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朱氏概况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3/08/31|浏览量:1501

漳州,福建省辖地级市,是闽南民系城市之一,位于福建省最南部,漳州陆域地处北纬23°34’~25°15’,东经116°54’~118°08′之间,面积1260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略大于陆域。漳州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北有高山阻挡寒流侵袭,南有海洋调节,所处纬度较低。靠近北回归线,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截至2021年,漳州辖4个区、7个县, 市政府驻芗城区,截至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5054328人。 

漳州市区朱氏  漳州朱氏系文公长子塾公八世孙国泰公的后裔(何人何时入迁未载),现居住在市内芗城区、龙文区等地,共300多人。

长泰区朱氏  长泰区(原长泰县)是福建省朱姓人口较多的县之一。长泰朱氏早在明清时期就发展成为较大的支派。熹公长子朱塾7世孙朱镐迁居长泰东门外。 

龙海市朱氏  龙海朱氏是朱熹后裔。熹公长子塾公的7世孙朱镛,化名朱寮,迁居龙海, 为关头村、江鸟、关村的二世祖。镛公的次子国祯,字以义,迁龙海长福村(今 漳州百花村),四子国培,字以懿,迁龙海镇海关头村。

云霄县朱氏  云霄朱氏是文公长子塾公八世孙国泰公的裔孙,先居西林,后再迁大洞立业。裔孙聚居本县岳坑村、水头村人口 7000多人。散居在大径村、大洞村、溪坪村、屈后山村、白泉村、下塗村、胜洪村、火田村、古厝瑶村、七里铺村、乌营村、白石山村、中柱村、宣尾村、船场村、下径村、演武亭村、列屿城内村、后域村、上窖村、磔村、云陵镇下城村。合计人口 36000多人。

 漳浦县朱氏  漳浦朱氏始迁祖系文公长子塾公八世孙国泰公的后裔(何人何时入迁未载),现散居在县罗山村、水涵村、山南村、笼埔村、大南坂农场等地,人口约3000多人。

 诏安县朱氏  诏安朱氏系文公长子塾公八世孙国泰公后裔(何人何时入迁未载),现居住在县城沈风寮,约计500人。

 东山县朱氏  东山县是福建南端风景秀丽的海岛县。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属新设的漳浦县。嘉靖九年( 1530年)建诏安县,民国五年(1916年)正式建东山县。本县除主岛东山岛外还有32个小岛屿。总面积249平方公里,辖6镇1乡,全县人口约20万人,其中朱氏人口1.5万。仅县城所在地的西埔镇,就有5个村的居 民都姓朱,人称“五朱”,这“五朱”是:

    1.西埔镇宅山村朱氏:宅山村原名双山村,以虎山有两个山峰而命名,全村朱氏有4500人。1993年以前的10年,全村大专生仅10人、中专生16人;1993年以来的来的10年,出现博士、硕士 3人、大学本科51人、专科45人、中专124 人,合计223人,比增7.5倍。

    2.双髻村朱氏140户,700余人。清代有盐大使1人;现有硕士1人口,科局级2人,大学生5人。

    3.顶西埔村朱氏有199户1001人,其中男524人。民国有师副官1人。现有科级干部3人,大学生3人。

    4.西埔村朱氏有100多户,约500人。现有科级干部2人,大学生2人,中专生1人。

    5.铜陵镇朱氏现有裔孙约100户,约600人,散居在下街、东坑、爱门、下 田等地。清代有钦点御前侍卫1人,武举2人,千总1人。现有科局级4人,高 级职称1人。

 平和县朱氏   平和朱氏有二支:一支是熹公之曾孙濂公(埜公之孙,铚公之次子),宋末期 间,因乱世而客居上杭下金村(今永定簧竹巷),后又因避兵乱,携母、妻、儿、 媳流落至南靖县大坪社赤珠山口浮山(今平和县霞寨大坪)。尔后再迁徙南靖县河头乌石(今平和县九峰镇苏洋田心乌石)定居,开基立业。另一支是明太祖朱元璋后裔。现有约二万余人。经近七百年来繁衍生息,至今朱氏裔孙已遍播全县 各乡镇,其次迁徙县外、省外、海外的,约有二十余万人。


朱瑜,号崑岗,平和朱氏九世祖,生卒不明,大约生长在明万历(1527-1620年)至天启(1620-1627年)间,为福建省平和县朱文公(朱熹)后代。朱瑜,初任广西浔州贵县县丞,后升任山东兖州府护卫,并卒于山东兖州,朱瑜生有,朱凤起、启明、启鑰(音yue)、启圣、启胤、启秀等六子,及延赐、延彦、延东、延老、延城、延泽、延馨、媛、缵、缨、繥、缪、延麒、延麟等十四孙,明天启乙丑年(1625年)由其子启鑰(音yue)率孙延赐、延馨、延彦回乡(福建平和县九峰镇)为瑜公(崑岗)其妻曾氏朱妈慈惠造墓于平和县九峰镇城东村霞林埔,其后人就没有再回乡谒祖过,自1625 年至今已经过去了397年了,朱瑜正室儒人的坟墓及墓碑尚保存完整。(补充)

    本县历代政治文化情况:宋、元、明、清有文武官员57人,进士7人,举人 24人。民国时期有将军及县级以上官员13人,大学生10人。当代有部级1人, 厅级9人,处级39人,教授、专家、学者21人,高级职称52人,省劳模3人, 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 10人,硕士 23人。

(2022年4月4日20:32:28)

东山朱氏——书香门第


在福建漳州市东山县西埔镇宅山村有一座朱氏家庙,建于明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朱氏家庙前广场有11座明清时代朱氏后裔中举当官而竖的保存完好的石旗杆,十分壮观。目前,朱氏家庙及石旗杆已被列为东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朱氏——书香门第

朱氏家庙


根据《紫阳朱氏族谱》记载:宅山祖先,始于黄帝之孙颛项(公元前2550年),传51世至曹侠(公元前1029年)在山东曲阜,立邾族为国,邾侠传20世至邾夷鸿,去邾字右旁为朱(约公元前403年)在安徽相县生柁,立沛国,称正公,这是朱氏始祖。

东山朱氏——书香门第

家庙大门


传至朱熹长房十二世裔孙朱孟章,是云霄火田大洞村三世祖,也是宅山村始祖。出身布衣的朱孟章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后裔在传承若干代以后竟成为了享誉地方的书香门第。朱氏家庙前的广场左侧屹立着的11座明清时代保存完好的石旗杆,正是这段历史的最好佐证。


据宅山村二十世裔孙朱永璋介绍,这些旗杆石多数立于清朝,从康熙年间到光绪年间。在这些旗杆石群中,有一对旗杆石特别引人注目,旗杆石上一根雕龙石质旗杆高耸,青色的旗杆更显出旗杆石主人身份的高贵和与众不同,而这座旗杆正是后人为朱璇而立的。

东山朱氏——书香门第

家庙门口代表功名的石旗杆


朱璇是宅山朱氏十一世裔孙,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钦赐文林郎后,担任过抚州知府,官至户部主政。如今,在属于朱璇的祠堂里仍高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清朝康熙皇帝给予他的牌匾―― “玉壶冰鉴”,以表彰他在任内治理一方的功劳。


朱璇在获得功名之初,得以能够在朱氏家庙正堂上悬挂镏金牌匾。牌匾上写着文魁字样。然而,文魁的“魁”字却少了第一画的那一撇点。


这又是为什么?朱永璋道出了原委,原来作为这块匾的主人,朱璇希望朱氏的后代子孙能够奋发图强,在学问上有所成就,成为治世一方的父母官,建树能超过他,而那一点便由此人来续写。 巧合的是,在朱璇逝世后,朱氏子弟中有据可查的就出了六个贡生、四名举人、一位进士。

东山朱氏——书香门第

朱璇所题“文魁”匾额


据朱子周编《宅山村朱氏族谱》记载:历史以来,宅山村迁台湾人数很多(共有188人去台湾),是台胞重要祖居地。朱氏家庙也见证了海峡两岸朱氏乡亲的久远历史渊源关系,不能割舍的血脉情缘。


1982年4月18日,台湾朱春发绕道香港,第一个返故里探亲,探望阔别三十多年的老母亲。


1987年正月初五,朱钦文夫妇返回故里探亲;1989年,农历正月初六,朱从三夫妇、朱钦文、朱福来,朱丐仔等5人同回故里探亲……很快形成探亲热潮。

东山朱氏——书香门第

家庙屋檐剪瓷雕装饰


朱永璋介绍说,每年春秋二季,朱氏家庙都要举办祭祖活动。来自闽粤台三省九县的后裔宗亲代表,都会聚东山县宅山村朱氏家庙,与当地朱氏宗亲一道,共同祭祀先祖。

东山朱氏——书香门第

朱氏后人朱永璋接受记者采访




(有事找站长,支持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微信图片_20220804184831.jpg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朱府囍酒.jpg

中华朱氏酒9.jp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