城花园山迁来,堂号遵训,新修谱又改为和顺。石庙一支也是从阜南朱寨迁来。东乡朱老台孜始祖是从福建尤溪迁来,先凤阳转寿县,明初定居朱老台,政堂号为槐里,而后裔朱庆、朱九会分居寿县迎河集一河之隔却废槐里而立柏庐。城关还有一支也是山东迁来,堂号亦为槐里。

    分支汝昌公于洪武三年(1370年)从衮州府、滕县、枣龙庄迁颍,越数世一支后裔迁居霍邱西部,发展再分支居朱港、朱台、吴集、朱老庄、周集、高塘、马四港、五塔、邵岗、石店、龙潭、户胡、城关,远到南京、合肥、长丰、凤阳、凤台、寿县、金寨、六安、铜陵等地,先人恢复了槐里堂。

    民国初年汝昌公17世孙朱记安兄弟,从阜南龙王乡朱营迁霍邱的宋店、石店、岔路定居,又17世德盛等迁周集段庙、范桥双圩、老楼、临水镇司口定居。

    霍邱朱氏家族人才辈出,明清时期有知县、道尹、候补知府、知府5人。民国时期将级军官2人,县处级以上6人。解放后任县处级(包括教授)以上22人。

 金寨县朱氏  金寨县朱姓在全县为第八大姓,人口7000多人。

(2022年4月4日19:28:45)

请各位宗亲补充新的资料。19819884266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朱亮祖(?-1380年),六安(今安徽六安)人,明朝开国将领,永嘉侯。

朱亮祖原是元朝义兵元帅,屡败朱元璋,后被俘归降,参与了明军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明夏政权的战役,并作为明军主力平定两广,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永嘉侯。他在镇守广东期间,与当地豪强勾结,使朱元璋冤杀番禺县令道同,最终被朱元璋察觉。

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朱亮祖被召回京师,与长子朱暹一同被鞭死,爵位废除,后被追认为胡惟庸逆党。

早年经历

朱亮祖早年曾召聚乡兵,镇压农民起义,因战绩出众,被元廷授为义兵元帅,后因形势所迫,率军南下江东,驻守于宁国府(治今安徽宣城)。

归降太祖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宁国,俘获朱亮祖,因其骁勇善战,仍让他担任原职。但朱亮祖在朱元璋麾下仅效力几个月,便叛归元朝,而后数次击败朱元璋的军队,再次占据宁国。朱元璋当时正攻打金陵,也无暇分兵征讨。

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命徐达率军围攻宁国,征讨朱亮祖。朱亮祖拼死突围,勇不可挡,还击伤猛将常遇春,诸将都不敢上前阻挡。朱元璋亲自到前线督战,这才擒获朱亮祖。朱亮祖被绑到朱元璋面前,对朱元璋道:“要杀就杀,您若不杀我,我就为您效死力。”朱元璋遂将他释放,留于麾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亮祖随朱元璋攻克南昌、九江,并参与鄱阳湖之战,夺取武昌,由枢密院判进封广信卫指挥使。

从平江南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李文忠在新城大败东吴将领李伯升。朱亮祖趁胜追击,连烧其营盘数十座,俘虏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缴获辎重无数。李伯升仅率数骑而逃。不久,朱亮祖又配合胡深,攻打福建军阀陈友定,由铅山出兵,进军浦城,攻克崇安、建阳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亮祖随军攻破桐庐余杭,升任浙江行省参政,协助李文忠镇守杭州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亮祖率数万军队讨伐方国珍,攻破天台台州,打得方国珍之弟方国瑛大败而逃。他追击至黄岩,降服守将哈儿鲁,夺取仙居等县。而后,朱亮祖又连破温州瑞安、盘屿,两次击败方国珍部将方明善,一直追到楚门。最终,方国瑛、方明善都投降朱亮祖。

累功封侯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是为明太祖。朱亮祖被授为征南副将军,随廖永忠由海路攻打广东,招降广东军阀何真。他随后进兵广西,攻克梧州,杀死元朝尚书普贤帖木儿,平定郁林、浔县、贵县等地。不久,朱亮祖与平章杨璟会师,攻克靖江(今广西桂林),又与廖永忠一同夺取南宁象州,终于平定广西全境。当他班师回朝时,太子朱标亲率百官到龙湾迎接。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大封功臣。朱亮祖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获赐铁券,子孙世袭。[10-11] 当时,明太祖钦定功臣三十四位,其中朱亮祖名列第二十七。

洪武四年(1371年),汤和傅友德率军伐蜀,分为水陆两路,征讨明夏政权,但都进展迟缓。明太祖便任命朱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让他增援伐蜀明军。但朱亮祖到达蜀地时,明军已经攻破成都,灭亡明夏。他只得去攻打尚未收复的州县。明军班师后,朱亮祖因擅杀军校,未获封赏。

洪武八年(1375年),朱亮祖随傅友德镇守北平,后又随李善长督理屯田,巡视海道。

洪武十年(1377年),明太祖派遣十八位公侯分祀岳镇海渎,其中朱亮祖祭祀南海

出镇广东

洪武十二年(1379年),朱亮祖出镇广东。他出身武夫,在镇多有不法之举,与执法甚严的番禺知县道同矛盾很深。 道同生性耿直,面对朱亮祖的威逼利诱,始终不为所动。

当时,番禺县(今广东广州)有很多土豪欺行霸市,市民稍有不从,就被他们诬陷下狱。道同抓捕土豪首领,并将其带枷游街。土豪都争相贿赂朱亮祖,请他出面说情。朱亮祖遂设席宴请道同,席间向他提起此事。道同不为所动,厉声道:“您身为大臣,怎能受小人役使?”朱亮祖见道同不允,次日便让人砸开枷锁,将被抓的土豪放走,还找借口鞭笞道同。

道同又依法惩处倚势作恶的富民罗氏。朱亮祖因罗氏是自己爱妾的亲属,又将其抢走。道同再也不能忍受,遂将朱亮祖的不法之事奏报明太祖。但朱亮祖却抢先上奏,诬称道同对上司傲慢无礼。明太祖不知详情,便派使臣前去赐死道同。他随后得到道同的奏章,方知事情原委,忙再派使臣前去赦免。两名使臣同日抵达番禺,但当赦免的使臣到达时,道同已经遇害。

鞭死除爵

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朱亮祖被明太祖召回南京,与儿子朱暹被一同鞭杀,永嘉侯爵位也被废除。 明太祖念其有功,仍命以侯礼安葬,还亲自为他撰写圹志。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亮祖被追定为胡惟庸逆党,次子朱昱坐罪被杀。

主要成就

朱亮祖早年曾为元朝镇压农民起义,战功卓著,后占据宁国,多次击败朱元璋的军队,在宁国之战中击伤猛将常遇春,以勇悍著称。他归附朱元璋后,参与了明军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的战争,又随军平定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为明朝的建立、统一作出了贡献。

朱亮祖与镇海

相传,朱亮祖镇守广州时,曾想在越秀山上营造府第,却在晚上做了个怪梦。他梦见山上飞起一条赤龙,对面海中(珠江)却飞起一条青龙,两条龙恶战一番,青龙不支潜入海中。次日,朱亮祖召集幕僚解梦,但众说纷纭。消息逐渐传开,最终传到朱元璋耳中。朱元璋让刘伯温解梦。刘伯温建议让朱亮祖在越秀山上建一四方塔以镇海妖。于是,朱亮祖便在山上建起五层楼,命名为望海楼,也就是后来的镇海楼。

朱暹(xiān)(?—1380),安徽六安人,明朝开国名将永嘉侯朱亮祖长子。其弟为青州千户、第二代永嘉侯朱昱。

朱暹以智勇称元末明初,数从亮祖征伐,以功任广东府军卫指挥使,正四品。明洪武十三年(1380)九月初三,朱元璋因道同案召朱亮祖至京,怒气之下将亮祖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朱暹俱鞭死。

后裔情况

朱暹之子朱孥子入住增城,生九子。兄弟九人永乐二年(1404年)七月十六日拨下高州府茂名县,散住各乡。惟次子朱敬忠与妻钟氏居茂名陕山村,有三子。敬忠次子朱织徙居广西-,长子朱宾、三子朱成留居茂名。

茂名朱氏统一行辈如下:祯祥鸿祖泽,哲嗣振家声,缵绪箕裘衍,高辉达殿廷。

 朱玉伦(1926~)霍邱城关人。华东大学皖北分校,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三分校、重庆大学化学系毕业。历任解放军第六步兵学校政治教员、解放西南战役及川南地区反匪反霸工作队员、国家地质部矿务原料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和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技术员、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副研究员和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岩矿测试》杂志副主编,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50 余篇。先后荣获国家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各1 项、三等奖3 项,现代光度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 ”奖一、二等奖各1 项,合著专著《矿物原料分析》和《岩石矿物分析》,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朱志澄(1926~)霍邱城关人。民国37 年(1948 年)参加民主青年同盟,次年加入共青团。1951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92 年因在高等教育中作出突出贡献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发表专著《逆冲推覆构造》和论文20 余篇,主译校英、俄专著4 本和译文数10 篇。参加编写《英汉地质辞典》等工具书3 本。


 朱学稳(1933~舒城县千人桥镇人,1952 年考入南京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国家地质部工作。1961 年,调任安徽地质局工程地质队工程师及大队技术负责人。1970 年,调至国家地质部南江大队,参加成(都)昆(明)铁路南段及渡口支线工程地质勘测设计与配合施工。其对泥石流、滑坡、地下水及软弱地基研究和改善铁路方案的设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77 年10 月,调至地质部岩溶地质研究所,历任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副所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协委员、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

朱学稳先后研究项目有:桂林岩溶地貌与地穴研究;四川岷山岩溶研究;岩溶峰林分布型式发育机制和模式研究;云南蒙自盆地农业发展的岩溶地质环境研究;湖南万峰岩、河南雪花洞、桂林冠岩等游览洞穴的科学论证及开发设计项目等。多次组织实施中英、中日、中奥、中美等联合考察岩溶和洞穴探险工作。其科研成果,分别获地质矿产部和四川省科技成果二等奖。80 年代以后,潜心于洞穴和中国南方峰林岩溶研究,逐渐形成了具有革新和首创特色的学术思想和风格。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微信图片_20220804184831.jpg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朱府囍酒.jpg

中华朱氏酒9.jp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